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老年抑郁症

时间:2022-08-07 04:48:11

正确认识老年抑郁症

编者按:老年抑郁症,是常见的老年人心理性疾病。老年人抑郁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甚至有可能危及生命。近两三年来,我们从“专家门诊”接到的来电来信中发现,有些患者及其家属对老年抑郁症的认知还存在不少误区,以至于拖延了病情的确诊和规范治疗。这里,我们提供一些资料,以供读者参考。

老年抑郁症,严格地说是指首次发病于60岁以后,以持久的抑郁心境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精神障碍。抑郁是一种负性、不愉快的情绪体验,以情感低落、哭泣、悲伤、失望、活动能力减退。以及思维认知功能的迟缓为主要特征。老年抑郁症一般病程较长,具有缓解和复发倾向。部分病人预后不良,可发展为难治性抑郁。老年抑郁症自杀的危险性比其他年龄组大得多。调查显示,老年人有55%的病例在抑郁状态下自杀,自杀行为往往发生在伴有躯体疾病的情况下,且死亡率高。

老年抑郁症患者病前性格多有固执己见、依赖性强、心胸狭窄、办事执拗等特点。多数人发病前有社会心理诱发因素,最常见的诱因往往是:①退休后老年人的社会生活范围缩小,与邻居间不相往来。环境改变,与同事间的交往中断。人与人之间阻隔,有被社会抛弃的失落感:②家庭中子女已长大成人参加工作,甚至婚后与老人分居单过,同老年人在一起的生活时间减少,使老年人感到寂寞孤独;③离退休后或劳动能力丧失、经济来源减少。老年人在家庭中的地位和角色发生改变;④生活负性事件不断出现,如丧失配偶、亲朋好友离世以及家庭矛盾、意外事件等诸多因素都容易使老年人产生悲观情绪。社会环境因素和病前性格、以往痛苦遭遇和原有的健康情况等潜在因素,促使一部分老年人发生心理方面的改变,从而导致老年抑郁症的发生。

老年抑郁症起病多较缓慢。病程比青壮年患者要长。老年抑郁症与遗传关系不密切,仅有很少部分患者家庭中有精神病患者,脑CT检查也未发现脑结构上的特异性变化。患者开始多是以各种躯体不适为主诉到综合医院去就诊,其主诉与临床躯体检查结果不相符合,各种治疗方法也不能获得明显效果,

患者的躯体主诉常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种:

1 心血管系统。患者多诉说心慌气短、胸部憋闷、心前区疼痛、背痛等心脏性神经官能症的症状。

2 消化系统。患者自诉腹部胀满、胃口不好、泛酸、食欲下降、腹疼、便秘、腹泻等胃肠功能性紊乱的症状。个别患者也有出现饥饿感或贪食等相反症状。

3 睡眠障碍。是很多患者到专科医院就诊的主要原因。他们多声称自己整夜睡不着觉,服用过多种安眠药物也不起作用,对此感到很痛苦,急切要求医生提供治疗。

4 植物神经系统。有些患者的主诉是植物神经紊乱的表现,如头痛、头晕、心悸、胸闷、气短、四肢麻木,以及感觉异常,如皮肤烧灼感、出汗多、身上感觉有气四处乱窜等。

老年抑郁症患者与青壮年抑郁症患者相比,虽均以抑郁情绪为主,但临床表现有所不同。老年抑郁症患者较突出的表现是焦虑和过分担心,往往把问题复杂化。患者的行为方面表现为坐卧不安,搓手顿足,反复以躯体不适纠缠家人或医生。由于治疗效果不佳,检查又没有严重的躯体疾病,长此以往家人对病人易产生厌烦情绪。患者自认为患有严重疾病。受疾病痛苦的折磨,而家庭成员又不理解,这样在抑郁情绪和病理性恶劣心境的基础上,以及妄想体验的影响下。患者极易产生悲观厌世、无助感、无望感。而发生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老年抑郁症患者的自杀行为与青壮年患者也有所不同,老年抑郁症患者在自杀前会把自己死后的各种可能结果都面面俱到地考虑好,一旦采取自杀,态度坚决,死亡率一般比青壮年的抑郁症患者要高。

总之,当老年人出现躯体不适感而检查不出相应的躯体疾病体征,特别是出现抑郁情绪障碍后,应当考虑有患老年抑郁症的可能,应去专科医院就诊。

(本刊资料室)

上一篇:哪些人群可能更长寿等 下一篇:执政新风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