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研究

时间:2022-08-07 08:40:49

物流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研究

【摘 要】物流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趋势,制造业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设施和技术基础,物流业拓展制造业的生产模式和提升技术水平。研究制造业与物流服务业的融合有助于推动中国企业发展。

【关键词】物流服务业;制造业;联动发展;融合

一、引言

制造业在世界各国的国民经济中都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的制造大国,被称为“世界工厂”。而且,我国制造业的门类相当齐全,然而,与欧美、日本等制造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离“制造强国”的地位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原因在于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掌握不多,物流企业对制造业的支撑作用不大。作为一种共生型物流管理模式,制造业供应链物流管理强调供应链成员不再孤立地优化自身的物流活动,而是通过协作、协调与协同,提高制造业供应链物流的整体效率。有鉴于此,我国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势在必行,即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互相深度介入对方企业的管理、组织、计划、运作和控制等过程,共同追求资源集约化经营和企业整体优化的协同合作。

二、物流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

(1)交易费用理论对两业联动的解释。交易费用理论是西方经济学的分支,其核心是交易费用的节省。威廉姆森把影响交易费用的因素概括为资产的专用性、交易的不确定性和交易发生的频率,而交易费用的主要决定因素主要在于资产的专用性和造成的机会主义行为。从交易全过程来看,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融合,联动发展,相互信任与配合,可以减少搜寻对象费用、降低履行合同的风险。从交易主体来看,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可以促进伙伴之间的“组织学习”,从而提高双方不确定环境的认知能力。从交易特性来看,资产的专用性越高,“不可回收成本”或者“沉没成本”就越高,因此,交易双方的契约关系保持连续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总之,该观点认为制造业与物流业的有机融合实质上是两业能力上的互补进而形成的持续性的依赖关系,这就是威廉姆森的“双边依赖”。这种治理结构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2)博弈论对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解释。制造业与服务业是否合作,从本质上看,是博弈论的问题。现假定制造业与物流业分别有两种选择:通过物流外包联动发展或者不联动发展。如果制造业不外包物流业,那么物流业也不可能联动制造业发展,此时双方均可获得收益(M,M),总收益为2M。如果制造业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物流业,物流业又能够全力合作,则联盟组织运行良好,双方均可获得收益(P,P),总收益为2P,且P>M。从博弈的角度看,在市场利益机制的作用下,制造业与物流业结成联盟共同发展才能使得利益最大化。(3)核心竞争理论对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解释。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有的、保持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核心力量。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物流方面的专业能力,以及物流资产、设施、设备、物流人才上的优势。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不在物流业上,所以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巩固和加大核心竞争力,制造业与物流业应联动发展,提高双方核心力量。(4)组织管理理论对两业联动发展的解释。精简原则和有效跨度原则是组织管理的基本原则。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也许将物流设置成为新的一项管理部门,也许将其加入到已有的管理部门中。前者将会增加管理部门的数量,使上一级的管理幅度变宽,而后者将会使企业组织的管理层增加、管理链条拉长,这两者都会使管理的效率降低。基于以上分析,为了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应该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

三、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对中国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第一,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联动发展,可以促进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纵观国外经验,把制造业的物流服务分离出来可以较快的提高服务业的比例,拉长产业链,并与国际接轨。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融合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联动发展,还有利于从整个供应链角度整合上下游企业的物流活动,这成为物流发展的新趋势。第二,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联动发展,可以促进物流业优化整合资源,提升服务水平。深化物流外包将增加物流业的市场份额,给物流业提供更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这不仅有利于物流业改善服务水平而且有利于提高物流业运作效率,还有利于物流业的不断创新进而实习和制造业的共赢。第三,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可以制造业优化内部分工、专注核心业务、降低物流费用,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增加制造业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外包物流业务,将使得制造业脱离繁冗复杂的基础性仓储和运输管理,转而集中精力到核心能力上;同时借助物流业专业化的服务,可以降低制造业的物流成本,并且获得更高水平的物流服务。

参 考 文 献

[1]王晓艳.制造业与服务业联动发展的机理和模式研究[J].物流技术.2009,28(7)

[2]赵燕.中小制造企业与物流业共谋发展战略思考[J].生产力研究.2009(30)

[3]梁婵卓.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J].企业导报.2009(8):92

[4]骆温平.第三方物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上一篇:郑西客专日常维护及管理模式调查研究 下一篇:论建筑业债权债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