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胃炎60例

时间:2022-08-07 09:11:41

【摘要】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胃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月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胃炎6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0.0%,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

【关键词】半夏泻心汤加味;胃炎;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4-161-1

胃炎多属中医“胃脘痛”、“痞证”范畴,其主要病机为脾胃升降失司,寒热虚实错杂,气机痞塞。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胃炎能化湿热,调脾胃[1]。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月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胃炎6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月收治胃炎120例,均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且诊断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120例胃炎患者中男76例,女44例;年龄24-75岁,平均48.5岁。病程0.5-20年。均表现为胃脘痛、腹胀、腹痛、嗳气、反酸、纳差、嘈杂感、肠鸣、便溏或秘结。其中浅表性胃炎4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30例,充血糜烂性胃炎28例,肥厚性胃炎12例,十二指肠炎及其他10例。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阿莫西林、甲硝唑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半夏泻心汤加味,组成:半夏10~15g,干姜6g,黄芩10g,人参10g,炙甘草6g,黄连5g,大枣8枚。辨证加减:临床兼证如见痛甚者,加木香6g,郁金10g,香附8g;嗳气吞酸上逆者,加牡蛎20g,龙骨20g,白术10g;呕吐颇甚者,加吴茉萸6g,代赭石25g;腹胀欲闷者,加佛手10g、莱菔子15g、藿香10g;食积者,加布渣叶15g、枳壳15g、神曲20g。腹痛纳差呆滞不化者,加神曲15g,山楂10g,木香10g;一个疗程3个月。

1.3疗效评定标准[3]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胃镜检查胃粘膜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胃镜检查胃粘膜明显改善;好转:临床症状减轻,胃镜检查病变范围缩小1/2以上,炎症减轻;无效:临床主要症状及胃镜检查均无明显改善[1]。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1,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0.0%,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

表1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n,%)

组别 n 痊愈 显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60 25 20 11 4 93.3

对照组 60 16 12 8 24 60.0

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3例出现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对照组6例出现胃肠道症状,2例出现头晕、头痛,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5.0%vs13.3%),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经卡方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

3讨论

胃炎多属中医学“胃脘痛”、“痞证”范畴,多与饮食不节有关,脾胃升降失司,寒热虚实错杂,气机痞塞是其主要病机。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效果较好,价格低廉,无不良反应[3]。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由半夏、黄芩、人参、甘草、黄连、干姜、大枣组成。胃炎的病机主要为气机升降不利,胃气不降而生热,中焦痞塞,脾气不升而生寒,饮邪扰胃而作呕,胃气虚弱而上下不能斡旋。

半夏泻心汤对胃炎的治疗具有清上温下,和调脾胃,寒热并用,辛开苦降、补泻兼施、升降双调的特点,遵循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又与现代医学慢性胃炎的治疗方法一致[2]。

方中黄连、黄芩具有清热燥湿之功,半夏具有燥湿散结、和胃降逆之效;党参、甘草能益气健脾,益胃生津,干姜能温中散寒,厚朴宽中散寒除满,以上诸药组合成方,共奏清热化湿、健脾益胃、调气畅中之效[3]。

现代药理学也证实,方中黄芩、黄连可以抗幽门螺旋杆菌,党参能加强胃粘膜的屏障作用及防御功能,甘草中的生胃酮促进胃粘膜的再生;干姜中的姜烯可以抑制有害因子对胃粘膜的损伤[3-4];川楝子、延胡索、枳实等可使胃肠平滑肌的蠕动增强。汤中诸药合用,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抗感染、杀灭幽门螺旋杆菌,减轻胃粘膜的充血、水肿、糜烂等[4]。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0.0%,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

参考文献

[1] 张胜.半夏泻心汤药理研究最新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0l,26(7):437.

[2]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3] 姜婕,申德昂.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98例[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21(4):37.

[4] 张万岱,等.对幽门螺杆菌若干问题的共识意见[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5,4(1):33.

上一篇: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分析 下一篇:腹部闭合性损伤的外科诊断及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