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和谐校园文化,助推“三型校园”建设

时间:2022-08-07 08:46:57

营造和谐校园文化,助推“三型校园”建设

和谐校园文化是“三型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高等院校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积极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黑龙江省原省委宣传部部长衣俊卿强调,各高校要立足当前,着眼将来,勇于创新,积极营造高校和谐校园文化,把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为“三型校园”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以黑龙江大学为例,分析当前高校“三型校园”建设的现状

黑龙江大学作为“三型校园”建设活动的生发地和摇篮,其“三型校园”建设的现状在全国高校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黑龙江大学作为一所历史悠久的综合性大学,营造和谐高尚的校园文化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1)在“文化型”校园建设方面。黑龙江大学于2002年设立了阳光讲坛,搭建了“激活思想、放飞学习、张扬个性、唤醒生命”的文化平台。几年来举办各类学术报告、讲座累计达550余场,听众逾十万人次,如今,对“博学慎思,参天尽物”的文化风气的传承已成为“黑大人”的一种特质,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以“全国百优社团”著称的雪帆艺术团为代表的百余支学生社团涵盖了学术、文艺、公益等七大方面,每年通过社团参加各类校园文化活动的学生超过四万人次。“十一五”期间,黑龙江大学的师生共承担各级各种科研项目530余项。随着文化型校园的不断建设与发展,黑龙江大学名副其实地成为了黑龙江省“高教强省”战略的“思想库”和“智囊团”。

(2)在“节约型”校园建设方面。从2006年起,黑龙江大学制定了以财务、人事、资产、后勤四个方面为核心的“节约型”校园建设实施方案,在全校兴起了生态、节能、环保之风。通过重大决策专家论证制度,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避免了重大经济损失与浪费;通过财务成本管理制度,致力于促进增收节支、遏制铺张浪费现象的出现;通过仪器设备集中管理制度,提高了仪器设备的使用率,降低了折旧损耗;通过水、电、暖、煤、油、气的强化科学管理制度,减少了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节约了能源成本,也做到了生态环保。

(3)在“关爱型”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近年来,黑龙江大学开辟了“一站式”服务校区,学工、团委、学籍户籍、心理咨询、各院系办公室等相关部门和人员统一进驻“学生之家”;校长信箱、学业导师网络平台、学生工作热线、后勤服务热线、心理咨询热线和校园110热线等一系列服务育人的“绿色通道”开通,学生可以畅通无阻地通过这些渠道向学校管理人员寻求帮助、反映问题、提出建议等,体现了建设以人为本的“关爱型”校园的理念。

二和谐校园文化对“三型校园”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营造和谐校园文化是进一步理顺规模、质量、结构、效益之间的关系,推进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孕育和谐文化因子、传承精神文明、弘扬传播和谐文化、实现社会共融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助推“三型校园”建设的理性选择。

1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是“三型校园”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高校作为青少年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和集中培养基地,其校园文化和谐与否,直接影响到其对学生的教育培养所达到的效果。和谐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以及在校园内形成轻松活跃的人际关系、文化生活、心理气氛和校园群体观念等。它能使全校师生都如沐春风,在自由、民主、开放、平等、宽容和谐的校园里必然培养出人格健全、社会适应能力强、敬业乐观、积极上进的青年大学生。和谐的校园文化能让师生自觉保护校园环境,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推动“三型校园”的建设。

2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能更好地服务于“三型校园”建设

和谐的校园文化具有较强的育人功能,可以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受到陶冶,情趣得到升华,从而加深对人生、社会的认识,对国情的了解,丰富生活阅历,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艺术修养。我们所理解的校园文化是学校这个特殊场所内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主体以校园空间为背景、围绕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而创制并共享的、以文化冲突与统整为表征的亚文化系统。它体现在显性课程和潜性课程两方面,而后者所包含的校园精神和校园价值观等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和核心内容,对于整个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指导意义,是“三型校园”建设的无形资产,与学校的办学质量紧密结合,是学校重要的可持续发展要素之一。

3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可以助推“三型校园”健康发展

高校校园文化是一种高层次的全方位的文化,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的催化剂。“以人为本”、特色突出的和谐校园文化,是指校园文化系统中各个层次、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它是以和谐为思想内涵,以文化活动为表现方式的一种文化,融思想观念、校园风尚、价值取向为一体,是校园精神文化的核心,它更多的是强调环境和情感的作用,从人的需求出发,关爱人,激发人的积极性,营造一种使人团结奋进的文化氛围。“文化的创造在于立人,文化的发展在于发展人。”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学生成长环境的和谐即大学校园文化的和谐也是“三型校园”健康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和谐的校园文化是建立在目标一致的基础之上的,它使大学各主体之间形成合力,各机体之间形成默契;它使大学与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睦相处,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大学的整体功能,为社会提供智力支援和人才服务,进而推动“三型校园”的健康发展。

三营造和谐校园文化的路径选择

营造和谐校园文化、助推“三型校园”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有助于营造“以人为本、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因此,要充分发挥和谐校园文化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助推“三型校园”建设,必须积极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

1加强环境文化建设,营建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

和谐的校园环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认为环境文化建设应包括以下两方面:一是校园绿化环境,以实用、经济、美观、高雅为原则,以绿色植物为背景,辅以具有本校独特风格的园林小品,如黑龙江大学校园内“格致园”的林荫小道和小桥流水,“子衿园”的假山雕刻,都做到了点面结合,有目的地“优化”“人格化”校园环境,使校园成为工作、学习、休憩的理想场所;二是学习生活环境,如完善的艺术设施、体育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好大学生服务中心、心理咨询中心等机构,为职工和学生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更多的选择和情趣。黑龙江大学在这方面的建设有:舒适安全的游泳馆、设备齐全的体育馆、音乐厅、心理咨询中心以及“学生之家”等,这些都为职工和学生提供了更好的服务。

2注重制度文化建设,体现和谐关爱的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

高校制度的文化体现了高校特有的管理理念、人文精神和运行机制。管理有序是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标志,而制定人性化的制度,才能保证大学生文化交往的权利和自由,这种制度是基于主体的发展而制定的具有激励意义和保障作用的制度。大学生不同于中小学生,他们的个性和理性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各种形式的交往、对各种时尚概念的探讨、各种娱乐活动的组织等既满足了大学生的各种精神需求,又可以成为大学生获得某些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认为高校相关部门应制订人格化的制度来保障学生参与这些活动的自由和权利,给予他们更多自由表达和张扬个性的空间。同时,也要健全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如教代会制度、学生管理规范、完善的人事制度体系、信息反馈制度、评估制度体系等。

3提升风气文化建设,真正形成大学积极的文化氛围

优良的校园风气是学校群体成员所共同具有的、富有特色的、相对稳定的行为倾向。提升风气建设,形成尊师重教、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和谐发展的校风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主要包括教风建设、学风建设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教风建设的重点在于加强师德建设,尤其要加强学术道德教育,真正做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形成严谨治学、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与时俱进的教风;学风建设的重点是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制定大学生行为规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形成务实进取、勤学笃学、诚实守信、敢于创新的学风;领导干部要在风气建设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讲正气、讲团结、讲干事、讲表率,同时完成工作职责,形成弘扬正气、勤政敬业、敢做公仆、率先垂范的工作作风。

4强化精神文化建设,形成和谐校园文化的灵魂

精神文化是深层次的校园文化,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可以凝聚师生的意志,激发师生的热情和追求,振奋师生的精神。加强精神文化建设,要充分挖掘国旗、国歌、校旗、校歌、校史、校训等精神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责任感,提炼学校的办学理念,塑造大学精神,彰显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如黑龙江大学“博学慎思,参天尽物”的校训和对延安抗大革命精神的传承,都激励着我们每个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同时,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如结合传统的节庆日、纪念日、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等,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并不断提高活动中的文化科技含量。

参 考 文 献

[1]金生.规训与教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石中英.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建设[J].教育科学研究,2005(8).

[3]朱春华.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J].西北医学教育,2006(1).

[4]余常德.以人为本推进大学文化建设[N].光明日报,2009-2-23.

上一篇:伍尔夫女性主义诗学研究 下一篇:积极心理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