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剧“绝望主妇”中委婉语的翻译

时间:2022-08-07 11:17:59

美剧“绝望主妇”中委婉语的翻译

委婉语是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是人们在讨论那些令人不愉快或尴尬的事情时,所使用的较为礼貌的表达。委婉语又是一种常见的文化现象,它从一个特殊的角度反映了一个民族在历史、政治、经济及意识形态方面的特点。随着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跨文化交际变得越来越重要,正确的解读和翻译跨文化交际中的委婉语,对跨文化交际的成功实现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热播美剧“绝望主妇”中大量运用了委婉语,涉及到隐私、拒绝、死亡等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本文试图从翻译家尤金・A・奈达(Eugene A. Nida)的功能对等理论的角度探讨 “绝望主妇”中委婉语的解读与翻译。

一、关于功能对等理论

功能对等理论由美国人尤金・A・奈达提出,是其翻译理论的核心,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不可忽视。为使源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转换有一个标准,减少差异,奈达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根据翻译的本质,提出了著名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即“功能对等”。在这一理论中,他指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所谓“功能对等”,就是“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基本上等值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奈达有关翻译的定义指明,翻译不仅是词汇意义上的对等还包括语义、风格和文体的对等,翻译传达的信息既有表层词汇信息也有深层文化信息。

翻译是建立在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一座桥梁,是实现跨文化交际的重要途径。按照奈达的理论,委婉语的翻译应尽可能做到等效,使译文在语言意义、委婉色彩、文化内涵等方面对于译文读者,具有与原文对于原文读者等同的效果。

二、委婉语的翻译方法

(一)直译

委婉语是世界各族语言中的共存现象,它的存在对各个民族来说基本出于同样的原因。因此,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之间可以找到很多相似或完全对应的委婉语。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采用直译法翻译此类委婉语,既可传递原文信息,也可实现该信息中原文的委婉色彩和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最终实现源语和译入语之间的功能对等。例如:

1.对“死亡”的委婉表达

“死亡”是人生难免的,却也是人类所恐惧的。为了避免直接谈论“死亡”,西方人通常借用一种隐晦的方式去表达,在汉语中人们用同样的方法去回避这一主题。

(1) Mr. Shaw: “No. Edie Britt will disappear, and you'll go back to your life.”

(2) Carlos: “And what if she dies? People slip into comas all the time and never come out.”

译文:

(1) Shaw先生:“不,伊蒂会消失的,而你,也会回归正常的生活。”

(2) Carlos:“如果她去世了怎么办?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昏迷状态的话,就永远也醒不过来了。”

上例“disappear”和“never come out”均是英文对“死亡”的委婉表达,直译为“消失”和“永远也醒不过来”即可达到功能对等。

2.对“”的委婉表达

无论在汉语还是英文中,“”都是一种禁忌。即使在性教育流行、开放的西方国家,人们还是采取非常含蓄的方式去谈论这一主题。而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人们通常也要使用委婉语来避免直接谈论这类话题。

Susan: “Julie? Mike Delfino just invited us to dinner Friday night.”

Julie:“He did? Cool.”

Susan: “But only I’m going. Because you’re gonna come down with something semi-serious that requires bed-rest and fluids.”

译文:

Susan: “朱莉,你在哪儿? 德斐诺先生刚刚邀请我们今天晚上去他家做客。”

Julie:“真的吗?太酷了。”

Susan: “但是只有我一个人去,因为我们可能会做一件相对严肃的事情,之后会出很多汗,还需要卧床休息。”

此例需要指出Julie是Susan未成年的女儿,为了避免女儿看到自己和男人发生“”的尴尬,Susan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可能会和Mike发生关系的想法。在中国文化中,用“一件严肃且做完之后会出汗并需要卧床休息的事情”来翻译,表达了同样的含义。

3.对“拒绝”的委婉表达

中西方都存在一定的“面子文化”。通常人们不愿意直接拒绝别人特别是朋友的问候、拜访、请求等。所以,在翻译这类委婉语时直译的方法刚好能够起到传递意义同时避免尴尬的作用。

(Susan and Edie are in a competition to please Mike)

Mike: “Thanks, Edie. (Laughs) That’s great. Uh, I’d invite you both in, but I was sorta in the middle of something.”

Susan: “(overlapping Edie) Oh, I’m late for an appointment anyway.”

Edie:“(overlapping Susan) Oh, no problem, I just wanted to say hi.”

译文:

Mike: “谢谢,那真是太好了。噢,本来想请你们两个进去坐坐的,可是我现在正好有事情忙。”

Susan: “哦,没关系,我约会快迟到了。”

Edie:“哦,没问题,我只是过来打个招呼而已。”

上例中Susan 和 Edie都想成为Mike的女朋友,她们互相竞争,这次又同时去了Mike家。Mike清楚如果让两人同时到自己家里,两人之间一定会有一场“战争”。为了避免麻烦,他巧妙而委婉地拒绝了两位女士的拜访。翻译此对话时,只译出语言的字面意思即可,这样大家的面子都得以保留,同时不伤害任何一方的感情。

(二)直译加注释

对于英汉两种语言中不完全对等的委婉语,为了使译文对译文读者产生的影响与原文对原文读者产生的影响达到对等,同时在译文中保留原文的文化含义,翻译时建议采取直译加注释的方法:一方面,直译传递了源语中所包含的文化信息,达到了再现源语文化的目的;另一方面,注释则是从译入语的角度阐释了源语想要传达的意义。例如:

Susan: “No, Julie, she wasn’t married to Xavier. That was just one of her special friends. I think we should change the subject, you know, unless you wanna keep talking about it.”

Announcer: “Everyone has a little dirty laundry.”

译文:

Susan:“不是的,朱莉。 她没有和塞维尔结婚。他只是她的一个特殊朋友(注:情人)。我觉得我们应该换个话题,除非你想继续讨论这个问题。”

旁白:“每个人都有一些脏衣服(注:不可告人的丑事)。”

上例“special friends”和“dirty laundry”是英文中带有特殊文化含义的委婉语,直译为“特殊朋友”和“脏衣服”在译文中委婉地传递了它们特殊的文化内涵,但是对于不了解源语文化的读者来说,参透其真正含义可能不那么容易。所以笔者建议使用加注的方式说明其隐含意义。

(三)意译

生活习惯或习俗差异使不同文化背景的社会具有不同的禁忌,因此中西方文化也存在一些丝毫不对应的委婉语。直译其意义在译入语中会造成读者的不解或误解,在这种情况下“意译”的翻译方法能最大程度地达到“功能对等”。例如:

Carlos: “It (a piece of jewellery) costs me an arm and a leg.”

Gabrielle: “God, it’s beautiful!”

Carlos: “So, did I take your breath away?”

Gabrielle: “Absolutely!”

译文:

Carlos:“我买它(一件首饰)花了一大笔钱。”

Gabrielle:“天哪,真漂亮。”

Carlos:“那我给你带来惊喜了吗?”

Gabrielle:“当然!”

上例“cost me an arm and a leg”和“take your breath away”是两种幽默式委婉语,分别表示“花了我一大笔钱”和“给你极大的惊喜”。由于直译的译文:“为此我失去了一只胳膊和一条腿”和“我把你的呼吸带走了”会造成读者的误解,达不到传递信息的基本目的。同时,汉语中对以上两者并无使用委婉语的必要,故这里只需采取意译的翻译方法即可达到最大程度的功能对等。

委婉语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也是其所属文化的载体,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根据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委婉语的翻译大致可分为三种:直译、直译加注释及意译。本文结合“绝望主妇”中出现的委婉语,阐述了以上三种翻译方法的实用性,以期加强英语学习者对英语委婉语的了解和掌握,并能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英语委婉语。

参考文献:

[1] 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9:28-35.

[2] Nida,Eugene A. (1999).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82-95.

[3] Nida,Eugene A. & Tarber, Charles R.(2004). The Theory &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42-48.

[4] Ernst-August,Gutt.(2004). 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Cognition and Context.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06-120.

[5] 陈琼.功能对等理论与委婉语的翻译[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 180-181.

上一篇: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政对农民参保意愿的影响 下一篇:工科专业课课堂教学质量提高途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