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开展运动保护与急救措施相关课程的必要性

时间:2022-08-07 09:30:30

浅析高校开展运动保护与急救措施相关课程的必要性

【摘要】主要分析了当前制约高校开展运动保护与急救措施教学的因素,并研究了高校开展相关课程的方式方法,旨在能够提高当前在校大学生的运动保护与急救措施知识水平。

【关键词】运动保护 急救措施 高校

大学生活既是丰富多彩的,同时也是极容易发生各种突发事件的。在校大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保护与急救措施知识,既是自我保护的要求,同时也是保护他人的基础。现阶段很多高校都对在校大学生开展了运动保护与急救措施宣传工作,但总体来看学生的掌握情况不容乐观。大多数高校这方面的工作仅仅是处于形式化阶段,没有太多的实质性进展。这种结果的出现既有学校自身因素,同时也有学生和社会现实情况造成的影响。高校开展运动保护与急救措施课程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加以努力。

一、当前制约高校开展运动保护与急救措施教学的因素

1.高校重视程度不够

随着逐年递增的就业压力,高校更加关注的是学生就业率,苦思冥想如何能够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效果,进而提高学生就业率。在这种背景下,大学生运动保护与急救措施教学就很容易被忽视。实际上,高等教育培养的是学生各个方面技能,专业技能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生生活技能。运动保护与急救措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两个技能。

2.大学生自身不注重对运动保护与急救措施知识的学习

很多大学生一踏进校园就如释重负,不再重视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更何况是全凭个人兴趣去学习的运动保护与急救措施知识。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社会就业和个人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高等院校学生,专业技能高低是其就业重要指标,只有在大学期间把各个专业必修课学扎实,才能够帮助学生毕业时找到更好的工作。所以,很多大学生更加重视的是专业课学习,对于运动保护与急救措施知识学习主观上就觉得可有可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学生平时还有可能会去了解一些运动保护与急救措施相关知识,但到了专业课考试阶段,学生的精力就全部放在了复习考试上,甚至于有些学生还会利用体育课时间去学习专业课知识。主观意识上不重视是高校开展运动保护与急救措施,是该课程无法广泛深入开展的重要原因。

3.社会各界没有注意到大学生对于急救知识的匮乏

大学是一个人口密度相对较高的场所之一,各种运动保护与急救措施对于这样一个群体而言非常重要。近些年大学校园火宅等各种危情事件频发,面对这些紧急情况,大多数的大学生都不知所措。显然,针对大学生的急救知识宣传工作很不到位。惨痛的教训告诉我们,针对大学生开展运动保护与急救措施教学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高校开展运动保护与急救措施相关课程的方式方法

高校开展运动保护与急救措施相关课程需要从多方面着手,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等很多方面都会对最终教学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1.以教学计划为主,其他形式为辅

高校应该分步骤将相关运动保护与急救知识汇编入教学计划当中,并根据教学目标安排专门的教师进行讲授。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校内和校外寻找更多教学资源,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任务。提供专门场地给该课程教学,每年的总课时必须要保证在20个以上,并重视实践课时所占的比例,从根本上解决此类课程形式化的问题,让每一个学生真正学会运动保护和急救技能。充分利用学校各种宣传设施设备,举办多种类型的知识竞赛和专家讲座,确保学生有兴趣参与到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学习当中,逐渐培养学生在这些方面的学习惯性。

2.与相关机构联合开展教学课程

就目前情况来看,高校教师资源普遍较为匮乏,想要专门配备教师开展运动保护与急救措施课程教学,显得有些困难。这也是当前高校此类课程形式化的主要原因之一。高校可以与相关机构联合开展该课程教学,特别是急救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可以依靠高校所在地急救中心专家资源,通过与他们的合作来实现学校该课程的教学。急救中心不论是在急救理论知识和经验,还是在相关设施设备上都有非常充分的资源。而且让学生走进真正的急救室,去直观了解相关急救设备和急救措施,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教学目标。

3.充分利用体育课时间教授运动保护与急救措施知识

目前,各大高校都把体育课作为低年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课堂教学内容基本是以相关运动技能教育为主,大多数是在室外进行。从形式上来看,体育课课堂是高校开展运动保护与急救措施知识教学的最佳环境,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模型各种急救现场,教授相关专业急救知识。所以,学校要根据自身教学条件和学生情况,对体育课程进行科学分配和调整,把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运动保护和急救知识添加进体育教材和教学内容当中,实现校内运动保护与急救措施知识教学平台的构建。

4.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教学

运动保护与急救措施教学实践性最重要,特别是急救措施教学,很多时候都是在紧急情况下开展急救工作,往往都属于突况,这就需要教师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单单依靠高校与合作机构的资源不可能实现所有急救现场的教学,想要让学生更广泛地了解并掌握相关急救措施,完全可以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来虚拟实际现场,让学生更为真实的感受到实际急救现场。而且网络和多媒体教学相较于纯理论教学更为生动有趣,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更多学生方便快捷地掌握运动保护与急救措施知识。

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对学生全面教育,不仅仅是改革传统专业知识教育教学方法,还包括对学生各种生存技能的培养。现在社会竞争压力逐渐增大,大学生有必要也必须要掌握一定的运动保护与急救措施知识。高等院校是培养我国未来精英的关键机构,应该从思想上对大学生运动保护与急救措施课程给予足够高的重视,从教材设计到教学模式改革,逐步构建大学生运动保护与急救措施课程教学体系,把大学生这个群体打造成能自我保护及保护他人的高素质群体。

参考文献:

[1]郑基永.体操课中运动损伤原因及其预防和急救措施 [J].延边大学学报,2007,(04):303-306.

[2]何建华.浅谈高校体育教师应当掌握哪些急救措施 [J].体育师友,2005,(02):49-50.

上一篇:基于中医原创思维的中医临床课程教学模式初探 下一篇:方位指示语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