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笔下的美人图

时间:2022-08-07 11:42:58

作者简介:安茹,1989年2月,女,汉,河南新乡人,研究生在读,河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摘要:在张大千的人物画里,多以画女性居多,一个重要原因是张大千认为男人不如女人“美”,不如女人“入画”。他的仕女画之所以能雅俗共赏,成为他绘画题材中大受欢迎的一类,与他对美人的“美”刻画得淋漓尽致、神髓逸出,密不可分。

关键词:张大千;人物画;女性

张大千(1899~1983年),原名正权,后改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下里巴人,斋名大风堂。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县城郊安良里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幼年时其母教其花鸟草虫白描。青年时随兄到日本京都攻读绘画,又研究染织工艺。回国后曾从师学诗文书画,后忽耽于佛学,度为僧,法号大千,后经还俗,以法号行。

在20世纪的中国画坛中,许多名家巨匠都曾以画仕女图名噪一时,而张大千的笔下仕女形象可谓清丽秀雅、别有风姿。既有古代仕女画的遗风,又有着时代气息,颇有个性。一直以来很少有人能超越他的成就。五百年来,很少画家以美女为题材,而且能够像张大千画的这么好,所以我们说“五百年来一大千”。

张大千的美人图在早、中年时期主要以临古仿古居多。画风先后曾经数度改变,晚年时历经探索自创泼彩画法,这是在继承唐代王洽的泼墨画法的基础上,揉入西欧绘画的色光关系,而发展出来的一种山水画笔墨技法。可贵之处是技法的变化始终能保持中国画的传统特色,创造出一种半抽象墨彩交辉的意境。

一、早期美女优雅细致

《仿唐寅仕女》是一九四四年张大千较早期的作品。这幅画美的地方在于完全呈现出一个柳叶眉、眯眯眼、樱桃小嘴和瓜子脸的中国古代标准美女。这幅画的开脸、手势也非常优雅,头发画得很细,这就是传统美女的标准画法。头发配上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头花,却难得的一点也不显俗气;再看衣服长裙,上面的花纹也勾勒得非常细。这种功力及画衣服的方式源自于大千早期曾在日本跟随师傅学习织锦。日本织锦的特色是色泽鲜艳漂亮、花样也繁复细致,大千就把织锦的方式运用在画衣服上。纤细的衣带也写实地传达出画中人瘦弱的感觉,从这些小地方可以看出许多大千辛苦学习的痕迹。

另外,大千也画出古代仕女见人羞怯的感觉,这是现代社会中找不到的。

二、美人化妆有三白

美人的脸要“三白脸”才好看,也就是额头、鼻子和下颚是白的,这样才能衬托出脸颊的红润和健康。这种认知很符合自然美的原则。中国人的轮廓大都显得扁平,而“三白脸”正好表现出了线条轮廓的对比度,当然就显得美。因此戏妆便尤其突显出这个特点来。

《修竹美人》是一九五一年张大千在香港的作品,画的是名门闺秀的,也是他的学生冯璧池,衣领敞开、在竹子下纳凉的模样,作画地点就在冯璧池家中的庭院。这幅画中人物的开脸是四笔,化妆有三白,跟唱京剧的化妆方式一样,技法非常复杂。胭脂是一层一层地上,比真正的女人化妆还麻烦、严格。白的地方也不是单单留白而已,而是抹上白粉,连绢纸的背面都上了粉,用意是不让浆糊在裱画的过程中碰到画纸,画可以保存比较久。从细部看,美人的双眼皮是大千少见的眼睛画法,眼白是浅浅的蓝色,眼珠则是一点红、一点白,甚至连眼角有一条泪腺、那种泪汪汪的感觉都画出来了,真的是非常传神。美人呈现出高雅、轻松和沉思的感觉,西画无法表现这种中国传统美女的气质,大千却能以几笔、用简单的线条画出女人的表情和情绪,甚至不需经过修改。画中人衣服的线条也很流畅,背景那一大片双勾竹也画得非常漂亮,更显示出大千白描的功力。

三、用浓淡色阶呈现立体感

《林黛画像》是张大千于一九五三年所做。和他画的其他美人图都不一样,不管是眉毛、眼睛、嘴巴、头发都有很大的差异。画中人物林黛留短发,眉毛也不是传统美女的细眉。大千画眉的方式也是先画直的、再画斜的,与真人的眉毛一样。双眼皮比割的还准,眼睛大大的、也不再是小眼睛,眼睫毛更是整齐。墨有五色,大千能精准地以控制浓淡色阶和简单的线条表达立体感,例如瞳孔和眼睑的颜色就有差异,连嘴唇都是上下不同色,上浅下深,感觉也更立体。眼珠反光的地方,大千用留白来表现,而且一般眼珠的留白都是圆形,大千却不是这样画,留白的形状都不规则,眼睛看起来就像真的一样。整幅画最奇怪的地方是林黛的脸上多了一只手,许多专家学者考证都没有一致的结论。一说这只手是林黛的手,根据林黛后来的一张照片可以看出,她的手的确如画像中那么大、那么漂亮;另一种说法是此手乃大千之手,不过因为当时张师母不在,所以也无从确认起。

大千也常从历史故事寻找作画的题材。一九五三年作的《杨妃调鹦》就是大千从古书中看到一段描写一只白鹦鹉正好跳到杨贵妃的肩膀上,惊吓了杨贵妃所得来的作画灵感。大千抓住杨贵妃一瞬间被吓到而不知如何反应的眼神、表情和手的姿势。像眉毛有一点向中间靠拢,代表她有一点紧张,肩膀也是一边高一边低,有些闪躲的模样;这些小地方都显示出大千作画时很了解整个主体的状态。另外,眉毛的画法和从前不同,眉形由细至粗再到细,衣服也有敦煌壁画的味道。这幅画大千一共画了三次,也是很成功的一幅作品。

四、结语

自古以来,一个画家能否承前启后、功成名就,很大程度上得力于他传统功底是否深厚。张大千的传统功力,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曾用大量的时间和心血临摹古人名作,特别是他临仿石涛和的作品更是维妙维肖,几近乱真。也由此迈出了他张大千三十岁以前的画风可谓“清新俊逸”,五十岁进于“瑰丽雄奇”,六十岁以后达“苍深渊穆”之境,八十岁后气质淳化,笔简墨淡,其独创泼墨山水,奇伟瑰丽,与天地融合,增强了意境的感染力和画幅的整体效果。可以说,佛教与敦煌的文化深深的影响了张大千的艺术与人生。

这就是一种文化对于一个人的影响。在近代像大千那样广泛吸收古人营养的画家是为数不多的,他“师古人、师近人、师万物、师造化”,才能达到“师心为的”的境界。他师古而不拟古,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他还想到了创新,最后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了泼墨,创造了泼彩、泼彩墨艺术,同时还改进了国画宣纸的质地,最后成为了一代画宗。(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李永翘.张大千全传[M].广东:花城出版社,1998.

[2]汪毅.寻踪张大千[M].北京:九州出版社, 2011.

[2]张大千.张大千谈艺录[M].河南:河南美术出版社, 2007.

上一篇:浅析中国电影商业化进程中的媚俗倾向 下一篇:云中城衰落原因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