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军械士官学员蛙泳教学训练

时间:2022-08-07 09:19:23

浅议军械士官学员蛙泳教学训练

摘要:文章立足于教学实践与调研,通过对教学阶段士官学员蛙泳教学训练现状的分析,明确存在的问题,厘清提升教学训练水平的思路,提出增强训练效果的具体措施,为促进士官学员掌握蛙泳技能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军械士官学员;蛙泳;教学训练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26-0063-02 收稿日期:2016-06-06

作者简介:郭志超(1985―),男,湖北武汉人,中国人民武汉军械士官学校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军校体育。

作为培养“五支队伍”中士官队伍的士官院校,要针对未来军事体育训练的新动向和新科目,加紧教学训练的步伐,掀起军体训练的新高潮。然而在实施以蛙泳为典型的技术含量较高、训练难度较大、且具有较大安全风险的科目时,其训练效果明显低于其他科目。为此,我们应当从实战的角度出发,以“能打仗,打胜仗”作为出发点,用前瞻的眼光和创新的精神去挖掘蛙泳科目的教学方法和组训模式。

一、军械士官学员蛙泳教学训练的现状

1.思想认识不够高

由于受到机械化战争时期老旧思维的影响,人们对军械士官人才培养的认知仍然留有大后方、纯技术、支援性的理解错误,进而在人才培养计划中不能将军事素质培养与维修技能的重要性等同视之。此外,相对于其他陆上科目,蛙泳科目的应用性受任务、地域的制约严重。其教学训练往往在沿海作战部队非常重视,而在内陆部队则经常出现减训、漏训甚至是不训的现象。这也在某种程度上“肯定”了蛙泳科目不重要的错误认识。

2.学习动力不持久

在初期进行蛙泳教学训练时,军械士官学员往往都会保持较高的训练热情。这是由于蛙泳本身就是全民运动项目,且带有一定的健身和娱乐性质。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员的求知欲,帮助学员建立起蛙泳学习的兴趣。然而随着蛙泳教学进展到一定深度,教学内容具有一定难度时,初期教学所产生的新鲜感就立刻会被单调、枯燥的训练所冲淡,使学员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训练强度越大,逆反心理越强,甚至个别学员借助各种缘由逃避下水训练。由于现阶段军械士官学员毕业考核没有游泳这一项目,导致即便游泳成绩不及格,也不会对其顺利毕业造成任何不良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员基本的学习动力不足。

3.学习方法不正确

大部分军械士官学员学习蛙泳时都能够在课上集中精神听讲,充分理解教员对蛙泳动作的描述,体会蛙泳动作(尤其是蛙泳腿)的基本要领。然而,部分学员因学习方法不正确导致学习效率比较低。一是不主动克服恐水心理。部分学员因有溺水经历进而在教学和训练中始终受其影响,从而造成效率不高的现象。二是不积极感知人体与水之间的力学关系。在学习的过程中,身体不能快速、有效地感知来自重力、浮力、阻力、动力的四重作用,进而无法合理地控制身体在水中的姿态。三是不能充分理解蛙泳动作的基本要义。部分学员在完成蛙泳动作的陆上练习时只是模仿教员完成动作,对于动作的基本要领和基本作用不求甚解,导致“入水即错、干游不走”的现象。

4.安全问题较突出

部队组织的蛙泳教学训练无论在教学手段还是在组训方法上相对保守和严格,这体现了部队对官兵生命安全的高度关切。然而,即便通过各种手段来保证安全,教学训练中也仍然会出现安全隐患。其中,学员自身存在的安全问题最为突出。一方面,部分学员对深水练习极度畏惧。自身不能有效克服对深水的恐惧,当身体感知到水位变化所产生的压力和悬空感时便不能发挥正常的技术动作,容易出现突发性的呛水、溺水现象。另一方面,部分学员对自身技术无端自信。自身在技术不稳定、没有充分热身、没有保护人员伴随、没有携带安全护具等情况下贸然进入深池进行练习。甚至,部分学员在自身不掌握水中救生技能的情况下鼓动他人进入深池进行蛙泳练习。这些现象都大大增加了出现安全事故的几率。

二、提升军械士官学员蛙泳教学训练效果的主要措施

1.提升思想认识,建立科学奖惩机制

要提升蛙泳教学训练效果最基础的工作在于激发教学训练的“原动力”以及设计相应的“保底机制”。“原动力”就是思想认识的转变,就是转换以往的定势思维,纠正对蛙泳教学训练的错误认识,回归其实用作战技能的“站位”。一方面,在课程标准的制订上就应紧密贴近实战,即蛙泳必须与武装泅渡相结合才能够凸显课程的实战意义。另一方面,必须将思想认知变为实际行动,从严、从难、从实战出发完成蛙泳的学习和训练。每一次课应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员制订相应的教学目标,每一次课应达到相应合理的教学效果。“保底机制”则是建立和运行相应的奖惩监督机制,完成好促进蛙泳教学的顶层设计。

2.转换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训练效果

在以往的蛙泳教学训练中,教员始终扮演施训者的角色,学员始终处于受训者的被动地位。在这种单向教学模式中,教员的教学思维容易趋于定势,学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则受到制约。为此,我们可以通过转换教学模式来加深学员参与蛙泳教学的程度,即课上培养学员担任辅教的双向教学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着重选拔和培养领悟能力强的学员先学会基本动作要领,并担任辅教。一方面,“小教员”学会蛙泳后对动作要领和学习方法的印象都极为深刻,稍加培训后就可胜任辅教的工作。另一方面,此法可以提高“小教员”参与教学训练的积极性,摆脱个人学会后单纯训练所产生的枯燥感,从而促进学员整体成绩的提高。

3.改进学习方法,形成自我学习意识

在教学训练过程中,部分军械士官学员尽管十分刻苦地练习,但仍不能快速掌握蛙泳技术动作。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首先,要强调学习过程必须聚精会神。其次,要积极体会和改进自身动作。最后,要养成自我学习的意识。一方面,由于场地、体力、安全等诸多因素的考量,学员在水中的练习频次和时间都会受到限制。为了加快学习的进度,学员应利用教材、视频等资料进行自学,同时加强与教员、学员的交流。另一方面,在水中练习时,应注重对“水感”的体会。通过眼睛的观察、身体的感知体会自己游动的快慢,从而在基本动作的规范下不断改进自身动作。

4.加强安全保障,强化自我安全意识

安全问题是蛙泳训练的重要问题。军械士官学员主要来自全军各个部队,虽长期接受基层部队的安全教育,但也因此可能产生精神疲劳。同时,水体环境给身体带来的舒适感觉往往容易造成思想懈怠。为此,必须从两个方面着手保障训练安全。一是加大蛙泳安全保障力度。在硬件上应配置好相关教学器材和救生器材。同时,应选派有救生资质的人员担任救生员,并规范好权责明细。二是强化自我安全意识。首先,必须建立起教学训练的正规流程,从热身、清点人数、训练到最后的讲评等,每一个环节做到严肃认真。其次,应在初次教学训练中以实训实例来教育学员,以家庭幸福和部队责任的角度为学员解读安全的重要性。最后,在具体施训过程中不断指出安全隐患,进一步促进学员自我安全意识的养成。

参考文献:

杨 炜.普通高校蛙泳教学中呼吸技术的教学方法研究.体育世界(学术版),2015,(7).

清.普通高校蛙泳教学方法新探讨.黄山学院学报,2007,(3):133―135.

上一篇:基于翻转课堂的英美文学教学模式探索 下一篇:线形态艺术在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