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工业产品风险监测和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区别

时间:2022-08-07 10:24:49

浅析工业产品风险监测和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区别

摘要:几年来,国际国内两大市场逐渐暴露和日趋严重的我国产品质量问题,尤其是涉及人身健康和安全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已引发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为了适应发展的需要,对于产品的监管不能只停留在事后监管,应变事后监管为事前预防,这就要求监管部门对产品的安全隐患应做到早发现、早处置,因此国家质检总局除了开展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以下简称将对抽查)工作,还开展了对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监测工作(以下简称风险监测)。本文主要从监督抽查、风险监测这两项工作的基本特征、被检产品及被检的检验项目、检测依据、结果的界定、所要获取的信息、结果的处理等六方面阐述了风险监测工作和监督抽查工作的区别。

随着消费者对产品安全性意识的不断提高,除食品以外的工业产品的安全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消费者越来越关注产品中隐含的安全隐患。比如儿童服装的绳索、小装饰件等对儿童可能造成的伤害,塑料玩具邻苯二甲酸酯的危害,钢化玻璃爆破的危险、纸巾纸中荧光粉的危害、仿真饰品中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等等。人们不再只是关注产品的质量好与坏,而是更加关注产品的安全性,这里所说得安全性也不仅仅是能看得见,或是标准规定的符合性项目,而是一种潜在的危害。这就给监管部门提出了新的课题,对于产品的监管不能只停留在对企业产品的符合性检测上,要想对产品的安全隐患做到早发现、早处置,就必须要有新的监管体制和监管模式,所以国家质检总局对工业产品的监管不只限于对产品进行监督抽查,还对重点工业产品开展了风险监测工作。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查之间究竟有哪些区别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对两者的区别进行初步探讨:

1、基本特征的不同

监督抽查:2011年2月1日起施行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办法》中所称监督抽查是指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为监督产品质量,依法组织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销售的产品进行有计划的随机抽样、检验,并对抽查结果公布和处理的活动。

风险监测:《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暂行管理办法》中所称风险监测是指为了及时发现和掌握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通过产品检验检测、数据分析、资料收集等方式,系统和持续的收集影响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有害因素的监测数据及相关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和通报的活动。

从两者的定义可看出:监督抽查的目的是为监督产品质量,依法组织的、有计划进行的一项活动,对于抽查结果可以公布和处理;风险监测目的是为了发现风险因子,减少产品的安全隐患、掌握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而进行的一系列包括信息收集、检验检测、数据分析、风险评估等的活动;风险监测结果暂时还不对外公布。

2、被检产品及检验项目的不同

监督抽查产品的范围是:在监督抽查目录内,其检验的项目是标准范围之内的,符合性检测。

风险监测产品的范围是:除目录中的产品以外,还可以是消费者关注度较高的可能存在安全风险的产品。其监测项目可以是标准内的质量安全指标,如玩具的小零部件,地板的甲醛含量,纸巾纸中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等;也可以是些探索性项目,如塑料玩具中的多环芳烃、双酚A,塑料鞋中的多环芳烃,PVC保鲜膜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等。

3、样品来源渠道不同

监督抽查样品:在企业成品库按照抽样方法随机抽取需检测的样品。企业需无偿提供样品。

风险监测样品:一般采取在流通领域购买样品,可以在商场、超市、批发市场、也可以采取网购的形式。

4、结果界定不同

监督抽查结果是界定产品是否合格。监督抽查结果必需判定该样品合格或不合格。

风险监测结果是界定产品是否存在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风险监测很多项目是参照欧盟指令、国外标准、相关标准等,所以一般情况下并不需要合格或不合格的判定结论,通常是给出实测值,将监测数据和欧盟指令、国外标准等进行对比分析,或是进行研究分析,去发现产品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5、所要获取的信息不同。

监督抽查是对企业生产的自检合格的产品进行抽样,对照标准进行符合性的检验,其所获取的信息是: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否符合标准规定。

风险监测所要获取的信息是产品的风险因子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安全隐患对人身健康和安全造成危害的可能性、危害的程度等。风险监测是对产品安全性的探索、研究、评价的过程。有些产品其质量符合标准要求,但不一定不存在安全隐患。

6、结果处理不同

监督抽查若发现产品存在区域性的、行业性的质量问题,或者产品质量问题严重的,对于不合格产品可按《产品质量法》进行后处理。组织召开质量分析会,督促企业整改,对生产不合格产品的企业进行通报等。

风险监测结果若发现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时,需召集信息评估专家对风险因子进行风险等级的评估,同时进行检查和企业调查。根据评估结果确定风险等级,向上级部门提出监控或预警等级的建议等。风险监测结果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产品没有处置的依据,也不可对生产不符合要求产品的企业进行通报。但可以向消费者提出安全警示等。

结束语:

通过以上对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查工作不同点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监督抽查主要是对产品的符合性进行检测,对企业生产出的合格产品进行监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事后监管。而风险监测工作是,通过对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找出风险因子,通过监测发现产品存在的风险隐患,通过评估定出产品风险的等级;同时在信息收集、产品检验检测、数据分析、风险评估等整个活动过程中去发现产品的缺陷、生产工艺存在的缺陷或生产质量控制存在的缺陷等。为政府制定或修订产品质量标准和产业政策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努力做到事前预防,监管前置,使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降到最低。

上一篇:浅议临床护理中的隐患及措施 下一篇:中美日欧304不锈钢家族衍生牌号及化学成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