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穴位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60例疗效观察

时间:2022-08-07 10:59:53

【摘 要】目的:观察三伏天穴位药物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采用自制穴位敷贴药膏于初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进行的穴位敷贴。对照组60例给予针灸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20例,显效3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3% ;对照组治愈10例,显效27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61.7%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三伏贴;穴位贴敷;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以气道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为特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是呼吸系统疾病中难治、易复发、种类多而复杂的疾病。中医学认为哮喘系宿疾内伏,因感受外邪或其它因索而诱发,每遇冬季加重,反复发作,病程较长[1]。自2010年07月―20l2年9月,我科室运用自制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60例,并与对照组6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0例患者均来自我院针灸科门诊和病房,男68例,女52例;年龄最小18,最大65岁,平均56岁。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符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的诊断标准和分期标准。(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制定哮喘诊断标准。(3)纳入标准:符合西医诊断和分期标准、中医证型诊断标准,且年龄18~65岁。(4)排除标准:处于哮喘发作期者;有可造成气喘或呼吸困难的其他疾患;合并有严重心、肝、肾和造血系统等疾病;药物过敏者。

1.3 治疗方法

1.3.1 药物制备 其主要成分为:甘遂,白芥子,细辛,吴茱萸等,各研为细末备用。

1.3.2 取穴 天突、大椎、肺俞(双侧)、风门(双侧)、脾俞(双侧)、肾俞(双侧)穴。

1.3.3 治疗组 将敷贴方用姜汁调制成稠糊状制成直径为2cm的药饼,然后用7cmx7cm穴贴固定于相应穴位上,在夏季三伏天,初、中、末伏的第1天各贴1次,每次贴药6小时,一般至局部皮肤发红甚则发泡。一年共3次为1疗程,连续观察3年,每年随访,记录临床症状。

1.3.4 对照组 采用针灸治疗方法,自初伏当日起开始针刺,穴位同穴贴穴位,日1次,连续治疗30天,为1疗程,连续观察3年。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

2 疗效观察

2.1 疗效标准 治愈:症状基本消失,肺部哮鸣音轻度者;显效:症状明显好转,肺部哮呜音明显减轻;无效:症状及哮呜音无改变,或减轻不明显,以及症状及哮呜音加重[3]。

2.2 结果:

2.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由表1可见,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2 2组治疗前后哮喘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比较 见表2

与每年本组治疗前比较,* P

由表2可见,每一年治疗组治疗后哮喘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与本组每一年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归属于中医学中喘证、哮证的范畴,乃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素体阳虚,复感外邪,引动伏痰,终致气道阻塞所致。本病多为冬季发病,夏季缓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三伏天肌肤腠理开泄,选取穴位敷贴,药物最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能通过穴位直达病处,可促使阳虚易感外寒的病体恢复正常,从而调整人体阴阳平衡,增加机体抗病能力。选取穴位中风门、肺俞宣通肺气;天突化痰平喘;脾俞、肾俞补虚益损,大椎为诸阳之会,可提升阳气。诸穴合用,共奏止咳化痰平喘之效。在选用敷贴药物中白芥子、麻黄温肺豁痰利气;甘遂泻水逐饮;细辛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桂枝、吴茱萸益气温阳通络。诸药合用,调整肺、脾、肾功能而起止咳、化痰、平喘作用。临床观察结果表明,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种充分发挥穴位与药物特异性的外治法,因其操作简单,安全方便,疗效可靠,且费用较为低廉,能被广大患者接受,可以减少支气管哮喘病人的复发频率,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值得社会推广。

参考文献:

[1] 尤德明,王海瑞等.冬病夏治背部穴位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5O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2,34(9):1380-1381.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支气管哮喘病学组.支气管哮喘诊治指南(2008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8,31(3):177―185.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4.

上一篇:HIV感染窗口期及其检测技术进展 下一篇:磷酸肌酸钠治疗支原体感染大叶性肺炎并心肌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