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港口物流合作研究

时间:2022-08-07 03:32:09

闽台港口物流合作研究

[摘 要]新形势下,两岸经济贸易在阔步前进的同时,闽台港口物流合作也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本文主要通过博弈分析两岸合作的必要性,并分析了两岸港口当前的合作发展现状及其问题,展望双方合作远景并提出加强闽台港口物流合作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闽台;港口;物流;合作

[中图分类号]F5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49-0026-02

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唇齿相依,具有先天的“五缘”优势,改革开放尤其是两岸“三通”以来,两岸贸易往来犹如雨后春笋,海西经济区的建设使得两岸在经贸合作方面已经达成了战略伙伴关系。然而,令人担忧的是作为国家“十大”振兴产业之一的物流业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两岸物流业合作的滞后已经成为两岸经济合作发展以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绊脚石,加强和改进两岸港口物流合作迫在眉睫。

1 闽台港口物流合作的必要性

闽台两岸港口合作是闽台双方的一个博弈过程。合作博弈注重集体理性,追求集体利益最大化;非合作博弈则是注重个人理性,强调个人的最优决策。博弈论中有个典型的均衡叫做“囚徒困境”,也就是“纳什均衡”。在两岸港口物流发展的过程中,福建和台湾正是面临这一困境的双方,假设双方的合作成本是ci(0<ci<1),合作的收益是1-ci,那么双方合作博弈的收益矩阵如下:

由以上的收益矩阵可以看出,过去两岸港口物流合作发展缓慢、缺乏稳定主要是因为双方采取的是非合作博弈,都是从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来做决策。福建施行了一系列对台优惠政策,台湾搭便车也就顺理成章了。那么两岸港口在这个“囚徒困境”中最后走向“纳什均衡”,也就是双方的不信任导致双方收益为零。实践表明非合作博弈从“利己策略”出发不利于两岸港口合作的健康稳定发展。只有谋求合作从整体利益最大化出发才能达到“双赢”。在合作的基础上实现资源优势互补,不仅可以应对东南亚其他国家和地区港口崛起的冲击,还可以促进海峡两岸经济贸易合作,这样扬长避短、珠联璧合之后将大大提升海峡两岸经济、物流的区域竞争力。

2 闽台港口物流合作的现状和问题

2.1 闽台港口物流合作现状

福建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主体,地理位置优越,是海洋资源大省,海岸线长3324km,占全国18%,现有的福州、厦门、泉州、漳州、莆田、宁德6大港区,可建设10级以上泊位的深水港湾7处,深水岸线246.3km,可建设20万~50万吨的超大型深水码头岸线约为47km。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大浪潮下,福建省加大各港口建设力度,开发内陆周边省份经济腹地,近年来福建各大主要港口的吞吐量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详见下表:

台湾进出口货物主要依靠海运来完成,因此相对而言台湾的港口建设及港口物流发展领先于大陆,台湾拥有先天的资源优势,台湾主要有高雄港、基隆港、台、花莲港、苏澳港等国际港口,台湾地处亚太中心,因此成为东南亚贸易的转运中心,这一地理优势使得台湾港口物流得到了快速发展。台湾港口物流除了天时地利之外,最重要的制胜因素是台湾基础设施完善以及台湾当局的政策保障,台湾当局颁布的一系列利于港口物流发展政策吸引了大量的航运物流公司在台湾设立基地。

两岸“三通”以来,闽台港口物流一直在竞争中寻求合作,经过多年发展已初见成效。2006年7月31日,闽台两地物流协会签署了闽台区域物流合作协议,两地港口物流合作成为了两岸经贸交流合作的重要部分。福建和台湾在行业标准制定和修订、物流人才培养和教育、物流技术交流和推广、物流信息收集与共享等方面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合作,构建了闽台区域开放、高效、创新、发展的现代物流体系,两岸港口物流业的共同发展取得显著成效:2005年以来福建打开港口大门,吸引台湾水果直航从福建登陆;福州保税区吸引了大量的台资企业入驻;厦门基本建成了两岸交流合作的重要基地和航运物流中心,长荣海运、阳明海运、万万海运在厦门港都开设了分支机构,并且开通了多条闽台航线;泉州建设闽台五金机电物流中心;漳州建设两岸农副产品物流基地等。

2.2 闽台港口物流合作存在的问题

首先,两岸政治关系影响港口物流合作。两岸港口物流业合作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台湾当局以非经济因素做出干扰行为,台湾当局在一切掩饰下的本质没有根本改变,两岸政治互信不能切实改善,尽管上台为两岸“三通”为闽台港口物流业合作发展提供了历史契机,但两岸政治关系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台湾大选宣传造势如火如荼,未来形势还不明朗,这种不确定性不利于两岸长期、稳定、健康的合作和发展。

其次,闽台两地均面临边缘化危机。台湾是一个岛屿,福建丘陵多山,两者在发展物流时均面临着幅员不足、物流教育和人才培养体系没有健全、成规模的物流企业较少等问题,这些都成为了两岸物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瓶颈。且在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区和以香港、广东为代表的华南区港口物流正飞速发展,福建和台湾都面临着边缘化的危机。

再次,福建港口物流发展相对滞后。由于政治、地理等因素,福建经济发展滞后,基础设施不健全,这成为了限制福建物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尽管在海西建设的大背景下港口建设、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建设、物流中心建设等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与南边的珠三角以及北边的长三角相比较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福建还是未能开辟足够的经济腹地来支撑福建港口物流的发展;另外,福建港口建设方面未能统一筹划和部署,一城一港各自为战导致的资源浪费、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现象未能改善。

最后,台湾面临着不利于港口物流发展的因素。台湾自身因素包括岛内产业外移、市场小、物流商机不断流失;台湾经济不景气,尽管目前台湾的经济总体水平较高,但其发展速度已经放缓,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台湾在制造业上呈现疲软态势,物流业的发展也因此受挫。外在的因素主要包括内地和东南亚其他港口崛起,中国内地的上海洋山港、中国香港、新加坡港、韩国釜山港、日本横滨港等,它们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台湾港口的转口贸易和物流。

3 加强闽台港口物流合作的发展对策

随着闽台贸易往来日益密切,合作的范围更广、层次更深。我们有必要利用海峡两岸港口和其他资源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实现闽台港口物流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的合作,以下是加强两岸港口合作的对策:

3.1 闽台产业对接

产业发展是本土物流需求增长的前提,两岸产业对接必然带来两岸物流量增长,因此产业对接是加强两岸港口物流合作的有效措施。《专项规划》中提出在十个重点产业加强闽台对接,同时出台一系列优惠利好的对台措施。福建与台湾加强对接的十大产业主要包括:信息、石化、装备制造业、纺织制品、食品、冶金、建材、物流业、金融业、高新技术产业。其中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信息技术)是福建省三大技术产业的重中之重,也因此成为两岸产业对接的重点。通过构建对接平台,在合作交流、产销对接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之后,两岸港口物流的合作将密不可分。

3.2 整合两岸港口资源,建立台海港口群

福建港口集中于东岸,台湾港口集中于西岸,两地的港口隔海相望,朝发夕至。闽台港口发展各具优势,福建港口资源好,但腹地小,腹地经济薄弱;台湾港口发展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但面临着其他国家和地区港口的崛起,有衰退趋势。构建台海港口群可以高雄港为中心、厦门港为次中心、基隆、福州、台中、泉州、湄州湾港为主体港,促进各港口之间的合作,实现资源互补、优势显现。

3.3 构建台湾海峡物流枢纽中心,开展多式联运

在两岸港口物流合作的大背景下,福建省应尽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推进厦门港、福州港、泉州港、湄州湾港、宁德港、漳州港的建设,加快内陆公路运输、铁路运输体系建设,加快空港建设,在最短时间内为多式联运的发展创造条件。大力促进闽台地区对国内外的交通运输体系的配套协调发展,使海、陆、空立体交流网络体系有机结合、无缝对接,提高综合运输能力,加强港口对内陆地区的辐射能力。两岸港口加强建设以吸引国际航运巨头进驻,开辟从海峡物流枢纽中心通往全球各大港口的航线。

3.4 构建闽台港口物流信息平台,加强信息交流和共享

福建在信息化、网络化作为现代物流特征的趋势下,为供求双方提供生产资料和产品供求信息,实现物流科技信息的共享。加大物流信息技术的支持力度,扶持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科技成果转化,将闽台港口物流纳入国内外物流信息收集、统计、体系。利用EDI、因特网等技术,将港口与海关、货主、承运商、检验检疫、保税区等各种口岸信息资源连接起来,提供货物跟踪状态、货物单证、通关、联运、仓储情况、泊位使用、船期预告等信息,使两岸港口一体化发展,提高港口物流竞争力。

3.5 政治上提供支持

两岸应当加强政治互信,共同营造和谐稳定的港口物流合作环境。“不统不独”的执政策略暂时地缓解了紧张的台海关系,但如果不从根本上戒除的思想,难免台海会再起纷争,因此台湾当局应当着眼于台湾的长远发展,放弃并出台相应的促进两岸互利合作的政策。另外,两岸应当放开两岸民间往来出入境的限制条件,简化出入境程序。欢迎台湾人民回大陆探亲和寻根访祖,加强台湾人民的归属感;同时开放台湾旅游市场,简化大陆游客到台旅游的手续,加强民间交流必然带来商贸合作,必然带来物流量的增长,必然促进两岸港口合作的发展。

3.6 合作培养港口物流管理人才

福建港口物流发展缓慢不仅表现在物流量和设施设备上,更体现在物流理念和物流人才培养上,因此要促进福建港口物流的发展,必须培养高端的物流人才、引进先进的物流理念。台湾一直重视物流人才的培养,在高等教育方面设置物流专业课程,为学生提供物流专业实训,物流协会举办各种培训班,举办各种出国考察、物流研讨会、讲习班,通过严格的考核程序培养高端的物流人才。在人才培养上,福建可邀请台湾的物流大师到大陆开讲座或者培训班,引进台湾物流师资和效仿台湾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福建省应在一定程度上开放港口、物流中心,为高校学生提供物流的实地操作训练。

4 结 论

尽管海峡两岸港口物流合作的发展可圈可点,但不足之处也显而易见。两岸应当共同努力,在产业对接、港口共建、信息共享、民间往来、人才培养等方面精诚合作,未来两岸港口物流合作必将朝着健康、稳定、快速、和谐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民生.海峡两岸港口物流对接模型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林翠容.基于海上直航的闽台港口物流业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

[3]邹定斌.海峡两岸物流业合作研究[D].厦门大学,2008.

[作者简介]蔡怀鲁(1987―),男,福州大学八方物流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在读硕士,研究方向:港口物流,供应链管理。

上一篇:军队后勤装备逆向物流浅析 下一篇:柑橘采后储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