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美内部控制比较

时间:2022-08-07 03:17:43

浅议中美内部控制比较

[摘 要] 本文从内部控制的内容、目标、环境、手段、层次等方面对中国和美国内部控制进行了对比,总结出了我国与美国有关内部控制之间存在的一些差异,试图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内部控制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 内部控制 制度比较 差异

随着我国加入WTO后,经济全球化给我国企业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也给我国的企业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这就必须要求我国的企业完善内部控制,积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然而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与西方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距离。

一、中美内部控制理论存在的差异

我国的内部控制无论是理论还是实务上的研究,都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对相关研究文献的回顾,笔者认为我国与美国内部控制制度之间的差异主要存在于以下五个方面。(如下图所示)

1.内部控制环境的差异。美国政府通过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和法规,来为美国的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特别是《萨班斯―奥克斯利法》在美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虽然也发生过安然等重大的财务丑闻,但总体看来其所占比例很低。而在我国却存在相反的情况,在沪市和深市上市公司仅1000多家,但违规者却众多,严重影响了整个资本市场的有序发展和投资者的信心。

2.内部控制内容的差异。我国与美国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历程都经历具有自身特征的几个阶段,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如下表所示),

3.内部控制目标的差异。美国的内部控制目标同时注重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然而根据我国审计准则定义,内部控制更多关注的是内部会计控制的建设,目的是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财务会计的可靠可信及业务活动的合法,在我国内部控制的目标由最初的查错防弊目标到最后实现企业战略等。

4.内部控制的手段差异。美国的内部控制己将风险评估作为主要的控制手段,这一考虑是针对内部控制系统的运行稳定性设置的。而我国内部控制的手段主要还停留在以查错防弊为主,这也是由我国资本市场的成熟程度不高,投资环境还不是良好,监管者的意识和素质不够高等因素决定的。

5.内部控制的层次差异。美国的内部控制已采用内部控制要素的观念,内部控制的设立是按照业务循环及每个业务循环的五项构成要素来进行的。虽然我国经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我国正在借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的要求制定适应我国具体国情的内部控制制度,但仍停留在内部牵制和内部控制制度阶段。

除此之外,我国与美国的内部控制还存在其他方面的差异,如内部控制研究角度等。美国从会计的角度发展到防范企业风险的角度。而我国的学者大多数是从其他学科的视角来对内部控制的理论进行研究,如管理学、审计学、控制论,公司治理、委托、契约经济学、组织演化论等,但是很少有学者对这些研究成果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做更为深入的研究,尚未有一个统一认识。我国内部控制的研究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起步较晚,对实务或案例的研究相对较少。

二、我国的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通过以上对中美内部控制理论的对比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的内部控制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尚待解决的方面:

1.我国内部控制的研究主要于理论研究,对实务的研究不够。这方面主要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状况有密切的联系,经济的发展可以促进内部控制研究的深入。美国内部控制已经发展到了企业风险管理阶段,我们还处在内部控制的框架阶段的初期。

2.对一些基础的理论知识还没有形成大体一致的观点。由于我国内部控制起步晚于西方发达资本国家,内部控制实务的积累还不是很充足,对一些理论知识的基本观点还存在一定的分歧,比如对内部控制的定义还不统一,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征求意见稿)》中对内部控制的定义还存在差异。

3.政府部门在制定的内部控制的相关法律和法规中对某些内容还存在一些矛盾的地方,这将阻碍更深入的研究,对实务的指导也将产生一些困惑。比如《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中把内部控制设定的要素为:目标设定、内部环境、风险确认、风险评估、风险管理、策略选择、控制活动、信息沟通、检查监督,然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征求意见稿)》中对内部控制设定的要素为: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措施、信息与沟通、监督检查。

三、相关建议

在对差异的总结及分析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我国应当充分借鉴西方发达资本国家的先进经验,西方发达资本国家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务上对内部控制的研究领先我国,我们应当积极吸取其中的先进的理论,同时也要深入研究我国经济、文化、制度等方面的具体国情,这样才能将西方先进的内部控制制度转化为能够适应我国具体国情的内控制度,除此之外,政府应当定位好自身的角色,加强市场的监督,促进企业完善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最后,我国还应该继续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研究,统一内部控制中相关理论知识的看法,进一步完善理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凤鸣:内部控制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刘 实:浅论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研究资料,1999

[3]阎达五 杨有红: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会计研究,2001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中小企业合作技术创新原因初探 下一篇:浅析食品供应链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