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改背景下森林资源保护管理面临问题探讨

时间:2022-08-07 07:16:39

林改背景下森林资源保护管理面临问题探讨

摘 要:森林资源是林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林业建设过程中,森林资源的发展与保护是核心内容,也是林业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而林业改革会对森林资源保护产生直接影响,其主要目标就是加强森林资源管理。但是改革必然会暴露一系列的新问题,因此本文就着手分析林改背景下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林业改革;森森资源保护;问题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1 林改背景下森林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

1.1 林木采伐管理存在深层次的矛盾

虽然进行了一系列的林业改革,但是森林经营方案与采伐指标分配互相脱节的现状并未得到根本上的解决,在安排采伐指标过程中还相对不合理,未根据可采资源分配采伐示,而是盲目的与其他经济工作、道路硬化以及公共设施的危房改造等结合起来,体现出较强的盲目性;而一些权力群体、财力群体手中掌握了部分采伐指标,这种权力管理存在漏洞的现象为权钱交易、的滋生提供了温床。而一些弱势群体,如林农则很难获得采伐指标,处置权的落实存在现实困难,这些均会对林改的效果产生负面影响。由于林改前林业单位的分配以村集体以及国有单位为主,未将深层次的矛盾直接突显出来;而林改后不仅经营单位缩小了,而且流转加,市场价格节节高升,采伐指标几乎就是利益。一些投机分子由于拥有指标,会低价收购没有指标的林农的林木,甚至会利用政策漏洞大面积采伐天然林等。

1.2 森林资源破坏违法行为出现新动向

林业改革提高了人民群众保护森林资源的积极性,广大林农要管好自家林作为一种自觉的条为,有效扼制了盗伐滥砍的现象。而这又促使一些不法分子将犯罪对象瞄准了地区边界的生态公益林、国有林;包括一些地区未彻底完成林改,有些森林的产权还未明确等,均成为盗伐滥砍的对象。比如某生态公益林的林权单位采有承包管护的方式将森林资源的管理权转让出去,未全面落实管理责任,而犯罪嫌疑人就获得山场的实际控制权,最终犯下罪行。

1.3 混乱的木材流通秩序

随着我国公共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道路网络也越来越发达,这对于木材流通而言固然有有利的一面,但是原有的固定林业检查点就无法适应越来越发达的道路网络,很多木材检查站无法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为不法分子的违法运输提供了条件。随着我国木材加工企业的不断发展,森林资源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各个地区出现了争夺资源的现象,为了保护地区利益,一些政府单位会制定一些宽进严出的政策规定,而这些与法律法规的相求背道而驰,因此导致林业主管部门内部出现了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比如有些地区政府职能部门要求生产的木材只能销售给指定的企业,否则无法办理木材运输证;或要求加工企业不得外运加工剩余物,也不得收购采伐山场的剩余物等,这些都是明显的干预企业经营自的表现。此外,木材加工企业来收购非法木材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这些均会导致森林资源被乱砍乱伐。

1.4 存在违法占用林地行为

有些地区未全面树立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忽视法律法规中所要求的“建设项目不征占或少征占林地”的规定,各类生态林、防护林等被各类建设工程大量占用,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平衡产生不利影响,森林覆盖率持续下降。还有一些地方,随便给出优惠的承诺以吸引更多的项目投资,甚至由政府出面办理用地手续,要求林业部门配合简化正常报批手续等,这些不仅会导致违法占用林地行为的发生,而且还有可能侵犯到林农的个人利益。此外,还有一些建设项目存在“边报批、边建设”的现象,未批准就已经被占用,由于这些建设项目可能得到了政府部门的许可,因此查处起来也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些均会导致森林资源的流失与破坏。

2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的措施

2.1 加强相关配套改革

其实林木采伐问题不仅仅单纯的属于森林资源管理的范畴,其还涉及到林农与经营者林木处理权与收益权的落实问题。林改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让林农这一弱势群体可以公平、公正的获得采伐指标,全面落实其林木采伐处置权,整个过程中林农可以自主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并由其自主确定具体的采伐时间及采伐方式,最终实现林农的自主经营。因此,要通过森林经营及采伐管理等相关措施的配套改革,让林农及经营者真正的拥有林木的收益权与处置权。此处可以借鉴世界上一些林业比较发达的国家的作法,其在林木采伐过程中主要看3个控制因素,即采伐区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树木的实际年龄是否与相关规定相符、采伐面积要能满足森林的持续经营等,满足这3个控制因素即可在进行采伐报备后进行采伐。

2.2 做好森林采伐限额执行的监督管理

从源头上加强采伐指标的管理,全面落实凭证采伐制度,采伐前要做好设计与公示,采伐过程中要注意作业质量,如果质量不全格,则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的部门要承担起相应的管理责任。提高伐后检查的管理效果,同样由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的部门全面验收采伐作业质量,并签发对应的质量验收证明,做好林木采伐许可证的营销工作,如果这个过程中存在违规现象,同样要按照相关法律规定严肃处理。此外,针对已经单独落实限额的编案单位,要做好年度森林采伐限额、木材生产计划执行情况的相关记录报告,对其年度森林采伐限额的执行情况进行认真检查,并及时处理、纠正违规行为。

2.3 完善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及补偿机制

进一步完善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制度与补偿机制,必须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2.3.1 落实主体

即与各地实际情况相结合,采用联户经营、专业承包或者委托管理等各种方法全面落实林木的管理主体,并且管护机制要实现责、权、利的高度统一。

2.3.2 维护权益

在筹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时,主要依靠政府投入,而受益者也要承担相应的部分,进一步完善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制度。

2.3.3 强化保护

即采用各种宣传方法、利用各种宣传渠道提高公众的责任意识,引导其充分认识到保护生态公益林的重要意义与作用,提高公众参与生态公益林保护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3.4 遵循科学利用的原则

即根据生态区位的实际情况进行保护类型的划分,可以将生态公益林划分为3个等级,即严格保护、重点保护与普通保护,采用分类管理的模式提高生态公益林的保护效果。

2.4 加强林地保护管理

林地保护涉及到多个方面,比如环境保护以及群众利益等,因此要制定严格的保护措施,加强林地的保护与管理。坚决杜绝未批先占、少批多占的现象,防止林地非法流失。如果在开采矿产资源过程中需要征用林地,则要进行严格的审批程序,对林地的用途进行严加管制。要做好工程建设征用占用林地的全程监控,预先论证好征用、占用林地的选址与规模,尽量减小工程建设占用林地的面积,提高林地使用的合理性,从而提高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3 结语

总之,在林业改革环境下森林资源的保护还存在一些现实问题,因此要坚持“严管林”的大原则,加强林地、采伐、运输及经营加工等各个环节的监督与管理,加强林政资源管理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装备和管理手段,最终实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黄晓冬,魏香君.林改之后森林资源流转的管理[J].防护林科技,2012(03):72-73.

[2] 陈永富,陈幸良,陈巧.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森林资源影响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1(07):2-4.

[3] 陈永富,陈幸良,陈巧,等.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下森林资源变化趋势分析[J].林业经济,2011(01):44-49.

[4] 马艳霞.林改后森林资源保护管理面临问题初探[J].民营科技,2011(09):115.

[5] 聂向华,杨宁,苗静.浅谈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方法在集体林改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9):213.

[6] 刘小强,王立群.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森林资源影响实证分析[J].林业经济,2010(06):40-45.

[7] 于荣,沈夫钧,张黎华,等.建立集体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体系初探[J].林业经济, 2010(05):35-38.

[8] 田葆华.加强森林资源管理 积极推进集体林改[J].甘肃林业,2010(02):17-18.

[9] 张良.健全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制度的必要性探讨[J].林业建设,2008(03):60-62.

作者简介:蒋群(1967-),女,广西全州人,全州县林业局。研究方向:林学。

上一篇:速生桉树营造林对我国林业科学的影响及发展趋... 下一篇:生物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及其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