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歪”执罚难?只因管太宽!

时间:2022-08-01 11:19:23

据说,从9月1日起,深圳将开始对公厕内的一些不文明行为进行处罚,其中包括在公厕内乱涂乱画、吸烟、吐痰以及便器外便溺等,处罚额度是100元。这不是开玩笑,而是出自正儿八经新出台的一部地方法规——《深圳市公共厕所管理办法》。

《办法》一出台,立即遭到网友嘲笑。对于“便器外便溺”将处以百元罚款,有网友“翻译”成“尿歪了也要罚”。但更多的网友是替有关部门发愁,发愁他们怎么执法怎么罚——装上摄像头取证肯定不合适,让执法人员24小时守在公厕里盯着群众如厕,也不太现实。

稍有头脑的人都知道,《办法》执法主体不明,即便执法主体明确,也不可能执法执罚到位,明显又是一纸空文。从新闻来看,接受采访的深圳市的有关部门也不傻,承认办法缺乏约束力,承认执法有难度,但还要坚持出台。有人开玩笑,这就像明知道怀的死胎,却非要生出来,还要通知亲友大摆酒席,荒唐!

立法,是严肃的事情,是政府立信的事情。当年商鞅变法前,为了树立政府权威和诚信,想出了一个办法:树下一根木杆子,贴出告示,称将重奖按规定将木杆移到指定位置的人。最后,言出必行,兑现奖励,树立了诚信政府的形象。

但“尿歪罚款”的规定,明知不可行,却非要出台,显然是有关部门自找尴尬,自找不自在,自毁诚信。但有关部门称,“虽然罚起来肯定是有难度,但只能以这种方式减少不文明行为。对于文明如厕这个问题,政府并不是想放大它,这就像“悬在头上的一把剑”,只是想起到劝导的效果。”

但笔者认为,即便有关部门的动机是为了劝导市民,推进“文明”,也只应该以其他的方式教育倡导,不应该以法规的形式,将“尿歪”定位违法,并明确罚则。执法难,执罚难,根本原因是管得太宽。很多地方,今天出台一个办法,明天又出台一个办法,无聊又无益,只是证明一些地方一些部门人浮于事,没事找事。

据报道,深圳市法制办有关负责人称,在整个社会道德底线越来越被打破,越来越往下沉的情况下,有一种正能量可能会更好些。有时候道德规范没有什么作用,从立法的角度来说,是加大了强制力、威慑力,引导市民养成文明习惯,这也是政府的初衷。

但笔者认为,政府是提供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机构,倡导文明,不应该从盯着老百姓的各种不文明入手。道德失范的根子不在老百姓,百姓文明程度的提高,在于教化,在于倡导,在于上行下效。市民的文明程度不是管出来的,法规细致到规定尿尿,罚则密布,对于群众文明素质的提高,只有坏处没有好处。相反,为了设想中的“文明”景象,地方政府对尿尿都作出规定,显然是拍脑袋的土皇帝意识在作怪。

据说,《办法》的出台相当严谨严肃大动周章——城管局起草,草稿送到法制办后,首先由法制办法律事务、法制协调、法制研究所等10个处室商议并提出意见;然后各处室负责人与法律顾问、高级顾问、博士等共同参加政府会议,进一步议论并提出修改意见。确认无异议后,由法制办向社会公示草稿征求意见,整改后报政府审批,批准后正式颁布实施。

动用如此多的政府资源,涉及如此多部门,又是城管局,又是法制办,又是10个处室,又是法律顾问、高级顾问、博士等等,看起来很严肃,其实是最大的不严肃。严肃不仅在形式,更在本质,在于忙到点子上。和尿歪相比,需要政府提供服务的事情还有很多,亟需政府关注的地方还有很多,需要填补的法律漏洞还有很多,需要提供的法律救济也很多。把资源、时间、功夫浪费在一纸空文上,不是严肃,而是最大的开玩笑。有这资源精力和功夫,不如多管管公车,多刹刹特权——这会对推动公共文明起到更大作用。

还有消息称,该草案的意见稿,在网上公示时,网络收到的市民意见只有区区5条。这恰恰说明,有关部门忙活的,正是市民所不关心的。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才是真正的群众路线,否则,肯定是“尿歪了”。

上一篇:发现黑脸观音:从四川方山到福建飞凤山 下一篇:在北加里曼丹岛探访“食人”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