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影响土建结构耐久性相关因素与提升对策

时间:2022-08-07 07:21:44

探析影响土建结构耐久性相关因素与提升对策

【摘要】土建结构耐久性主要是土建设施投入到使用中的实际时间,通常来说,土建结构越耐久,修缮费用就会越低,越能为人们人身和财产安全保健护航。因此,提升并保证土建结构耐久性,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最为关注的课题。本文主要探析影响土建结构耐久性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提升对策,以期能够进一步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进而加快现代化进程。

【关键词】影响;土建结构;耐久性;相关因素;提升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人们对土建结构耐久性的要求也随之提升。但就当前土建结构建设的过程中,部分建筑商为追求施工的速度,降低工程的成本,而忽视了建筑的设计、施工及材料的质量,影响到工程结构的耐久性及安全性,缩短了建筑工程使用的寿命,增加了后期维修的成本。因此,通过对土建结构耐久性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工程的质量已迫在眉睫。

2.影响土建结构耐久性的相关因素

当前,我国大多数的工业建筑使用年限均在25至30年之间,而对于处于酷热或酷冷等恶劣环境中的建筑,其使用的年限只有约15至20年的时间;大多数民用或公共的建筑使用年限约50年,而对于一些码头、海港及桥梁等建筑使用的年限约10年,这些建筑一旦超过相应的使用年限时,需投入大量的资金、资源才能将其修缮完工,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加重我国的经济负担,甚至会制约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步伐[1]。

2.1土建结构耐久性受其设计的影响

在对土建结构进行设计时,对其构造的考虑不够周详,甚至出现设计不合理的现象,进而影响到土建结构的耐久性,具体设计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土建结构分割层、防滑层以及隔热层等的设计不规范;沉降和伸缩缝构造不合理;地基结构件的边缘配筋分配不合理,甚至是无配筋等。

2.2土建结构耐久性受施工质量的影响

土建结构施工过程中,施工质量的好坏也会对土建结构的耐久性造成影响。如在施工过程中,钢筋保护层的垫块尺寸不符合相关要求、混凝土的振捣不到位、或钢筋绑扎外漏等,都会影响到结构的耐久性。此外,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混凝土密实性也会对土建结构耐久性造成影响。

2.3施工材料的因素影响土建结构耐久性

当前,土建工程建设过程中,质量检验标准过于单一,且在质检时仅仅考虑了混凝土的强度,而忽视了对其他材料的检验。部分施工企业为减少成本,会在水泥中添加矿物质来提升水泥强度及细度,但这样一来就会减弱水泥耐久性,进而缩减建筑使用的寿命。

2.4对土建结构的维护意识较为薄弱

土建结构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如天气、风力及湿度等。当前,我国酸雨的面积在总国土面积中约占30%,酸雨会对土建结构的耐久性造成严重影响[2]。而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维护的意识薄弱,使得后期的钢结构受酸雨的侵蚀生锈,降低土建结构耐久的性能。

3.提升土建结构耐久性的对策

提高土建结构耐久性,能够使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应用,节约能源,促进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土建结构耐久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能够进一步提升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3.1规范土建结构设计,提升混凝土密实性

土建结构施工设计过程中,应对现场进行考察,对于钢筋和混凝土等施工材料,应在小范围内进行模拟应用;同时,观察记录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使其能够满足施工建筑质量的需求,进而提升材料的稳定和加固的作用。此外,还应根据施工过程中所需的混凝土性质,严格控制其振捣的强度和搅拌的时间,避免混凝土硬化或漏浆,提升混凝土密实性。

3.2完善质检标准,加大对施工材料及设施的监管力度

土建结构施工过程中,应进一步完善质检的标准,加大对施工材料和设施的监管力度。对于不合格或质量不达标的材料不予进入到施工现场;而进入到施工现场的材料,需做好相应的保护措施,尽量减少或避免材料受氧化或侵蚀,进而确保施工的质量。对于现场施工设备,需进行地方性的检验,一旦发现问题,需及时进行修整,提升设备的完整性、稳定性,进而提高土建结构的耐久性。

3.3借鉴国外经验,加强政府的引导

就目前我国在土建结构耐久性的设计上还比较欠缺,因此,各建筑行业和施工单位需根据我国实际情况,积极借鉴一些国外成功的经验,如:编制相关土建结构耐久性设计的标准、修订地方性法律法规、提高地方性的建设规范等,弥补我国设计方面的弊端,使技术人员能够有章可循,进而提升结构的耐久性[3]。我国政府还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加强对土建工作质量的监管力度,重点审查工作耐久性,规范工程使用寿命。对于一些沿海的地区以及土地性质较为特殊盐碱地区,政府还应根据当地的实际状况,建立健全相应的建筑设计规范、编制,保障土建结构的耐久性,进而促进该地区经济的发展。

3.4定期对土建结构进行养护及维修

在土建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当地的环境、气候变化定期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如洒水、覆盖等;进而确保混凝土有充足的水分,避免土建结构出现裂缝,影响到耐久性。此外,对于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建筑,也要定期进行养护及维修,完善相关的管理体系,定期对检修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其安全和质量意识,确保检修工作的严谨和科学[4]。

4.结束语

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土建结构的耐受力及安全性还比较低,工程使用的寿命相对较短,部分建筑还会危及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需采取有效的措施,如:借鉴外国经验、加强新技术推广应用等来提升土建结构的耐久性,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此外,还应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对建筑行业、施工单位进行正面的、积极有效的引导,进而壮大我国土建结构行业,带动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增强我国综合国力。

【参考文献】

[1]王子嘉.关于如何提升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与耐久性的探讨[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1(3):1-2.

[2]李智.影响土建结构耐久性的因素与提升措施探析[J].建材与装饰,2012,11(6):79-80.

[3]王彩霞.影响土建结构耐久性的因素与提升措施探讨[J].科技创业家,2012,15(3):90.

[4]成鹏.浅谈土建结构工程耐久性及安全性[J].大科技,2014,11(18):201-202.

上一篇:浅析建筑设计中的旧建筑改造 下一篇:铁路动车组检修设备管理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