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典型肝脓肿误诊为肝癌的影像分析

时间:2022-08-07 10:49:22

不典型肝脓肿误诊为肝癌的影像分析

肝脓肿在我国并非少见,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和感染途径的变化[1],肝脓肿的病理演变在个体间差异较大,不典型影像表现渐趋增多,误诊为肝癌的为数不少。现收集我院1组不典型肝脓肿影像诊断为肝癌病例,做回顾性的研究分析,总结经验和教训,减少误诊。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本组8例肝脓肿均为多发,经手术及穿刺引流或正规抗生素治疗后随访复查证实。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32~68岁,平均44.3岁。2例无明确发热史,6例有寒战高热、间歇低热或一过性发热等表现,发热程度为37.5℃~40.6℃。伴随症状有右上腹痛不适、胸痛、腹胀等。2例合并有糖尿病。病程在4~6个月4例,>1年4例。

1.2 CT扫描技术 使用仪器采用西门子SOMATOM Balance螺旋CT扫描机。全部病例行平扫和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层厚和间隔均为10 mm,扫描范围自膈顶至肝尖。

1.3 MRI扫描技术 使用安科公司生产永磁型Open Mark 2000 平扫行T1、T2加权序列扫描,横断成像,必要时加扫冠状面,并于T1加权序列使用脂肪抑制技术(Fsat),T2加权序列使用呼吸门控技术。采用自旋回波序列,T1加权选用TR/TE=300/30msec,T2加权选用TR/TE=2 000/105msec。为了减少伪影,我院采取禁食、使用腹带的方法。其中2例在注射造影剂后采用SE序列T1WI做动态增强扫描。

2 结果

2.1 病变分布 病变单发1例,多发7例,单发位于左叶,多发者病变各叶均有分布。

2.2 病变大小 2.5~8.6 cm,散在多发者病变多较小。

2.3 CT表现 平扫表现为低密度灶,内部密度不均匀,轮廓不均匀,7例边缘模糊,1例边缘清晰。增强扫描病灶大部分周边或少数层面周变可见强化,呈大小不等的蜂房样改变,即所谓的“簇样症”[2]。病灶周边肝实质密度均匀,未见累及破坏征像。

2.4 MRI表现 T1加权像上为类圆形低信号影,边界欠清而无明确的脓肿壁5例,边界清晰有脓肿壁3例。

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其中央呈更高信号影,腔内有时见低信号分隔影,病灶周围见呈稍高信号的水肿4例。

3 讨论

肝脓肿在不同的病变阶段CT表现不尽相同,典型脓肿较易诊断,但在脓肿早期或蜂窝织炎阶段、脓肿部分液化时、病人体质差异时,则呈不典型表现。结合本组病例,并复习有关文献分析如下:不典型肝脓肿出现蜂窝、蜂房、蜘蛛足症的特点有助于诊断[3]。

不典型肝脓肿MRI的形成可能与感染的细菌量较少肌体抵抗力较强,MRI检查呈小房腔脓肿,但因病灶体积较小及容积效应在T2WI加权像上呈高信号,类似于肝癌表现。增强后的表现对诊断具决定性意义,脓腔壁呈环状强化。当病变进入慢性阶段或吸收好转阶段,肉芽纤维组织增多,脓腔吸收缩小。病变在T1WI加权像上为低信号,而在T2WI加权像上可呈较高信号、等信号和低信号分别代表血管丰富的肉芽组织、纤维肉芽组织和纤维组织。当病变吸收好转时,病变内纤维组织增生、凝固坏死混杂小片液化坏死、炎性细胞浸润,有明显纤维包膜或腔壁样结构。病变在T1WI加权像上低信号,T2WI加权像上为不均匀高信号加上周围的包膜样结构,酷似肝内恶性肿瘤。增强后突出的表现是包膜延迟强化,病灶边缘部也可出现不规则延迟强化。

与肝恶性肿瘤鉴别:坏死区形状不规则,CT值一般高于脓液,呈软组织密度影,病变边缘明显高低不平,或坏死区位于病变中央部位,强化持续时间很短,增强后病变与正常组织分界反而较清楚。肝转移瘤时中央坏死区小,周围强化环厚,呈“牛眼”症,而脓肿中央坏死区大,强化环薄而均匀,呈“环靶”症。总之,肝脓肿处于炎性反应的不同阶段而有不同的影像表现,只有正确认识这些表现才能不断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动态增强扫描必不可少,同时还需密切结合临床表现以便正确诊断。

参考文献

1 陆建平,等.不典型肝脓肿的MRI诊断.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0,8:21.

2 周康荣.肝脓肿和寄生虫病,1993:55-60.

3邹利光,等.肝脓肿11例CT误诊分析.临床误诊误治,1999,129(2):133-134.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脊柱侧凸矫正手术的麻醉处理 下一篇:萎缩性胃炎的辨证与临证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