夺位是门技术活

时间:2022-08-08 01:27:19

夺位是门技术活

在古代,谁都知道当皇帝好处多,所以谁都想当皇帝。可是谁来当呢?这就成了一个问题。毕竟“皇帝老子”只有一个,皇帝家的儿子却有一箩筐。

俗话说,方法总比问题多,于是古人找到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办法,说白了就是大老婆家的大儿子在老爸挂了以后当老大,这种制度,从“公天下”变成“家天下”以后,就一直沿用到封建王朝的结束。

这种做法很好地解决了继承问题,不过它的弊端则在于,哪怕继承者是个弱智,脑袋正常的家伙都得向他俯首称臣、下跪磕头。这么一来,心有不甘者就多了。

而更多的时候,就算老大智力超群,旁人也免不了眼红,其中最激烈的就是兄弟之争和叔侄之斗,这也是时下言情小说和偶像剧津津乐道的重头戏——你有啥了不起啊?我出生就认识你了,你不过就是比我早出生一点儿吗(你不过是有一个比我早出生的老爹而已,说白了你就是一个拼爹的)!想当年我们斗蟋蟀,你还是我的手下败将呢!

这位子你不给我,我抢还不行吗?在这种别扭的心理指导之下,中国历史上屡屡发生兄弟(叔侄)相残的“大片”。

但是,请少安勿躁,毕竟夺位是一门技术活,不是谁都干得来。

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自然可以堪称经典例子,朱棣夺位并引申出“建文帝下落”的千古之谜也是范例之一,这也和他们日后的丰功伟绩脱不了干系:一个是鼎鼎大名的唐太宗,一个是英姿飒爽的永乐大帝。前者有“贞观之治”的国泰民安,后者有“永乐盛世”的繁荣之景。

这样的角儿往往有催人上进的作用——你看老李家和老朱家,不是都出了个夺位明主吗?俺为什么不也来效仿一下呢?可是,一般来说,经典是难以超越的。否则也配不上“经典”二字了。尽管如此,模仿的人依旧络绎不绝,并且希望超越。朱高煦就是其中之一。

老实说这家伙也不容易,原本看着自家堂兄弟朱允炆(建文帝)当了真龙天子,也没啥感觉,谁叫人家是皇长孙呢?后来老爸朱棣夺位而且成功了,看着大胖子哥哥朱高炽当上了太子,心里怎么也不是个好味儿了,想当年老爸打天下,自己助的何止一臂之力?可是由于出生年份问题,他只有当“千年老二”的份。对朱高炽自然是越看越不顺眼,越看越纠结。

老爸两腿一伸之后,这位仁兄眼睁睁地看着自家大哥当了皇帝。他算是走运,遇到一个短命的哥儿,老大不到一年就一命呜呼了。可是紧接着,又跳出一个毛头小子朱瞻基。

一来二去,折腾了这么多年,皇帝换了几个,却怎么也换不到自己头上来。郁闷啊!再不造反,哥就得看心理医生啦!可这大明帝国,哪来的什么心理医生啊?!

剩下的,就是一颗造反夺位之心了,要像老爸朱棣学习!

遗憾的是,朱棣是一个出色的皇帝之余,还是一个优秀的军事家,更重要的是,他有一群了不起的牛人相助。朱高煦除了一颗造反的心之外,啥都没有了。更糟糕的是,他比司马昭还司马昭,谁都知道他要造反,大伙儿都在等他正式行动,好让大家围观一下。毕竟人活一辈子,能看一回造反不容易啊,何况古人平均年龄比较短。

于是,又一出造反大戏要上演了。

他派了枚青去都城找张辅,希望哥们儿帮忙造个反,谁知张辅不领情不说,还把枚青绑起来送到朱瞻基面前。见一场叔侄,朱瞻基不想把事情闹大,派出使者安抚一下叔叔,可是朱高煦这些年也不容易,铁了心要造反,安抚顶什么用!放出“归报尔主”和“徐议我所欲”两句狠话之后,把来人打发了。

夺位不是说着玩儿的事情,当年朱棣就勤勤恳恳地从封地燕京(北京),一直打到南京,一路上也吃过一些苦果子,可谓历经风雨。朱高煦倒好,放出狠话,引来朱瞻基亲征之后,就坐在封地等政府军“登门拜访”。

幸好朱棣留下了的是大明王朝的基业,而不是“夺位之传承”,否则他得再一次气死过去了,因为朱高煦同学干了一件很奇葩的事情——眼看兵临城下,无力抵抗的自己只好派人送信表示愿意投降,只希望有一个晚上和家人道别。可次日早上就出了点儿乱子。部下王斌那一句:“宁一战死,毋为人所擒。”让他的小宇宙爆发了一下,于是,在出城的最后时刻,他发表了鼓舞士气的即兴演讲。其内容就是“宁一战死”的话题扩充。

然后,这老兄挺胸地……出城投降了。

由此可见,就算老爸是“夺位排行榜”的前十名,儿子也不一定是个有能耐的货色。与此同时也说明了,这年头,除了讲爹,也得讲实力。

可是这事还没完呢!按照规矩,投降之后,得有一个官员负责数落他的不是(其实就是痛骂他一顿),这个重要的职责,就落在此时名不见经传的于谦身上。这仁兄也因这骂人的工作,骂得朱高煦羞愧万分,骂出了朱瞻基的赏识。

这出夺位闹剧的结果,除了朱高煦的投降之外,还让朱瞻基发现了于谦这个人才,而这个人才除了会骂人,还在数年后成为了大明王朝的一代名臣。从这个角度来看,朱高煦的“夺位大戏”也不是白忙活的。

上一篇:别让梦想自私地行走 下一篇:越强大离梦想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