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历史作业的设计

时间:2022-04-10 05:57:45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历史作业的设计

高中新课改提出三维教学目标,倡导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教师应从新课改理念角度出发设计开放性作业,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让有效教学与有效作业相得益彰,使学生的历史学习真正达到最佳效率。

一、新课改中重视设计高中历史作业的必要性

新课改中,广大历史教师在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上都做了相应的努力,取得了较大的突破。然而作为教学过程中基本环节之一的作业设计,一部分教师却没有足够重视。不少教师设计的作业单调枯燥,缺乏弹性,偏重课本,脱离生活、学生实际,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抑制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能力及素养的提高。总的说来,传统历史作业其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业形式单一

传统的历史作业几乎仅仅局限于书面作业,题型以材料分析题、问答题为主,选练重点是对学生基本知识的巩固,而考查学生探究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题目较少。传统作业完全是为了强化、巩固所学知识,往往就知识学知识,就技能练技能,作业设计是统一的规格、要求、数量,甚至答案也是统一的。这些作业往往没有兼顾到不同层面的学生,面对不同程度、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缺乏层次性,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差异,阻碍了学生的发展。而这种无差异的“齐步走”、“一刀切” 的作业设计,导致了不同层面的学生“吃不好”、“吃不饱”、“吃不了”等现象的发生。其结果是作业只成为教师教学过程的“工序”,学生则是机械应付,其收效甚微。

2.作业内容机械

传统历史作业缺乏时代感,没有贴近时代与生活,而且作业量大,选题粗糙,重复的作业内容和形式多,导致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学习兴趣减退。教师布置作业时往往要求把课本的一些段落照抄到作业本上,或者把课后练习全部做一遍。这类作业完全影响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及其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使学生失去了对历史学习、历史作业的兴趣。更为严重的是造成一部分学生养成抄袭作业的不良习惯,从而使作业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3.教师教学思想陈腐

传统作业中教师为防止学生抄袭,特别强调学生独立完成作业。而缺乏合作与探究,不允许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相互探讨、互相合作,这与新课改理念完全背离。教师没有把合作、探究当做一项必要的能力进行培养,不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学习做作业,从而使学生失去了很好的锻炼机会,将来就很可能缺乏良好的协作精神与协作能力。

4.作业评判结果片面

传统历史作业评判由教师一人完成,学生完成后上交就万事大吉了。有些教师严重忽视了作业评语对学生学习兴趣和作业完成积极性的教育激励功能,其作业评价是与“标准答案”作对比,非对即错,评判简单,评语刻板教条,甚至没有评语。大部分教师的作业评判,只是简单地评“优”、“良”、“差”之类,没有针对性,学生对这样的作业评语没有兴趣,长此以往,做作业就流于形式,形成恶性循环,这就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

二、新课改下历史作业设计的特点

新课改下的作业作为一个基本的教学环节,既是提高学生素质,理解、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也是联系课内外知识的桥梁。新课改倡导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根据新课改要求,并结合自身及兄弟学校的实践,新课改下的历史作业设计,应突出以下几个特点。

1.探究性

所谓探究性作业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从社会、生活及其相应的情境中选择和确立方向进行探究。探究性作业也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积极探究历史基本规律,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训练。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与教师对话,可以向老师指出缺点、谈建议、提要求,交流学习的感受。其目的是让学生释放自我,增进师生情感,形成合力,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需要注意的是在与教师的对话中,学生可能有所顾忌,不习惯向老师指出缺点、谈建议、提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耐心地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和训练。另外,教师要指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自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让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课本里的历史知识显得比较分散,归纳总结显得尤为重要。每学完一章内容,让学生归纳该章的知识要点很重要;学完几章内容后,则需要构建章与章的知识网络。通过这类作业的练习,学生不仅可以巩固知识点,而且可以学会归纳总结知识的方法。探究性作业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把学生置于一个动态、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为学生提供多元、综合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学得主动,学得积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开放性

新课改呼唤的是开放的“共享”式师生关系。完成历史作业的过程是开发与创新、合作与实践的开放过程。也就是说开放性作业的重要特点是答案不固定或者条件不完备,一般没有现成确定的答案,要求解题者去假设、猜想、验证,并且善于联想、勇于创新、具有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能使思维辐射到与问题相关的一些知识点上。其具体表现为:作业内容的开放性,学生有权自主选择;作业形式的开放性,改变固有的书面作业模式;作业答案及结果的开放性,不再是单一刻板的;作业评价方式的开放性,实行多样化的评价。开放性作业题可以使学生在不同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分析和思考,提出对历史问题的不同看法。开放题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影响较大。要求学生尽量去理解过去人们的观念和思想,驰骋想象,给了学生发挥的空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开放性作业的设置,其目的就是要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尽量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积极探究,努力合作,敢于创新,培养、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的学习主体,有效组织学生提问题、辩疑点、探结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教学活动的有效互动,学生素质的发展提高,教师以生为本,让学生思想更加开放。

3.层次性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说,学生的身心发展因先天条件及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存在着差异。要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就必须采取作业分层的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习题,品尝属于他们自己的果实。例如学完《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可以根据学生实况布置有层次性的作业:对学习能力强、知识掌握较快的学生布置一道探究型的作业即“为什么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对知识掌握不够好的学生,则可以布置一道基础型的作业即“为什么说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以达到巩固复习的目的。

4.复习性

法国著名心理学家艾滨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知识需要重复,否则印象太浅,不会在脑中产生记忆效果。在学习新内容时,为了巩固旧知识,布置作业时选择前几章的练习题,让学生每天花一定的时间练习,逐渐积累。或者每隔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温习纠错本上曾经做错的题目。这样学生不仅学习了新知识,而且巩固了旧知识,一举两得。课堂学到的东西,只有经过复习并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变得鲜活、丰满、深刻。学以致用,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常言道,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过手的忘不了。参观、考察历史遗存,开展历史调查,撰写历史习作,制作历史模型,编绘历史图表,制作历史课件等,让知识始终在生产、生活的真实场景中得到运用、验证。实践证明,学生完全可以独立地完成适合自己水平和生活的作业,而这些贴近生活、重在实践行动的作业,对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自信心和成就感很有效果。

总之,新课改下的历史作业,不应是强加给学生的负担,而应是课程动态的延伸,是课程重建与提升的创造,以及学生成长的一种生活需要、学习需要。教师应该突破传统的局限,根据学校的实际及发展情况,探索新的作业形式,树立新的历史作业设计理念,以生为本、新颖多样、面向全体、学以致用,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充分体验,身心得到发展。因此历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作业设计的重要性,重视课堂教学设计,花时间、费精力去钻研历史作业的设计,从而使有效教学与有效作业相得益彰,使学生的历史学习真正达到最佳效率。

参考文献

[1]汤敏.完善历史学科评价体系,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J].教育革新,2008(7).

[2]唐永康.论新课程下的历史教学评价方式[J].在线聚焦新课程,2008(9).

[3]王财权.历史教学评价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09(11).

[4]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试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上一篇:浅谈小学课外阅读中如何实施个性化阅读 下一篇:以德教书 以善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