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职业指导有效途径分析

时间:2022-08-07 06:26:12

中职学校职业指导有效途径分析

【摘 要】本文针对中职学校职业指导存在的问题,提出五个有效改进措施,即健全职业指导组织机构;加强职业指导队伍建设;完善职业指导课程;健全职业指导网络;重视职业指导过程。

【关键词】中职学校 职业指导 途径分析

就业率是中职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职业指导是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缺少高水平的职业指导,就不能很好地完成职业教育光荣使命。目前不少中职学校职业指导工作还不完善,学生就业得不到很好的保证,严重影响学校发展。

一、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职业指导组织机构不健全。当前,中职学校职业指导工作主要由就业指导处、班主任等具体负责,不少学校招生与就业指导都是同一套人马,上半年从事招生,下半年从事就业指导。专门设立就业指导机构的学校还比较少。在职业指导工作主要是提供就业信息,组织面试等,缺少专职就业指导人员。职业指导课程的设置课时较少。职业指导工作制度不健全,缺少健全的管理、考评、活动制度等,这使职业指导工作忙乱,效果有限。

(二)职业指导队伍薄弱。大多数的中职学校职业指导工作还基本处于初级起步阶段,职业指导人员难以体现职业化、专家化要求。而职业指导人员应具备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知识。目前多数学校职业指导人员是兼职人员,没有专门职业指导师,缺乏就业市场的实践经验,以及个性化咨询、人才宏观管理、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知识,难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就业服务指导。专业知识的缺乏,使职业指导收效甚微。

(三)职业指导课程不完善。职业指导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养成良好的职业态度,学会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并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掌握。开设职业指导课程应该围绕职业指导目标开展,但目前职业指导课程内容只是单纯地帮助学生及时、顺利就业,不能解决学生深层需求,使学生就业后,存在难于融入社会和企业文化等问题,造成就业不满意、稳定性差。

(四)职业指导方法和手段落后。职业指导要有科学的方法和先进的手段,尤其是要有较高的计算机网络运用能力。目前多数中职学校职业指导人员是行政和文科类教师,只有为数不多的学校运用网络建立了毕业生人才信息库,运用现代化手段开展职业指导教学方面,很多学校还在起步阶段。不少学校没有建立与劳动力市场相关的网络链接,很少在线职业指导,缺少深入市场,主动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就业信息难以及时共享、交流。

(五)职业指导评价不合理。传统中职职业指导评价是重结果,主要评价指标是当年就业率。对高就业率的评价多是学校的硬性规定,重高就业率背景下的“成功”就业学生中有不少是盲目就业,无发展前途就业。这种将学生推出校门就算就业的观念会使学生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不满,长此以往,必将阻碍学校持续发展。

二、完善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的有效途径

(一)健全职业指导组织机构。为适应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中职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对职业指导的重视和领导,做到有主管校长、专职人员、专门机构、专项经费投入、专门教师任教,为职业指导工作提供保障。建立由校长负责,以班主任、德育课教师、学生管理工作人员为主体,校外相关兼职人员和学校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职业指导的工作体制。每年召开就业工作专题会议,布置落实职业指导工作任务,做到职业指导工作全员化。

(二)加强职业指导队伍建设。提高职业指导队伍素质是做好中职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关键所在。职业指导人员不光要做心理辅导员、家长人、知识传播者,还要做学生的职业规划师、工作介绍者、信息提供者。中职学校职业指导工作人员应包括职业指导管理人员、专职指导教师、专业教师和班主任及校外职业指导专家。他们都应具备职业指导方面的知识,专职管理人员及专职教师应具备职业指导师资格,在职业指导中,他们工作的侧重面不一样,素质的要求特点也不一样。

(三)完善职业指导课程。《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是教育部规定的中职学校学生必修课,要求有一定的学时。职业指导课程内容应该包括职业思想与职业道德、创业指导、就业指导三大部分。开设职业指导课程的根本目标是要让学生认识职业,培养崇高的职业理想和端正的职业观念,帮助学生及时、顺利就业,帮助学生长远发展,为学生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加强学生就业、创业指导,通过系统性授课,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熟练掌握有关就业、择业的技巧、方法和程序,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四)健全职业指导网络。当前,数字化信息革命正轰轰烈烈展开,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成为人们生活生产的一大必然趋势。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健全学生就业信息库、就业供需信息网站、就业指导计算机辅助教学、咨询等,是做好中职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成功做法。根据调查,网上就业已成为中职学生择业、就业主渠道和主媒介。建立有效的校内外职业指导信息网络平台势在必行。

(五)重视职业指导过程。从根本上来讲,职业指导是学生接受就业教育的系列过程,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做得好坏不仅要看当时的就业率,更要看学生整体上的就业能力,要在整个教育全程中评价职业指导工作的好坏。这就要求学校要跟踪学生就业情况,从用人单位、学生反馈的信息上,总结学校就业指导过程中的各种经验教训,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就业指导工作内容及工作方式、方法。

【参考文献】

[1]朱启臻著. 职业指导理论与方法[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2]刘合群. 职业教育学[M]. 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上一篇: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工作分析与思考 下一篇:英语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提问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