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尼利累了

时间:2022-08-07 05:29:52

2006年4月25日,交出CEO权杖第二天的麦克尼利(图左),面带倦色与神采飞扬的舒华兹一道出席了Sun领导力大会。

2006年4月24日,斯科特・麦克尼利与强纳森・舒华兹同坐在圆凳上倾听着董事会的宣布,他们的表情是尴尬的。以硅谷斗士著称的麦克尼利稳坐了22年的CEO宝座,最终让给了舒华兹。

非IT出身创业曾经辉煌

在有互联网之前,世界已经变得很小。

IT产业的两位风云人物,斯科特・麦克尼利和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有着非常相近的经历:都曾在美国的汽车之都――底特律度过了自己的青少年时代,两人的父亲均在当地汽车公司担任中层经理。

麦克尼利先于鲍尔默一年进入哈佛大学,与他们同一时期的校友还有比尔・盖茨。这三位哈佛校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高中的学业倾向测验中数学部分都拿到了满分――800分。

受经济学老师Bill Raduchel的影响,麦克尼利弃医转学经济,并在1976年从哈佛顺利毕业。Raduchel后来也弃教从商,成为了Sun的CIO。

在Rockwell国际公司下属的一家卡车零部件厂工作两年后,1978年,麦克尼利进入斯坦福大学商学院进修。而就在一年之后,鲍尔默也进入了这个商学院;1980年,麦克尼利拿到了MBA学位,同一年,鲍尔默辍学加盟好友盖茨创办的微软公司。

麦克尼利后来评价说,对于运营一个企业的前期准备来说,在Rockwell的工作经历要比在哈佛或是斯坦福学到的更有用。

1982年,商学院校友Vinod Khosla找到麦克尼利,劝说他加入斯坦福大学博士生Andy Bechtolsheim正在做的斯坦福大学网络(Stanford University Network,SUN)项目。在软件天才Bill Joy加盟之后,这4个年轻人创立了Sun微系统公司(Sun Microsystems),也就是人们通常简称的Sun公司。麦克尼利成为这家新公司的副总裁,负责制造业务。

1984年,由于前总裁无法平息员工和董事会对其业绩的不满,董事会任命麦克尼利为新CEO。在当时看来,这无异于一场:麦克尼利不仅缺乏经验,还缺乏硅谷最为倚重的技术背景,性格上又桀骜不驯。但他的自信、热情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执著,又让董事会觉得值得一试。

事实证明,董事会赌赢了。作为网络时代的弄潮儿,Sun在麦克尼利的手上迅速发展并在.com时代赚得钵满盆盈。而麦克尼利也因倡导“网络就是计算机”和对昔日校友所领导的公司口无遮拦的攻击,赢得了“硅谷斗士”的称号。

硅谷斗士

语不惊人死不休

尽管Sun最初的产品是工作站,但说Sun是一家为互联网而诞生的公司可能更为确切。在4个创始人中,Bechtolsheim研发的大学网络项目直接促成了Sun的诞生;Joy早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读研究生时就对Unix和TCP/IP做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使得伯克利Unix成为第一个开放源码、内建TCP/IP的操作系统,进而成为互联网的基础。在Sun成立后,他又对Java、SPARC处理器等做出关键贡献,财富杂志誉其为互联网时代的爱因斯坦;而劝麦克尼利加盟的Khosla的技术洞察力并不在于用工作站来替代小型机,而正是体现在让工作站接入计算机网络以提供协同工作能力上。

在这样一群人领导下的Sun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以价格只有性能相近的DEC公司小型机1/10的工作站,一手导演了小型机时代的终结。而接踵而来的90年代无疑是Sun历史上的黄金时代,成立10年后便进入财富500强和RISC服务器头号供应商之列,并掀起了Java的风潮……

当麦克尼利在摩肩接踵的听众面前指点产业发展上的江山时,他的底气则来源于Sun的技术洞察力和实力。当然,对老对手不遗余力的攻击也是他演讲中的保留内容。当麦克尼利喊出“网络就是计算机”,当互联网已成燎原之势时,盖茨才“迷途知返”带领微软急起直追互联网;在Java成为互联网的公共语言时,微软则推出Windows平台的Java,通过扩展子集消弱了Java的跨平台特性……然而,麦克尼利最津津乐道的总是对Sun开放的标榜和对微软封闭的攻讦。但这一切都在2004年4月两个两度成为校友的鲍尔默与麦克尼利握手言和时结束了――微软用16亿美元的赔款“赌注”了麦克尼利的嘴。

从那时起,麦克尼利开始变得郁郁寡欢,这固然有因为没有对手而“孤独求败”的因素,更多的则是因为网络泡沫破灭后Sun每况愈下的业绩。

财报受挫

七高层辞职

2000年4月,美国互联网泡沫犹如雪崩,一夜之间轰然倒塌,巨大的影响力波及了众多与互联网公司直接相关或间接相关、甚至根本不相关的公司。在那场网络公司的倒闭潮中,受损的不仅仅是.com公司,还有他们的供应商。

如果说那是春天的寒流的话,2001年的9.11事件则彻底打击了全球经济的信心,本已非常脆弱的全球IT产业迈入冬季。接下来的2002年上半年,Intel利润只有上一年的一半,SAP在美国的许可证的销售下降了32%,IBM业绩稍好,下滑基本控制在20%以内,而Sun则从此一头扎进负增长的深渊。很快,Sun传出了裁员1000人的消息。

伴随着消费逐步趋向理智,Sun曾经的“现金牛”――服务器业务陷入了低谷。网络公司和电信运营商购买力的下降,使得Sun交给华尔街的财报越来越难看,股价也持续下跌。曾经在2000年一度冲上60美元的股价也在2002年直线下滑到10多美元,这直接导致Sun公司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场变动――2002年7月,7位总裁、副总裁级别的高层集体辞职,麦克尼利在担任CEO和董事长之后,又背上了总裁的重担。

软件几经改名

从收费最终免费

从2002年开始,麦克尼利就没有停止对Sun的改造,从一开始Sun就宣称自己是一个系统公司,这也意味着改造将同时覆盖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

在软件方面,麦克尼利的政策一直没有表现出太大的延续性,这不仅体现在品牌建设上,还体现在定价策略上。2002年9月,Sun推出了Sun One新版本,作为一个纯Java架构的软件平台,麦克尼利曾寄希望于将Sun One打造成可以和微软的.NET、IBM的Websphere一较短长的中间件产品。当时麦克尼利在一次记者会上指出:“Sun ONE为64位,而.NET则为32位。Sun ONE考虑到了安全问题,而.NET简直就是病毒。”等等,对.NET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而Sun One的前身其实是网景公司的iPlanet,很多用户口中习惯了的iPlanet,突然变成了Sun One,多少让人有些不适应。

一年一度的Sun Network大会在2003年召开时是9月份,夸张而喜欢表现的麦克尼利举着一块标语牌挥舞而来,牌上有三行鲜明的大字:Recall Cost && Complexity。这一方面是对目前产品线过于复杂的回应,另一方面是Sun定价策略的变化。当时,Sun将其255种产品统一为六大类新的Sun Java 系统,Sun One这一品牌名称将不再出现。麦克尼利对又一次的改变明确表示“沿用Java这一名称,是因为Sun意识到Java品牌越来越不可替代。这是一种回归”。更大的变化是,Sun抛弃了以前的定价模式,统一改为100美元――每个用户每年JES的使用费是100美元。

这种定价模式的变化并没有引起华尔街的太多兴趣,用户也并没有因为这一新模式蜂拥而至。2004年3月5日,标准普尔将Sun的股票评定为“垃圾股”。受此影响,公司股票在两个交易日暴跌了11个百分点。

2004年底,Sun一直寄予厚望的新版操作系统Solaris 10面试。如果说在PC都已经标准化的今天,各PC厂商在以更低的库存、更高的品牌美誉度进行着市场搏杀的话,UNIX市场还在进行着不同操作系统之间的斗争,而Solaris则是支撑Sun整个UNIX服务器市场的基础。迫于Linux市场的压力,Sun一方面推出了Solaris for x86版本,另一方面举起了免费的大旗,Solaris可以让用户免费下载。到了2005年,Sun干脆抛出了所有企业级软件免费、Solaris开源继而企业级软件也逐渐开源的惊人之举。

从账面上说,如果Sun以前在软件方面还有明显收入的话,现在只能从服务费上打主意, Sun被迫放弃了软件方面发展的权利。

硬件有舍有求难挽颓势

相比较起来,硬件产品的变化虽然有“不得不为之”的嫌疑,但是却更积极有效一些。2003年11月17日在赌城拉斯维加斯举办的Comdex美国秋季电脑展上,麦克尼利当众宣布采用AMD Opteron处理器,并对AMD处理器充满了溢美之词,“AMD Opteron处理器在企业系统中的重要应用、Sun旗舰操作系统最重大升级版本Solaris 10的迅速采用和推广,都可以见证我们的巨大进步。”这是Sun第一次在自己的服务器上使用第三方处理器,从各种宣传报道上看,Sun使用了AMD服务器之后,各界反应颇为乐观。

之后,2004年在上海举办的Sun网络计算大会上,Sun宣布将UltraSPARC IV的后续研发放到富士通那里进行,自己专心转向两个方向:面向Web服务的Niagara处理器和面向数据中心的Rock处理器。所幸,Niagara虽然在面世以后改名为UltraSPARC T1,但按时推向市场了,定于今年年底面世的Rock也在按部就班地研发过程中。

2005年底,UltraSPARC T1面世,其8个内核每个内核4个线程总共32个线程的架构,让Sun有了可以列举数字的资本。在很多场合,它都宣称这一产品的指标比起同档次竞争对手高出很多。

看着好像Sun应该能够逐渐走出阴影了。但事与愿违,在刚刚的2006年第三季度财报中,截至3月26日,Sun净亏损2.17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Sun净亏损2800万美元。业绩预示着麦克尼利所做的,让人眼花缭乱的调整暂时还没有给Sun带来实际利益。

新总裁亮相

不再需要口号

2004年,原来负责软件的执行副总裁舒华兹走上了全球总裁的位置。与已经年过半百的麦克尼利总是咄咄逼人、夸张、和微软总唱对台戏的风格相比,仅仅40岁、梳着一个小辫子的舒华兹显得温和了许多。

在各种场合,麦克尼利还在延续他大嘴巴的风格,批评竞争对手,讽刺某些竞争对手的老板,喊出一些夸张的口号。而舒华兹则温文尔雅,他在2004年刚上任不久就召开的Sun网络计算大会上,面对来自全球的5000多名观众说“Sun现在不需要口号”让舆论哗然,而在会议开始前,舒华兹与第一排同事进行简短的交流,为了不挡住参会者的视线,他谦和地蹲在了下属的面前。这对于麦克尼利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已经有10年“Sun龄”的舒华兹是在1996年Sun并购Lighthouse Design有限公司之时加盟Sun的,当时他任该公司的首席执行官。2004年4月,他被任命为Sun的总裁和首席运营官,负责Sun的产品研发、销售、市场拓展和公司运营,可以说,他一直在Sun从事着软件相关的业务。当年业界曾经一度认为,将负责软件的副总裁推上总裁岗位,足见Sun对软件的重视。让人吃惊的是,舒华兹一上台就说出了硬件3~5年会免费的惊人之语,这与Sun逐步将软件免费的实际作法大相径庭,让人不禁怀疑,到底Sun 在靠什么挣钱?软件和硬件,它到底死守哪个?

化敌为友

四处“求和”

不知是机缘巧合还是有意安排,舒华兹上任后Sun与外界打交道的态度有了一系列变化。

首先是两大笔交易。2004年4月6日,微软同意以16亿美元的巨额款项解决与Sun之间的反垄断争端。连麦克尼利这个一贯批评微软的人也自嘲地说出“我知道你们许多人会觉得很奇怪”的话来。一些财务分析家认为,除了赔偿钱数外,还有一个必须注意的是,协议的达成会使双方的合作集中到另一个阵地上:Linux系统。有意思的是,去年下半年,Sun又与Google合作,在Google网站上与免费的Java软件一起提供搜索工具条下载,挑战微软。另一大交易发生在2005年6月,IBM一次性与Sun签署了长达10年的Java技术协议,这其实是Sun与IBM在Java上的一次妥协。

其次是对Linux市场态度的变化。毫无疑问,Linux市场对于已经有Solaris的Sun来说是一个威胁,因此Sun一直坚持其服务器不使用Linux,而到了2002年,如火如荼的Linux发展让Sun看到低端服务器市场正被蚕食,于是它推出了一系列支持Linux的服务器产品。但2004年Solaris 10的推出、免费以及之后的x86版本的推出,让Sun又回到了反对Linux的阵营。

商业社会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Sun与Oracle的关系可谓源远流长,麦克尼利与拉里・埃里森一直是战友,尤其在针对微软的态度上,两个人都是一样坚决。但是Sun与微软协议的达成惹怒了Oracle这个长期合作伙伴,于是它进而全面转向Linux+x86平台,抛弃了Sun。没有了数据库厂商的鼎立支持,服务器的销售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曾经的两个朋友也成为了对头。事情到了Sun推出UltraSPARC T1有了新的变化,鉴于T1的8核现实,Oracle与Sun捆绑销售给出了每核数据库价格仅为原来1/4的优惠政策,以携手共同对抗IBM。可以说,现在的Sun变得比以前温和了许多。

还有一种变化是研发,研发是一个高科技企业的生命线。在各IT厂商都在专注于更精准的业务以找到自己的蓝海,避免恶性竞争的今天,Sun以相对娇小的身躯还在固守着不短的产品线:处理器、服务器、操作系统、软件、平台、存储。虽然Sun每年研发投入在20亿美元左右,但还是难以为继。于是,Sun以最小的代价扩大了研发的队伍――建立社区。它先是逐步开放了一些工具和源码,之后建立了相关社区,鼓励社区全员为同一个目标努力,而社区成果则被Sun纳入其新产品中。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研发社区不包括处理器,一直领导着Sun微处理器研发的颜维伦博士多次表示,Sun对处理器研发的投入力度正在加大。

商场上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往日口水大战的对手也有言和之时。(图左为麦克尼利,右为微软总裁兼CEO鲍尔默)

如果说,在麦克尼利的主持下,Sun进行了一系列练内功变脸的行动的话,麦克尼利和舒华兹一起进行的则是在努力通过与外部的不断接触和调整以获得友商的最大支持和帮助。

坚持写博客的舒华兹在接任麦克尼利CEO位置的第二天写下了十多年前与麦克尼利第一次见面时的感觉,“麦克尼利以一种非常直接的语言一直在谈论未来的网络计算,他畅想着未来,将他的全部经历和生活转向网络,他通过网络看世界,要知道,当年网络还没有切实存在。”按照他的博客所述,“网络就是计算机”这个概念将一直是Sun的口号和追求目标,“感谢麦克尼利,你一直是我们的精神领袖”,恐怕是新任CEO对卸任者最好的评价。

首席战略官谈Sun战略

在麦克尼利宣布退居二线之前4天,Sun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战略官赖新歌在京向专业媒体介绍了Sun公司的发展战略。

“Sun最早以具有TCP/IP接入能力的工作站起家。后来,微软的Windwos击败了其他桌面系统。尽管Sun还是工作站的领导者,但在上个世纪90年代,Sun的重心已经从工作站转向服务器。”赖新歌说,“现在,Sun正进入公司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成为为网络计算提供完整基础设施的公司。”

赖新歌表示,现在有三类基础设施供应商:第一类如IBM,除了提供全线基础设施产品外,还提供IT外包服务;第二类像戴尔这样提供廉价IT产品的公司,用户很难将所有解决方案都放在其上;第三类就是Sun,与IBM一样能提供全线产品,不同的是,Sun认为用户企业内部的IT事务应该交给CIO,而不是由IT服务商包办,因此,Sun在不同的领域都会与当地的合作伙伴合作。

去年6月,Sun宣布以41亿美元的现金交易收购存储厂商Storage Tek时表示,此举旨在使Sun由“以软件为中心”转向“以信息生命周期管理为中心”。赖新歌表示,此次收购使得Sun成为第三大存储厂商,“全球38%的数据存储在Sun提供的设备上。”

“历史上曾有多家公司提供包括处理器芯片在内的全面基础设施,而现在只剩下IBM和Sun。” 赖新歌说。

赖新歌介绍说,Sun的UltraSPACE T1处理器在同一个芯片上拥有8个内核且每个内核具有4个酷线程,在多内核平行计算上已经远远超过竞争对手。“32个线程的另一种解释是相当于在一个芯片上放入32个处理器,这样,我们就名副其实地是微系统公司了(Sun公司全称为Sun微系统公司)。”

赖新歌表示,基于UltraSPACE T1的服务器市场表现很好,它的第二代产品UltraSPACE T1今年也要问世;而且,Sun基于AMD Opetron处理器的服务器在x86服务器市场排名仅次于IBM、惠普和戴尔。“Sun在当今三个主流平台Windows、UNIX和Linux上都能提品和服务。”

赖新歌预测说,未来中间件所有的源程序都会开放,而且中间件与Sun的Solaris操作系统之间的界限会消失。

对于Sun在Solaris以及Java等软件平台上的开放源码和低价甚至免费策略,赖新歌说,Sun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推动企业计算的发展,企业计算市场的发展将会带来对基础设施方面的强劲需求。

“哈佛有位经济学家说过,企业有三种商业模式:第一种是公司足够大,品牌很强,大而全,可以引导客户;第二种是选择廉价的产品,大规模地冲量;第三种是专注在一个很小很专的市场。”赖新歌说,“在IT产业,IBM选择的是第一种模式,低研发低成本的戴尔选择的是第二种,Sun有很强的研发能力但不像IBM那样大,因此只有专注在企业计算上,但是企业计算并非哈佛那位教授说的那样小。”

链接

麦克尼利猛人猛语

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生活在一个只有微软的世界里。不希望他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微软的影子。不希望商业垄断伴随着他们。

摧毁微软是我们每个人的任务。

IBM在服务方面做得非常糟糕,就像卖卡车,他们不给车做保养,不洗车,把很多机油注入卡车,却不能使车有很好的效能。

没有选择,就没有竞争。没有竞争,就没有创新。没有创新,你也就什么都没有。

每个公司都会标榜自己的创新精神。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每家公司的生存方式决定着创新在他们内部的真正地位。有的公司,例如IBM,是以复杂的服务而不是以创新为核心理念;有的公司,例如戴尔,是以高效物流来降低价格求得生存。只有Sun公司才完全是以技术创新为生命线,致力于IT基础平台的技术创新。

链接

转型:适者生存的游戏

IT产业的迅速变化,让适者生存,令固步自封者消沉。IT企业成长的阶梯正是由转型所构建的。

曾经在主机称王的时代,Cray、CDC、霍尼韦尔都要比IBM醒目多了,到了IBM凭借360系统一家独大之后,布尔、Unisys等后起之秀在特定的应用领域也是响当当的。当产业从封闭走向开放后,Cray和CDC消失了,霍尼韦尔改行了;而布尔与Unisys虽然数年前开始使用英特尔处理器,但为时已晚,他们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如何保护原有的用户群;惟有IBM成功地完成了“蜕变”。

当个人计算时代来临时,IBM、惠普等Unix厂商伸开拥抱的双臂,而DEC、SGI这样十分优秀的技术公司则在“孤芳自赏”中,不是消失了,就是消沉了。

在互联网时代,微软为了搭上互联网的班车,因捆绑IE浏览器遭遇反垄断官司,险些被瓜分;Sun则一路顺风,急剧膨胀。

网络泡沫破灭后,产业从产品导向转向用户导向,而用户对投资回报的关注,加剧了品牌集中化的进程。如果把处理器作为最底层,之上大致分为系统硬件、操作系统、中间件、应用和服务的话,此次IT企业转型总的趋势是向上扩张,即从硬件向软件,从平台向应用转型。

IBM在这次转型中走的最远,不仅从硬件转向软件,而且又成功地转向服务;英特尔提出平台战略,从芯片向系统扩张;微软则进入到存储、杀毒、ERP等多个应用领域;Oracle也从数据库厂商向上拓展到应用领域。

在众多厂商选择上浮时,Sun却特立独行,选择了下沉――免费开放Solarise,将盈利的重心下移到硬件系统上。

记者手记

Sun放弃了什么?

Intel最核心的业务是处理器,微软最核心的业务是软件。

而比他们规模袖珍的Sun则既做处理器又做软件。

Sun怎么保证研发的先进性?如果说10年前,在主机高利润时代,Sun从硬件销售上获得的利润足以让其四面出击,攻城掠地。到今天专注化、精细化、产品同质化、硬件利润摊薄的现实,使得Sun坚持支撑处理器、操作系统、平台、服务器等众多产品线的研发变得越来越吃力。而研发的吃力,又会使得产品没有竞争力,影响利润。

Sun就在这样一个怪圈里。

Sun试图过改变,希望能放弃一些,而明确方向,坚持更有核心竞争力的。但它在摇摆。麦克尼利的做法是软件免费,从硬件获取利润,但在HP、IBM、DELL的挤压之下,硬件的利润逐年下降。从软件出身的舒华兹两年前就说过将来的硬件免费,软件收费。可见两人的意见向左。

职位的变化只是企业方向变化的一个缩影,董事会选择了舒华兹,揭示着Sun的未来走势和取向。

的确,Oracle都在努力从数据库往上走进入应用软件市场的今天,固守IT系统的最底层――硬件产品的,机会会越来越少。

不过因为有Java,Sun也许还有机会。

上一篇:数字城市建设的四个切入点 下一篇:索尼数码相机工厂首度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