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曲阜画像石中的“六艺”

时间:2022-08-08 12:08:04

摘要:本文通过解读曲阜画像石中关于“六艺”题材的内容,并对艺术造型特点所反映的内在精神品质加以论述。从而领悟出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精髓,并且结合李砚祖教授关于孔子的美学思想,认真推敲画像石的魅力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礼;乐;射;御;书;数;本质;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J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0-0048-02

在前秦时期突出装饰艺术的礼化,与两汉时期流行的“孝悌文化”“举孝廉”制度及孔子“仁、义”思想的深化,为曲阜画像石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和产生的条件。

山东画像石主要分布于西南部,如济宁、泰安、枣庄、临沂等地。因着落于儒家的发源地又邻于汉高祖刘邦的故土,即徐州郡,可能是政治社会原因汉画像石有着特殊的风格。其中,曲阜画像石地理位置在嘉祥武氏祠与枣庄滕州等画像石之间,作为一种过渡时期的特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曲阜画像石现存石刻100余块,分布于董庄、旧县、于家庄、大峪、南辛、徐家庄、梁公林。多为建国后陆续出土和搜集到的,1978年将60余块镶嵌在孔庙大成殿西庑的墙壁上作为保存。它不仅受到南方浪漫的楚文化的影响,也具有北方庄重的等级观念影响,所以表现的活泼、流畅并且体现礼的规定下的自由。从题材上来看,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其中生活题材反映“六艺”为主要内容,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是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技能,也是人们适应当时社会的能力。下面通过“六艺”来了解曲阜画像石的魅力。

首先谈“礼” 礼者,礼是社会的规范、与人交往相处的基本原则。社会上如果没有礼的存在,社会就没有秩序,文化没有型。在儒学产生之前,整个社会就是一种严格的“礼治”社会,如青铜器等礼器作为皇权统治与祭祀之用。“礼”的种类很多,有“周礼三千、礼仪八百”之说,周天子以玉礼六方。孔子崇尚周礼并在周礼基础上给予了新的创新,把礼从行为上,上升到道德层次。因而从外表上升到内心的感受。 从美学角度上来看,装饰是礼的感性形式,礼具有求素的品质,就是说装饰是形式即文采而礼却是目的即内容。“周公辅成王”题材就是关于“礼教”的题材,成王矮小双手下垂脚踏木屐,右侧是周公下跪辅佐之意,左侧是方公为他打着一把曲柄伞,(即“曲盖”华盖的一种,属于依仗之类,用来表示高贵王权)。旁边大臣们低头弯腰鞠躬尽瘁,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和意旨。画面使用的是对称式构图,心理感觉比较稳定、庄重,适合于体现王权的构图形式。画面可以看出,君臣之间的尊卑、上下,主仆之间的等级关系,与儒家思想宣扬的等级观念相得益彰。周公题材迎合了儒家推崇忠义道德,所以在东汉画像石中“周公辅成王”的题材屡见不鲜。曲阜董庄石椁画像石是出自西汉初东汉末,是关于这方面题材最早的记录。(图一)曲阜以西嘉祥宋山画像石――东汉祠堂型,造型上比较庄重威严,构图比较饱满,也许由于东汉时期画像石成熟时期做工考究精致的原因,当然也不排除儒学在东汉成为正统思想的渊源。

曲阜画像石中还有反应以客为礼的题材。徐家村墓门前的拥慧人形象,他们双手拥_,低头恭候宾客的姿态,体现下层劳动人民的朴实形象,显示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气度。画面构图规整注重礼节和层次划分,这与即将入住的客人来说是种尊重,体现了墓主生前的气节,也有“入土为安”的象征。

“乐” 孔子是一位音乐的实践家和理论家。孔子提倡乐文化有其目的性,因为“乐”反映人们的生活水平,又是通过“乐教”提高人们的道德素养。在汉画像石中最能表现“乐”的内涵的就是关于乐舞百戏的题材。乐舞百戏是在以礼为教、以乐为教的中国礼乐文化浸淫下产生的。曲阜有许多乐舞百戏图刻,全部收藏在西庑之内。(图二)这些画像石表现活泼,人物灵动,姿态优美,与主旋律相呼应。此图是一块出自梁公林的画像石,画面的右上一格,荟聚了和伎乐,伎乐们每人手上都执有不同的乐器,排箫、鼓等,可以想见合奏起来,是如何的悠扬动听。同时舞伎们在表演着的婀娜多姿的舞蹈,舞袖长拂,舞姿翩翩,使画面回荡着一种音乐的旋律。画面构图比较饱满,人物千姿百态形象生动,周围刻有穿壁纹与主题进行呼应。

建鼓舞是汉代流行的“楚舞”,在曲阜韩家铺出土“东安汉里”画像石中,(图三)画面中间树一建鼓,鼓上有架,羽葆飘向两侧,有两人奋力击鼓。另有舞者长袖细腰随着鼓点有频率的挥舞着长袖,表演着鳞波微步。左边两人跪坐奏乐,从动作看似在吹排箫之类乐器。这件图刻,画中形象以阴刻手法表现,并用凿子在轮廓线内刻出许多鱼鳞纹,使之产生一种装饰效果。身上的鱼鳞纹是一种疏密关系的体现,从而突出了人物动态。此图的右边又有“博奕”,博弈是秦汉流行的智力游戏,博指六博;奕指围棋。画面中两人在对弈一人摆出咄咄逼人的态势,另一人以静制动,突显一种淡定和从容不迫的情态。从手法上看,是采用鱼鳞纹的装饰,突出人物特征。这种游戏是种智慧的表现,善博的人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地位并受到人们的尊敬。此画像石平行线构图形式把乐舞、伎乐、博弈联系在了一起,具有中国装饰艺术特有的“平视体构图”形式,具有很强的形式感。

曲阜以南滕州市是画像石分布集中的地方,刻画技法多样,乐舞百戏更加生动有趣,并且增加了杂技、斗鸡、跳丸等题材,另有鼓点相伴。画面中也是中轴式构图,浅浮雕、以中间建鼓舞平分画面,左右两人热情的挥舞,呼应了“乐”的主题。“乐”作为连接人们抒感的桥梁,是一种发自内心情感与行为之间的媒介,是对行为的装饰。因此舞蹈、音乐具有一定的适调性,与作为社会行为装饰的“礼”来说具有相同的意义。

“射”,先秦时期,“射”曾是儒生所崇尚和奉行的技艺。射箭的姿势、对“鹄”的判断体现人内在的气质,具有“礼”的求素的本质。在画像石出现也是体现墓主生前的气度和经历。在曲阜张家村墓室画像石的一块仰射图中,刻着后来被人们解释为“后羿射日”仰射的图画。(图四)这块画像石以立幅展开,画中一株大树,两弓箭手,搭弓仰射树上两只青鸟。空间没有任何补白点缀,画面主题非常突出。人物的神态、动态与青鸟的关系相呼应。并且树以点来装饰,增加了构成的感觉。河南南阳汉画像石的仰射图与曲阜的相比,相同题材完全采用了不同的形式,特别是大的树叶的感觉非常真实刻画的比较活泼自然。造型上,曲阜仰射图是中轴式构图,感觉稳定、中规中举;第二张画面却采用倾斜式构图比较活跃、灵活多变。如果说第一张偏向君子风度的写照,那么第二张却是射猎真实的再现更加贴近自然的元素,但缺少均衡对称的稳定感。

“御”,御的范围就是驾驶,但是无论在现代和古代,都包含交通工具的“驾驶学”和政治、领导、管理学领域的驾驭概念。古人常把车马与一个人的等级、官位联系在一起。马车种类很多有轺车、辎车、辇车之分,具有礼化的装饰和功利作用。曲阜梁公林画像石中车骑出行图,(图五)图中绘有四单骑、四车辆、四随从,画分上下两列,由右向左奔驰而出。四单骑有引路保卫的作用,四车辆是主人的坐骑,四随从是服侍主人的下人,有明显的分工和等级划分,体现了氏族的高贵与尊严。马与车不能分离是用来出行的工具。而《悬车致仕》中马不是绑在车上而是拴在扶桑树下,这就突出了一个主题:人远离仕途、告老还乡的情感。画面中云雀和栓马人的“动”,呼应了马和车的“静”。以上两组画像石中一个突出“动”抓住了车行的秩序性,及车辆之间大的关系,另一组以静制动,突出画面“静”的内涵。进而反映出车马在古代权贵们心中的地位。

徐州画像石中有许多关于马车的阴线刻,大多是描写达官贵人和战争的题材,尤其是胡汉战争。此图为以阴线的方式刻画的战马的形象,其造型可爱夸张、技法游刃有余,在其它风格中独树一帜。

“书”,顾名思义,书画艺术,把书画算作一种技艺就错了,中国的书画不仅是一种高雅技艺,更是一种修心养性的工具和法宝。“兴象”源于书画艺术,在诗学中把“引类譬喻”、“托事于物”的表达方式称之为“兴”。兴象是书画艺术常用的表达形式。如汉代隶书特点要求书体方整,起笔藏锋,收笔回锋,结构严谨,笔势刚健,书法雄劲。作者把表达的意境藏于文字与句意之间,内涵丰富、情绪激昂的传达了诗人的心理状态。“汉赋”诗词直白的、直接的阐述,迎合了汉代醇厚的艺术特点。把“书”与“乐”常常联系在一起,因为乐的范围很广,不仅包括音乐的概念还包括绘画的概念。

“数”,孔子六艺中的“数”是指天文、历法、算筹学等方面的知识,孔子推崇科学。1937年出土于曲阜城东韩家铺,因画像石上题有“山鲁市东安汉里禺石也”的字,出土后便被人们称作“安汉里画像石”。这座双室石椁墓分四壁,四壁石分刻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东刻青龙,四爪伸出,右下方有一仙人手抓龙尾,画面刻有穿璧纹并有蟾蜍、熊、鸟、兔等点缀。西刻白虎,虎身刻条状斑纹,前后穿璧纹间刻有熊、鸟、犬、兔等禽兽。南刻朱雀一石二图,两只朱雀展翅相对而立,有种展翅飞翔的感觉。北刻玄武一石二图,两玄武昂头相对;右边玄武上立一人,手持三枝果。四神纹样代表春夏秋冬,还代表四个不同的方位。“四象",指的是东方苍龙(青龙)、西方白虎、 南方朱雀、北方玄武。以动物作为象征符号,是纹样所具有的功能和意义。

在滕州画像石《凤鸟衔星》阳刻中,凤鸟与朱雀――象征着南方,喙衔着北斗七星,代表北斗七星在偏南的位置,也可能代表着夏天的到来,寓意深刻有趣。

总之,孔子提倡“六艺”思想目的就是把人培养成具有内涵、善于交际、文武兼备的人才,从而提高自己的君子风度。“礼”是种约束,社会稳定不是人对于统治阶级的畏惧,而是种道德规范素养的体现。在艺术领域折射在曲阜画像石中,装饰被礼化的特点具有装饰的秩序感。本文想通过画像石这种感性认识,来发掘孔子六艺深刻的思想内涵。形式上的对立统一,即“文质彬彬”的中庸尺度,在内容上体现了孔子作为教育家的技能要求和道德素养要求。

“六艺”是在中国礼乐文化的浸淫下产生的,是礼教与乐教为内容的具体分类,但是总的来说归于孔子的“仁”的要求。人们通过学习礼仪、乐舞、骑马、射箭、书画、天文,从而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目的是提升道德修养,体现仁的重要性。正如孔子所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一个内心没有仁爱之心的人,怎么会去推行礼和乐呢?礼乐文化的核心思想就是“仁”。在装饰艺术中,孔子思想体现在艺术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上。

现时意义:孔子周游列国是宣扬“仁政”的主张,经过的地方收到过他的教诲。画像石中孔子见老子的形象,就是孔子特意带领徒弟去拜见老子。孔子见面礼让三分,鞠躬弯腰,还带着礼品。体现了敬老、礼遇前贤的传统美德。阙里宾舍是与孔府、孔庙等古代建筑融为一体的现代建筑,阙里宾舍黑砖白墙古色古香,最高不及三城楼,融汇了中国传统园林建筑风格,设计上从园林到室内不乏孔子的传统思想影响。青铜器与画像石的特点得到了丰富的传承与创新。进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位于大厅中央的青铜凤鸟,有传统青铜礼器的庄重与威严的感觉具有“礼”的要求。并且在大厅上方装饰有反白的画像石形象,题材围绕孔夫子展开如上述孔子见老子、孔子与弟子们、周游列国、悬车致仕等等、反映了“礼”“乐”“射”“御”“书”“数”的内在气质,体现以客为礼的庄重。(图六)会客厅也是如此,把画像石的拓片装饰在推拉门上并淡化颜色的深度凸显其雅致,体现以客为礼的内涵。正是这种“礼”的适调作用,才使中庸之道的尺度得到充分的体现。

孔子礼乐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文化基础。所以在现代设计艺术中要取之有道,用之以理。

参考文献:

[1]李砚祖.装饰之道[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2]中国画像石全集[M].山东美术出版社,2000.

上一篇: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公园树种调查分析 下一篇:浅析城市广场的铺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