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秘境七藏沟穿越记躲藏在九寨沟旁的唯美处女地

时间:2022-08-07 06:36:33

九寨沟附近的七藏沟,至今还是一片静谧唯美的处女地,没有任何人工开发的痕迹,深藏不露而又风光绝美。行走在沟中,你随时可见皑皑的雪山、寂静的山林、湍急的溪流、油画般的海子……穿越七藏沟,有人聘请了马帮协助,但更多的人则选择自助结伴重装而行。虽然辛苦,但体验更深刻,行动更自由……

在四川西北部的松潘到九寨沟的路上,隐藏着一个人间仙境,尽管它被声名鹊起的九寨沟湮没了许久,但美景却毫不逊色。相比之下,它更为原始、安宁,至今还是一片静谧唯美的处女地,没有任何人工开发的痕迹。这就是深藏不露而风光绝美的七藏沟。

七藏沟位于川主寺镇北部,毗邻九黄机场,在黄龙景区和九寨沟景区的后山地区,方圆约5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在4000米左右,由卡卡沟、阿翁沟以及众多美丽的海子组成。行走在七藏沟,随时可见皑皑的雪山、寂静的山林、湍急的溪流、油画般的海子,让人无限陶醉,流连忘返。

随着户外运动的兴起,七藏沟也渐渐被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每年都要吸引不少户外爱好者来此徒步穿越。要穿越七藏沟,一般采用两种方式:一是聘请当地的马帮,食、宿、行均由马帮安排,这样省力、省心;二是自助结伴,背负大包重装穿越,体验更深刻,行动更自由,当然过程会更辛苦。

金秋10月,我们一行4人(两男两女)组成了穿越队,计划用5天时间,穿越这条并不太为外界所熟悉的徒步线路。我们的计划是:穿越全长约60公里的三号线,即从卡卡沟进入,过长海、鱼海、红星海等众多海子,翻越两个海拔4200米以上的垭口,最后从长沟村出沟。同时我们还把行程稍短的二号线作为备用线路——只需翻越一个海拔4200米的垭口,最后从阿翁沟出沟。

1、川主寺卡卡沟1.6公里处营地

初次上到高海拔地区,攀爬小山坡便导致大脑缺氧而头晕目眩;友人赶来汇合,却迟迟无法找到卡卡沟的正确入口,在黑暗中折腾。

我们从川主寺搭上驶往卡卡沟口的车,途中,司机好心地告诫我们:如果遇到下大雪,一定要从沟里撤出来,不要继续前行或逗留,否则很可能会遇到危险。

当车行驶到卡卡沟,也就是七藏沟的入口,我们看到公路下方湍急的河水,就禁不住在心里默念:期盼已久的七藏沟,我们终于来了!

由于天色已晚,我们又是初次上高原,因此进入卡卡沟1.6公里处时,我们就建立了营地。此时天空阴云密布,让人无法判断第二天是否会下雪。为了确认第二天的行进线路和营地周边的地势,我就顺着沟边的土坡往上爬。虽然土坡只有三十多米高,却陡峭异常。我以为加把劲,一鼓作气就能爬到坡顶,却不料当坡顶遥遥在望的时候,却因为大脑缺氧而头晕目眩,只感觉天旋地转,幸亏有登山杖支撑着身子,才没有栽倒下去。初次上到高海拔地区,切不可做爆发力强的运动。有此教训,此后连续几天,我都变得很“老实”了。

刚刚进沟,就收到好友小狂发来的短信:他本来在离我们几十公里远的雪宝顶参加户外活动,但由于雪宝顶大雪而导致了山难,因此果断选择下撤,赶过来与我们汇合,一起徒步七藏沟。晚上8:40左右,他发来短信说已抵达卡卡沟,却找不到确切的入口。于是我不得不赶往沟口,扯着嗓子喊他,并用手电来回地闪忽,却没得到回应。他跟我通了电话之后,也大声喊我,但我也听不到。川西的夜晚漆黑一片,我不得已上行到公路边继续寻找。半个小时后,一辆大吉普缓缓驶来,谢天谢地,可算是接到他了。其实,他的位置离我大概只有几公里,但由于周边群山环抱,森林茂密,即便是喊破喉咙,双方也听不见。

他乡遇故知,兴奋难以言表,我们一路聊到营地,扎好帐篷各自入睡。

2、卡卡沟长海

在海拔大约3800米的地方,我已经气喘吁吁,体力濒临崩溃,可就在我刚刚拐过一个小弯之后,一个海子就多么安静地出现在眼前——长海。

一大早起身钻出帐篷,只见地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冻霜。空气冰冷,帐篷处于半结冰状态。天空依然阴霾,水源就在营地附近,立即取水烧开饮用,要抵抗高原反应,多喝热水很重要,也很管用。

出发深入卡卡沟,一路上常见急流穿过,没有桥,我们只能淌水过河。越往上游前进,水流就越是湍急。小狂过河时,一不留神,就将登山鞋掉进了急流,鞋子瞬间就被冲出三、四米远。可以想象,如果没有登山鞋,如何能走出这茫茫的山谷?但小狂的反应堪比特种兵,他回身几步将登山包扔到岸上,光着脚丫子顺着水流就扑了过去,七八个大跨步追上正被冲远的鞋子,抓到第一只,返身扔到岸上,又是两个大跨步,抓到第二只鞋。尽管他大半身已经湿透,但幸运的是,鞋子被拯救了回来。

这一天在高海拔地区徒步20公里,让我们实在很累。约莫下午6点,我们依旧晃晃悠悠地前行,行不多远就遇到上坡路。看得出来,大家都不愿再爬了。对于平时生活在平原上的我们来说,突然上升到海拔如此高的地区,每一个步子其实都是心里默念着走出来的。不过,我们还是咬着牙继续前进,大概爬了200多米,在海拔大约3800米的地方,我已经气喘吁吁,体力濒临崩溃,可就在我刚刚拐过一个小弯之后,一个海子安静地出现在眼前——长海。

长海,顾名思义,是一个形状细长的海子,它很静谧,没有九寨沟五花海那样绚丽多姿,也没有熊猫海那样广阔,但它就那么安详地躺在那里,像女神一样等待着你的到来。傍晚时分的长海,如镜的湖面没有一丝涟漪,倒映着卡卡沟两侧绝美的风景,宛若即将入睡的美人,让你不忍发出一丝声响去打破她的宁静。在长海边上,有巍峨的雪山守卫,有五彩斑斓的灌木映衬:白雪、红叶、青山、泛着莹光的长海,相映成趣,色彩美得醉人。

我们的营地建立在长海左侧的石滩上,旁边有一块巨石。小狂砍柴生火,其余的人架锅煮饭,大家围着篝火边吃边聊,好不惬意。然而晚饭结束后,在我们检查食品的时候,却发现了一个致命的问题!

按照计划,我们还要在七藏沟穿越、露营3天,但由于这两天食品消耗过大(没想到我们这么能吃),算来算去,所剩的食物勉强能撑到第三天晚上。小狂说他第二天就要出沟乘飞机,可以把他的食物多留一些给我们。可是按照每天的徒步强度和食品消耗量来计算,食物怎么都不够。当时我们已经有心改走二号线,那样最多一两天就可以走出七藏沟。大家坐在篝火边,沉默不语,似乎都心有不甘。最后大家商定,如果明天碰到马帮,可找他们买一些食物。如果能搞到食物,就继续按原计划前行;如果搞不到食物,就改走二号线出沟。

当晚,长海石滩周边只有我们这一支队伍驻扎。收拾妥当后,5个人各自进帐睡去。我辗转反侧,似乎这一夜相当漫长。

3、长海海拔4200米的垭口鱼海

海拔4200米的垭口的视野极好,四方都可看到白雪覆盖的山脉,那些连绵的无名雪山由远而近,一座座屹立着,每一座都让人感觉神秘莫测。

第三天早晨,出帐后依然感觉异常寒冷。生火煮饭,收拾营帐,整理装备。清晨的长海,雾气升腾,看得见水里有小小的生物在翻腾。阳光斜照在海子上,让水面泛起白色的光芒。清晨的长海虽然没有傍晚时分的安静,却多了一分神秘。

就在我们收拾帐篷的时候,一个马帮从红星海方向晃晃悠悠地走了过来,离我们越来越近。看到马帮,大家精神都为之一震: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啊,食物!我站在长海边的石头上,拼命地喊他们停一停,我们需要食物!两个女队友迅速上山,追到马帮跟前,施展美人计,如此这般……多亏了她们,半个多小时后,我们终于有了最后两天的口粮。

有了食物,再说饮水。每天晚上我们都用沟里的水煮饭,然后再烧一些,冷却后灌到瓶子里。穿越七藏沟,如果安排得好,可以不用多背水。这个季节在这里徒步,每天的进水量都不太大,我每天仅喝一瓶水就够了。

这一天的最高海拔是4200米的垭口。从海拔3700米爬到4200米,大概上升500米,却足足耗费了我们一个半小时。接近垭口的时候,大家已是两步一喘气、十步一歇息。

垭口的视野极好,四方都可以看到白雪覆盖的山脉,那些连绵的无名雪山由远而近,一座座屹立着,每一座都让人感觉神秘莫测,真想去一探究竟。垭口两侧的山峰就在眼前,视觉冲击力很强。在大自然面前,顿感人类的渺小——我们只是5位过客,来这里领略高原雪山的风采。

翻过这个海拔4200米的垭口之后,小狂和我们别过,先行赶路下山出沟。下山的路一直降到谷底,距离长,坡度陡,落差大。一路上,可以看到古遗址一般的残垣断壁,石头阵一般围拢的小房子,还有不知是谁家放养的牦牛。从垭口下来的路上,我们领略了川西的秋色,那简直是迷人的画板,仿佛各种植物都被染上了颜色,绚丽多姿,精彩纷呈。

下午4点左右,我们一路下降,即将抵达七藏沟三岔口。三岔口是七藏沟各条穿越线路的交叉点,而我们这一天计划中的营地也遥遥在望了。正当我们为可以早点到营地休整而高兴时,队友明明却出了问题。我们一路下降时,她一个人拖在后面,起初大家都没注意到,后来听到她痛苦的叫声,我们才停下来,凑近一问,才知道她的肠胃疼痛难忍,额头已然冒汗,实在坚持不住了,才叫我们停下来。简单地检查后,初步判断是吃了凉饼而导致肠胃发炎。我提出帮明明分担她所背负的装备,却无济于事,因为她表示无法坚持前进。队友千总让明明喝了一些热水,在原地休息了15分钟,仍未见好转。我和大家商议之后,决定在最近的鱼海扎营,放弃了原计划中的草海营地。

两个队友搀扶着明明,一路安慰、鼓励,很快抵达了营地,安排她在帐篷中休息。晚饭时,明明基本吃不下东西,喝了一些热汤后,吃了肠胃药,便早早躺下休息。明天是相对轻松的一天,希望她能好起来,也希望明天不要下雪。

4、鱼海草海红星海

红星海更加神秘,更加绚丽。它的周长大约两公里,湖水呈翠绿色,绿宝石一般镶嵌在红星岩下,被覆着白雪的山峰环抱着,极像长白山天池。

第四天的行程,是前往红星海,可以说是本次穿越中最轻松的一天,但沿途景色不逊于前一天的高山垭口。

清晨的鱼海是色彩斑斓的。鱼海周边生长着各种灌木,川西的秋风将它们染上了深浅不一的色彩,晨曦照在上面,熠熠生辉。鱼海附近的植被之间,多有缝隙,雪水顺其而流淌,水流虽不急,但为数众多,以至于我们无路可走,只得从山脚爬到高处绕行。

途中,我们路过了前一天原本计划的营地——草海。攻略传说中的草海并没有给我们眼前一亮的感觉,或许是因为这个季节的七藏沟雨水较少,草海的面积大大缩小,几近干涸。路过草海时,若不是队友提醒,我几乎错过了它。

我的状态依旧很好,一马当先,越走越快。可惜的是,欲速则不达:我走错了方向。红星海垭口落差将近300米,坡度大,而我艰苦攀爬了一个多小时,却被告知方向错误。思索片刻,心中一横,都走到这里了,继续艰苦地爬升。从海拔3700米爬到4000多米的垭口,过了垭口,又向东徒步了15分钟,也是在一个转弯之后,我看到了红星海。

我无法形容红星海有多美,只是觉得,它如长海一样的安静,但更加神秘,更加绚丽。红星海周长大约两公里,湖水呈翠绿色,绿宝石一般镶嵌在红星岩下,被覆盖着白雪的山峰环抱着,极像长白山的天池。红星海的北方是硕大的红星岩,那红色的岩石犹如地标一般屹立在高处,翻过海子对面的垭口,就能看到雪宝顶。沿着红星海徒步一圈,需要一个多小时,周边有不少可以露营的好地方。我在红星海边的大岩石上静静地坐着,面对着偌大的一个海子,偌大的一片山川,只有我一个人在,感觉到这就是我的户外世界,这种与世隔绝却又发现瑰宝的感觉,美妙、动人心魄。尽管我在这里只逗留了短短一小时,却不断地按下快门……

临近日落,点上篝火,开始营地生活。天黑之后,我扛着脚架前往红星海垭口下面马帮搭建的营地附近,去拍摄星空。马帮大队的营地点起了篝火,很多人在唱歌跳舞,气氛热烈。回到营地进帐躺下,回想这4天的穿越之路,疲惫却让人满足,这就是户外旅行的意义所在。因为第二天还有最艰难的4300米垭口等着我们,便早早睡去。

5、红星海红星岩垭口(海拔4300米)塔子海长沟村

天渐渐亮起来,初升的太阳照在红星岩上,把本来就是红色的岩石衬托得更加殷红。能看到日照红星岩,预示着我们会有好运气。

最后一天,想到期待了几天的美食和冰镇啤酒,大家都希望早一点走出去。天还没亮,我们就起身收拾装备,简单的早饭后就出发了,走向这一天最大的挑战——红星岩垭口。

这是一条只能一路向上的线路,不能回头。我们顶着星星夜行,沿着陡峭的斜坡,保持十步一歇的节奏爬升。为了节省力气,每个人都沉默不语,气氛有些凝重。天渐渐亮起来,初升的太阳照在红星岩上,把本来就是红色的岩石衬托得更加殷红。能看到日照红星岩,预示着我们会有好运气。

因为是最后一天,大背包里的物资基本都已经消耗干净,除了带出来的垃圾,每个人都不愿意再多背一点东西,能吃的全部吃掉。我的状态依然最好,很快就走到队伍前面,先行探路,朝着沟壑延伸的方向一路上行,直到垭口处。

站在海拔4300米的红星岩垭口,大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从这里开始,我们一路下降,前往塔子海。塔子海也是一个很美的海子,我们到达时,正值艳阳高照,碧绿的水波光粼粼,水的阳面和阴面交界分明,海子中的风马旗随风猎猎飘动,海子边的白沙滩细腻柔软,此情此景,让人难忘。

后半程,我们基本处于断水断粮的状态。饿了,就忍着继续前行;渴了,就趴下身子,喝几口雪山融水。七藏沟里的活水都可以直接饮用,口感甘洌清凉。我们都有坚定的信念:坚持就是胜利——我们知道,再前行不远,就可以回到文明世界。

过塔子海后,一路下降,4个人满怀期待地行进,有条不紊,脸上洋溢着微笑,俨然得胜凯旋的战士。走出群山后,迎来的第一个村子是长沟村,手机在这里有了信号,便联系租车司机将我们接走,前往九寨沟。途中,我又看到了曾在此行途中相遇的马帮老大父子,朝他们挥手:再见,朴质的人们;再见,美丽的七藏沟!

上一篇:浅析建筑外墙、厨房、卫生间渗漏的原因及防治... 下一篇:陈与义 明山雨,白头孤客,洞庭怀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