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感染者抗病毒治疗的药物依从性及相关因素研究

时间:2022-08-07 05:00:07

艾滋病感染者抗病毒治疗的药物依从性及相关因素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感染者抗病毒治疗的药物依从性以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90例短期服药艾滋病感染者为研究对象,将服药治疗6个月的患者45例作观察组,服药治疗3个月的患者45例作对照组。对两组感染者的不良反应、服药依从性以及临床表现、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等进行记录,并抽取血液,监测基因型耐药性。结果:治疗时间为4-8个月的患者占总人数的75%,服药依从性达90%-100%的患者为70%,停药和漏服药物的主要原因是不良反应所致占总人数60%. 服药后出现恶心、呕吐、及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观察组病情好转率高于对照组,但对照组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

关键词:艾滋病感染者 药物依从性 相关因素 抗病毒治疗

艾滋病为终身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根治方法。因此,为了保证艾滋病感染者能够得到较好的治疗,对感染者的药物依从性研究与患者生存时间息息相关。若艾滋病感染者服药依从性提高,在艾滋病病毒控制中,其效果能得到有效改善。本次研究选取了我国一个艾滋病高发县和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随机抽取了艾滋病感染者来进行抗病毒治疗的过程中药物依从性以及相关因素的研究,明确了在艾滋病治疗过程中必须提高感染者药物依从性的理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90例短期服药艾滋病感染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患者进行服药治疗6个月,对照组患者进行服药治疗3个月。调查对象的年龄为7-56岁,出儿童外职业为农民,文化程度为文盲、小学和初中。男性患者占40%,女性患者占60%。90%的患者是经血液传播的HIV,感染时间在1998年左右,其余患者为母婴传播或是夫妻间性传播。根据用药时间分为对照组45例,观察组4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首先应该征得患者的同意,逐个填写调查表。同时将患者的静脉血进行抽取,抽取量为5-10ml。在抽取了患者的静脉血后,使用流式细胞技术来对服药者的淋巴细胞水平进行分析,同时检查患者细胞的病毒载量,通过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的方法来扩增基因,作基因耐药性的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以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表示,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经x2检验,以P

2 结果

治疗时间为4-8个月的患者总人数的75%,服药依从性达90%-100%的患者占70%,停药和漏服药物的主要原因是不良反应的占60%. 服药后出现恶心、呕吐、及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

观察组CD4+T细胞数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

3 讨论

3.1 服药依从性的产生因素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发现,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具有显著差异(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目前,大部分的不良反应可经护理手段或是其他药物来进行控制,但是仍然会使患者产生痛苦,例如极度疲惫、手足麻木或肢体疼痛、头晕头痛等情况,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由于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的时间较长,因此出现的不良反应的持续时间更长,对患者造成的影响更加严重。也有患者看到病情无明显的改善,开始出现消极心态,导致服药依从性降低。

3.2 进行抗病毒治疗对于艾滋病患者的意义

在进行抗病毒治疗的过程中,观察组患者的病毒载量对数、病情无变化情况与对照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但抗病毒治疗对患者的生存时间有极大的影响[3-4]。通过本次研究,观察组患者的CD4+T细胞数在经过治疗后明显减少,同时病情恶化的情况也明显比对照组患者低,可见艾滋病患者在接受抗病毒治疗后,艾滋病毒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同时身体的抵抗能力也可得到提升。目前没有针对艾滋病有效的治疗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对患者的生存时间有决定性作用,虽然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反应,但是在总体上能够控制住患者的病情,抗病毒治疗对艾滋病患者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抗艾滋病病毒治疗,其主要目的在于延长存活时间,同时提高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在艾滋病患者治疗中引入抗病毒治疗的手段至关重要。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病毒的耐药性,定时进行病毒检查,一旦发生异常,立即采取措施改善[5-6]。掌握耐药性发生的特点,并且在患者出现耐药性后需要及时的调整治疗方法,以避免耐药性的出现,提高治疗效果。目前,我国可使用的抗艾滋病药物十分有限,因此,需要根据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症状,采取措施及时进行转归,是提高艾滋病感染者服药依从性的关键,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徐六妹,杨桂林,王辉等.艾滋病患者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非依从性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干预对策[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0,24(4):292-294.

[2] 黄自群.艾滋病患者口服抗病毒药物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与护理对策[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3,35(3):428-429.

[3] 陈爱民,任伟.口服抗病毒药物提醒模式对艾滋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1):8-9.

[4] 刘霞,赵燕,程跃武等.血药浓度监测在儿童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评价中的应用[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1,34(6):542-545.

[5] 钟春波.影响艾滋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相关因素研究及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08(12):12-14.

[6] 王前,方利文,王临虹等.5省艾滋病高发地区HIV感染孕产妇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3,29(3):211-213.

上一篇:初探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微课”教学 下一篇:基于GSM模块发送中英文短消息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