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融资的“麦克米伦缺陷”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08-07 02:05:57

小微企业融资的“麦克米伦缺陷”及对策研究

摘要:小微企业融资难是世界性难题,各国研究机构多年来在着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我国,小微企业融资同样存在“麦克米伦缺陷”,甚至更为严重。新常态下,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应主动适应市场化需求,以创新为动力,通过利用互联网金融、构建特色担保体系等方式,以期达到缓解就业压力、创新驱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小微企业;麦克米伦缺陷;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4-0000-01

小微企业是缓解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基础平台,是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小微企业也将面临困难和挑战,如何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急迫而重要。

一、小微企业融资的“麦克米伦缺陷”

小微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早在20世纪30年代,英国金融产业委员会的《麦克米伦报告》就指出,中小企业对债务和资本的需求数额高于金融体系愿意提供的数额,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着资金缺口,资金的供给方不愿意以中小企业所要求的条件提供资金。我们把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的这种难以超越的融资困境称为“麦克米伦缺陷” (Macmillan Gap)。

在我国,小微企业同样存在“麦克米伦缺陷”,一方面这与小微企业的自身经营特点、融资机构的授信偏好等因素有关;另一方面我国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国有大中型企业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在融资授信方面一直占据优势,留给小微企业的生存空间有限。即便是通过资本市场融资,严格的准入条件也成为限制小微企业的门槛,双重压力下我国小微企业所面临的“麦克米伦缺陷”更为严重。据调查,有融资需求的小微企业欲通过银行信贷获取资金的比例高达85%,但贷款覆盖率较低,仅为15.6%,低于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见下表1)。

二、美德日小微企业融资模式的比较借鉴

纵观国外,凡是小微企业发展较好的国家和地区,都比较好地解决了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积累了许多小微企业融资方面的成功经验。

美国模式。美国资本市场发达,除内源性融资外,全部融资的一半以上为小微企业融资。美国设立“JOBS法案”规范小微企业的上市标准,与大中型企业相比,“JOBS法案”豁免了小微企业上市的多项要求,降低了小微企业的准入门槛,为小微企业直接融资带来了便利。“粉单市场”是美国专门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交易平台,小微企业仅满足最基本的注册要求即可上市交易。

德国模式。德国通过实施担保“倍增”体系来拓展小微企业的融资可得性。小微企业依托商业银行来获取信用风险评级,级别越高可获得的授信系数越大,小微企业获得了银行的信用“增信”。通过“增信”机制,小微企业的融资杠杆比例增大,融资成本降低。

日本模式。日本实行政府主导的信用信息协会模式。日本政府设立信用保证协会,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为小微企业获取信贷融资提供信用担保。各都道府县设立小微企业综合事业团,对信用保证协会承保的债务进行再保险,形成双层的信用担保机制,为小微企业分散经营风险,获取信贷融资带来了便利。

三、新常态下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对策建议

发达国家已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小微企业融资体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综合比较以上三种模式的成功经验,依据我国小微企业融资的现有基础与条件,我们提出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资本市场结构,推进小微企业直接融资

直接融资成本低、期限长,是小微企业最有利、最经济的融资选择。从基金融资、上市、发债这三个方面入手,通过小微企业引导基金,搭建私募投资的公共平台,对技术先进、市场潜力巨大的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将其纳入上市后备企业数据库,优先推荐到国外证券市场、国内新三板上市。

(二)鼓励小额信贷创新,畅通信贷供给渠道

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银行类金融机构内部的小额信贷创新非常重要。鼓励银行设立社区支行和小微支行,以特色经营、专业经营方式,为小微企业提供多元的融资服务。支持融资租赁公司针对科技型小微企业开展融资租赁服务,加快小微企业技术更新换代。

(三)构建特色信用担保体系,优化信用环境

担保的介入,能够分散和转移资金的借贷风险,大幅提高小微企业的融资可得性。通过增资扩股或整合重组国有融资担保公司,重点为创业、创新型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担保。鼓励小微企业组建行业担保互助协会,按照出资额为会员提供融资担保、增信和分险服务,形成“小微企业―担保―分保”的良性循环机制。

(四)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开辟融资新渠道

互联网金融比传统金融成本低、效率高、覆盖广,能够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提供创新创业支持平台。2P网贷通过P2P公司搭建的第三方网络平台进行资金借贷双方匹配的直接信贷。众筹融资通过股权众筹融资试点,构建资本市场小额再融资快速机制。大数据金融通过对其平台积累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分析,并据此实现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

参考文献:

[1]孔曙东.国外中小企业融资经验及启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2] 万伦来、丁涛,麦克米伦缺口的“U型”演变趋势:理论与实证研究[J],2011(12).

[3] 于静,宋清.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创新模式[J].财会月刊,2012(9).

[4]徐力.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与社会信用体系构建取向[J].现代金融,2013,(12).

[5]郭喜才.基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 科学管理研究,2014,(4).

作者简介:张 军(1981-),男,籍贯:辽宁省沈阳市。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研究方向:企业经济与资本市场。

上一篇:铸造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研究 下一篇:企业创新影响因素的量化分析与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