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普通感冒的规范治疗方法,避免滥用药物

时间:2022-08-07 11:14:44

掌握普通感冒的规范治疗方法,避免滥用药物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普通感冒主要依据典型的临床症状诊断,并在排除其他疾病的前提下确诊。

鉴别诊断

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

起病急,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以全身中毒症状为主,呼吸道症状较轻。老年人及伴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心脏病者易并发肺炎。

急性细菌性鼻窦炎致病菌多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变形杆菌等,临床多见混合感染。多在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后症状加重。主要症状为鼻塞、脓性鼻涕增多、嗅觉减退和头痛。急性鼻窦炎患者可伴有发热和全身不适症状。

过敏性鼻炎 分为季节性和常年性,多于接触过敏原后(如花粉等)出现症状,主要症状为阵发性喷嚏,流清水样鼻涕,发作过后如健康人,仅表现为鼻部症状或疲劳感,一般无发热等全身症状,且病程较长,常年反复发作或季节性加重。

链球菌性咽炎主要致病菌为A型β-溶血性链球菌。其症状与病毒性咽炎相似,发热可持续3~5天,所有症状将在1周内缓解。好发于冬、春季节;以咽部炎症为主,可有咽部不适、发痒、灼热感、咽痛等,可伴有发热、乏力等;检查时有咽部明显充血、水肿,颌下淋巴结肿大并有触痛。链球菌型咽炎的诊断主要靠咽拭子培养或抗原快速检测。

疱疹性咽峡炎 发病季节多为夏季,常见于儿童。偶见于成人;咽痛程度较重,多伴有发热,病程约1周;有咽部充血,软腭、腭垂、咽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疱疹及浅表溃疡,周围环绕红晕;病毒分离多为柯萨奇病毒A。

治疗

治疗原则

由于感冒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故以对症治疗、缓解感冒症状为主,同时注意休息、适当补充水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继发细菌感染。

一般治疗适当休息,发热、病情较重或年老体弱患者应卧床休息,戒烟、多饮水、清淡饮食,保持鼻、咽及口腔卫生。

静脉补液仅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①因感冒导致患者原有基础疾病加重,或出现并发症,需要静脉给药;②由于惠者严重腹泻或高热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需补充水和电解质;③由于胃肠不适、呕吐,而无法进食,需要通过补液维持身体基础代谢。

药物治疗普通感冒的药物治疗应以对症治疗药物为主。临床常用的药物种类如下。

减充血剂该类药物可以使感冒患者肿胀的鼻黏膜和鼻窦的血管收缩,有助于缓解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和打喷嚏等症状。伪麻黄碱能选择性收缩上呼吸道血管,对血压的影响较小,是普通感冒患者最常用的减充血剂。其他缩血管药物如麻黄素等如超量使用,可导致血压升高等,应特别注意。这类药物除口服外,还可直接滴鼻或喷鼻,但一般连续使用不宜>7天。

抗组胺药该类药物具有抗过敏作用,通过阻断组胺受体抑制小血管扩张,降低血管通透性,有助于消除或减轻普通感冒患者的打喷嚏和流涕等症状。但该类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嗜睡、疲乏等,从事车船驾驶、登高作业或操作精密仪器等行业工作者慎用。

第一代抗组胺药,如马来酸氯苯那敏和苯海拉明等,具有穿过血脑屏障、渗透人中枢神经细胞与组胺受体结合的能力,因其具有一定程度的抗胆碱作用,有助于减少分泌物、减轻咳嗽症状,因此推荐其为普通感冒的首选药物。

第二代抗组胺药尽管具有非嗜睡、非镇静的优点,但因其无抗胆碱的作用,故不能镇咳。抗组胺的鼻喷剂局部作用较强,而全身不良反应较少。

镇咳药

常用的镇咳药根据其药理学作用特点分为两大类。

中枢性镇咳药:为吗啡类生物碱及其衍生物。该类药物直接抑制延髓咳嗽中枢而产生镇咳作用。根据其是否具有成瘾性和麻醉作用又可分为依赖性和非依赖性等两类。①依赖性镇咳药:如可待因,可直接抑制延髓中枢,镇咳作用强而迅速,并具有镇痛和镇静作用。由于具有成瘾性,仅在其他治疗无效时短暂使用。②非依赖性镇咳药:多为人工合成的镇咳药。如右美沙芬,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的镇咳药,作用与可待因相似,但无镇痛和镇静作用,治疗剂量对呼吸中枢无抑制作用,亦无成瘾性。多种非处方性复方镇咳剂均含有本品。

周围性镇咳药:通过抑制咳嗽反射弧中的感受器、传入神经及效应器中的某一环节而起到镇咳作用。这类药物包括局部和黏膜防护剂。①那可丁:阿片所含的异喹啉类生物碱,作用与可待因相当,无依赖性,对呼吸中枢无抑制作用。适用于不同原因引起的咳嗽。②苯丙哌林:非麻醉性镇咳药,可抑制外周传入神经,亦可抑制咳嗽中枢。

祛痰药

祛痰治疗可提高咳嗽对气道分泌物的清除率。祛痰药的作用机制包括增加分泌物的排出量,降低分泌物黏稠度,增加纤毛的清除功能。

常用祛痰药包括愈创木酚甘油醚、氨溴索、溴乙新、乙酰半胱氨酸、羧甲司坦等;其中愈创木酚甘油醚是常用的复方感冒药成分,可刺激胃黏膜,反射性引起气道分泌物增多,降低黏滞度,有一定的舒张支气管作用,达到增加黏液排出的效果。

祛痰药常与抗组胺药、镇咳药、减充血剂配伍使用。

解热镇痛药

主要针对普通感冒患者的发热、咽痛和全身酸痛等症状。该类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通过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使体温调节中枢产生周围血管扩张、出汗与散热而发挥解热作用,通过阻断痛觉神经末梢的冲动而产生镇痛作用。对乙酰氨基酚是其中较为常用的药物,但应注意对乙酰氨基酚超量使用可能造成肝损伤甚至肝坏死。有报道,布洛芬可增加感染的严重性。

目前市场上的感冒药大多为复方制剂,含有上述各类药物或其他药物中的≥2种成分,见表1。

由于感冒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因此普通感冒用药不应>7天,如果1周后上述症状仍未明显好转或消失,应及时去医院明确诊断,给予进一步治疗。

抗感染药物与普通感冒虽然抗菌药物治疗普通感冒无效,但报道,约50%的患者在无医生指导下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普通感冒。而抗菌药物应用过程中会产生消化道副作用,滥用抗菌药物还易诱导细菌耐药发生。

预防

普通感冒密切接触会有传播的可能,故要注意相对隔离。

勤洗手是减少患感冒的有效方法。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生活规律,改善营养状态;避免受凉和过度劳累有助于降低易感性,是预防感冒最好的方法。

年老体弱易感者应注意防护,感冒流行时应戴口罩,避免在人多的公共场合出入。如条件许可,可服用经临床验证有效的、可提高免疫力的药物,如细菌菌体成分复合物的药物。

导致感冒的病毒及血清型众多,且RNA病毒蛋白频繁变异,因此很难研发出感冒疫苗。流感病毒疫苗对普通感冒无效。

上一篇:影响中职电子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原因和对策研... 下一篇:急性心—肾综合征的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