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工程转换层施工技术的应用

时间:2022-08-07 01:47:33

浅析建筑工程转换层施工技术的应用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的发展,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不断地发展,建筑功能也越来越多样化,转换层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楼层较高,转换梁的截面就较大,则对建筑施工的稳定性具有一定的影响。由于钢筋较为密集,混凝土一次灌入量较大,施工缝留置难度大,模板、排架支承体系要求高,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施工方式进行作业,确保建筑工程转换层的质量,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为了满足现代化建筑物的使用功能,采用转换层施工技术是非常有效的措施。因此,本文将对建筑工程转换层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转换层施工技术;应用

作为目前社会发展的主流建筑物,建筑在施工各阶段的质量因素都会对其建筑结构的安全造成直接影响。在建筑物中转换层作为施工重点是无法得到忽视的一项问题,其施工质量对建筑施工的质量安全及结构安全产生影响。所以,做好建筑工程转化层施工技术的监督和管理。结构转换层在整个建筑物结构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连结纽带作用,转换层具有传力直接、受力明确、造价较省的优点,在实际中得到广泛应用。

一、建筑工程转换层的受力特点

1、尽可能将转换层设置为上下主体竖向连接贯通,特别是在核心筒框架结构中,尽可能保证核心筒的上下贯通。

2、对转换层的上下主体进行布置时,尽可能直接将水平转换构件实施传力,促使多级复杂转换得到避免。

3、待转换层建筑具有复杂的受力,对抗震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应对构件进行加强。

二、转换层结构的施工特点

1、结构存在较大的尺寸,楼面对载重进行支撑。

改向带转换层体系内力是通过对截面内力形成实施操作,存在较为复杂的结构内力分布。为了将上部结构水平剪力向下部进行顺利传送,则应对转换层楼面的水平刚度进行要求,所以一般对转换层要求存在较大的构件尺寸及较重的楼面荷载。

2、分层浇筑,采用现浇部分构件的方法,使其发挥承载作用

转换层水平构件有较大的高跨比存在,当弯曲截面时,不得忽略水平方向上的相对错动,不再适用平截面假定。容易有短深梁或厚板的受力特点形成。运用二次叠浇法进行操作时,应详细分析构件状况,分析分层位置水平经历对构件形成的影响因素,特殊情况下还应与设计单位相配合实施一次合理设计,确保在施工及使用过程中对构件实施一次叠浇的承载力度得到控制。

3、结合下部结构,采用灵活布置的方法对支撑系统进行施工

为了减少结构抗震的不利影响,将转换层上下层刚度突变以及监理发生突变的现象得到避免,在设计不落地支撑系统时,应结合下部结构的状况适时灵活且合理的设计。

4、采用下部竖向构件进行卸荷施工

根据转换层设计时的原则,要求下部强化,上部弱化。在对结构进行设计时,首先应强化下部结构刚度,弱化上部结构刚度。在施工中有地震荷载形成时,应严格对转换层下部竖向结构构件的轴压比限值进行控制,确保结构存在一定的延性保障。在施工过程中,对比一般竖向构件,转换层下部竖向构件会有较大的延性和承载力储备存在,可通过采用下部承载力充足的竖向构件使其传力构件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三、施工技术准备

技术部门做好图纸会审工作,并按设计回复意见对相关部门做好交底。施工过程中发现疑问及时与设计做好沟通,及时处理。施工前由技术人员根据图纸内容及现场施工情况,制定混凝土施工顺序,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试验人员全面负责混凝土的试验、资料的整理移交等工作。召开现场技术交底会议,就模板及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对现场施工及检部门交底并划分相应职责范围,使其施工前作好充分准备。对特殊工作作业人员集中培训,考核合格取证后方可上岗。对各专业队伍进行施工前进行技术、质量交底。混凝土施工前,项目部技术人员向预拌混凝土厂家、施工单位、项目部工程管理人员、试验员等进行有针对性的交底,起到技术预控的作用。对劳务队伍全体人员进行进场前安全文明施工教育及管理宣传。

四、建筑工程转换层的施工工艺

1、转换层施工中的钢筋工程

(1)钢筋翻样及下料工序

在对钢筋进行翻样之前,必须弄清设计意图,审核并熟悉掌握设计文件及相关说明。明确相关规范中的要求。在进行翻样时,应充分分析钢筋之间具备的穿插避让关系,有效的实现尺寸制作及绑扎顺序的要求。

(2)钢筋的连接

由于转换层存在较密的钢筋,因此应运用合适的钢筋连接形式,能够有效的将施工难度得到降低。通常运用冷挤压套筒连接、钢筋徽粗直螺纹套筒直连接、闪光对焊以及锥螺纹接头连接对转换层结构主筋接头进行处理。当钢筋两端都有弯头存在时,可运用伸缩问接头调整的方法对钢筋旋转的难度提升。

(3)绑扎及固定钢筋

当存在较大的转换梁高度及厚度时,应运用措施对钢筋骨架的稳定及操作提供保障。最常使用的方法是对临时或永久支架系统进行制作。

2、混凝土的浇筑及养护施工

(1)分开对转换层的竖向结构及水平结构实施浇筑,先对竖向的柱墙结构进行施工,再对水平结构进行操作。

(2)应先中间、后周边对混凝土实施浇筑。运用一个坡度、薄层浇筑、一坡到顶,循序渐进的原则对转换梁、板混凝土进行施工。该浇筑方法的运用能够使混凝土部分工作面面积加大,有利于部分混凝土水化热的排放。而另一方面,对混凝土浇筑时模板的侧压力降低也提供条件。

(3)节点部位的保障。在建筑工程转换层中梁、柱、墙节点部位存在过于密集的部位,为了使该部位混凝土浇筑达到密实,应运用以下方法进行操作:

①运用相同标号的细石混凝土对上述部位进行浇筑。

②应适当对局部密集的钢筋位置实施调整,促使插入式振动器工作界面得到满足。

③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应设置专业人员负责对墙、柱等竖向结构的侧模实施检查。对于墙、柱混凝土浇筑就位之后,应采用敲击模板的方法,检测其是否出现空响声,当存在空响现象时,应及时对混凝土浇筑人员进行通知,运用加强振捣的方式对该部位实施改善。运用混凝土补浇,确保混凝土浇筑达到有效的密实。

④当墙、柱混凝土浇筑完成18小时之后,应针对相对密实的墙、柱节点位置的一部分钢筋进行拆开,运用混凝土质量检查的方法,当混凝土有质量问题存在时,应运用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予以改善,建立备忘录,运用超声波仪器实施检查,有效地保障了混凝土的整体强度。

(4)大体积混凝土的测温操作。对转换层混凝土浇筑时运用测温的施工方法能够切实掌握混凝土的内部变化状况。在混凝土内部运用测温方法是对热电阻传感器进行埋设,通过测温仪进行测量。要求测温用的导线应处于两个钢筋之间,采用存在良好导热性能的铜箔对热阻传感器实施包裹,避免出现损坏现象。一些工程中运用了测温管之后,由于金属存在较好的导热性,所以会导致测得的结果会相对较低。

(5)养护混凝土。当转换层混凝土有初凝现象发生时,应在其表面运用塑料薄膜及草袋子进行覆盖,并通过浇水养护的施工方法进行运用,避免出现浇水过多的状况,确保混凝土处于湿润效果。对厚板侧面及地面运用模板保留的养护方法进行施工,对于部分钢模板而言,应通过采用外包塑料薄膜及干草袋的方法进行保温操作,确保其养护周期达到14天以上。

结束语: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对工程整体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是对施工质量得以保障的重要因素。而且建筑质量控制是一项全面、全过程和全员参与的质量控制, 只有对工程施工做到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监控,并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

参考文献:

[1]刘斌.浅谈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J].科技风,2009,(23).

[2]王永德.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0,(02).

上一篇:谈后浇带的设计和施工 下一篇:现代建筑结构设计面临的困境和对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