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

时间:2022-08-07 02:41:28

加快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

总书记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针对我国当前存在不少长期积累、制约全局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明确指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刻不容缓,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刻不容缓,推进协调发展刻不容缓,加快完善体制机制刻不容缓。随着我国加入WTO后过渡期限的不断临近,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经济体制深层次矛盾的不断凸现,我们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转变企业增长方式,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结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是我们当前需要进一步抓紧研究和积极探索的重要问题。

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微观基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关键要转变企业的增长方式。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转变国有企业的增长方式,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措施。企业转变增长方式不仅涉及经营管理模式的调整,也涉及到体制机制的创新。

要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国有企业转变增长方式创造内在的促进机制。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不断推进。截至2004年底,有1464户国有及国有控股大型骨干企业改制为多元股东的公司制企业,改制面为50.4%。中央企业所属三级以上子企业中,有48%进行了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股份制改革。但从大型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来看,仍有相当一批是按《企业法》设立和调整的。这些企业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形成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在体制机制上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也缺少转变增长方式的内在促进机制,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按照党的十六大要求,今后国有企业除极少数必须由国家独资经营外,要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这是国有企业转变增长方式的必要措施。2004年国务院国资委选择了7户国有独资企业进行了建立和完善董事会的试点工作。试点的主要内容是建立外部董事制度,在董事会下面设立战略、提名、薪酬与考核等专门委员会,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今年应在试点的基础上,加大改革力度,扩大改革范围,加快推进国有大型企业的公司制改革。地方也在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吸引战略投资者,走投资多元化的道路,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些改革为国有企业转变增长方式建立了内在促进机制,也进一步增强了国有企业转变增长方式的主动性和紧迫性。

要加大开拓创新力度,为企业积极转变增长方式培育持久的发展动力。企业转变增长方式需要开拓创新,开拓创新有利企业转变增长方式。首先要坚持体制创新,不断保持体制活力。现在我国已经进入加入WTO的后过渡期,对外开放的步伐在不断加快,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在不断提高,需要我们进一步推动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和政事分开,加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管理体制,为企业转变增长方式创造更好的体制环境。其次要坚持管理创新,不断提高管理效率。改革开放以来,管理的理念、模式、方式和手段在不断增多,管理的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与科学增长方式的转变要求尚有一定距离,需要进一步推进管理创新,提高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优化管理效率。再次要坚持技术创新,不断提高行业、企业和产品的技术含量。转变企业的增长方式关键是要转变企业的技术增长方式。国有企业应当从发展战略的高度加强技术开发中心建设,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加快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专有技术,打造知名品牌,增强核心竞争力。

要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为企业加快转变增长方式奠定坚实的上升基础。国有企业做强做大,关键要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要做到可持续发展,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增长方式,认真处理好各个方面的关系。不仅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还要积极运用信息经济、网络经济、虚拟经济、循环经济等模式,不断优化组织结构,提高运行效率,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和市场经营活力,使企业真正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加快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

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又是当前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之一,不仅涉及到点和面布局与整个国民经济布局协调发展的问题,也涉及到不同企业、不同行业和不同区域结构如何有力支撑我国经济社会长期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问题。所以,以更加开阔的战略眼光来研究和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结构的调整,对提高国有经济的影响力、控制力和带动力,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优化经济发展质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抓紧发展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大公司大企业集团是国家综合实力的具体体现,也是国际竞争能力的总体反映。从1998年到2004年,中国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由3家增加到15家,其中内地14家都是国有企业。但从各项指标比较来看,我国国有大型企业与其他世界500强企业仍然存在较大差距,需要抓紧加快发展。今后应当加大市场和政策的引导力度,为大公司大企业集团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条件。

坚持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等重要行业保持国有经济的合理规模。这是确保国家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关键措施。发达国家在一些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都保留了一定比重的国有经济。法国国有经济在整个国家经济中仍然保留了17%-18%的比重,重点分布在6大行业。当然这些比重主要是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定,是一个动态的指标。从我国国情来看,由于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有经济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仍然需要发挥主导作用。但国有经济分布过宽、效益偏低的矛盾还比较突出,据初步统计,在600多个工业门类中,国有企业涉及的仍然达到相当比重,其中大中型国有企业涉及的达到了87%左右。在一些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竞争比较激烈的加工工业和一般行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还占到一定比重。这种状况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要求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趋势是不相适应的。我们必须按照“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进一步加大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调整力度。

努力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增强国有经济的带动力和影响力。目前,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圈等区域经济发展迅速,并逐步形成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板块。这些区域随着民营经济、外资经济的进入与发展,形成了快速的发展势头。据不完全统计,这三大区域涵盖了19个省市自治区,生产总值占全国60%以上,引进外资占全国70%以上,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国有经济应当抓住这个机遇,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打破过去传统基地模式,重新进行新的产业布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主要是在重点经济区域进入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掌握支持区域产业升级的关键技术,形成促进区域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使国有经济能够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真正起到积极的带动促进作用。随着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相互渗透,目前在我国沿海和东部地区正在出现新的更大规模的区域经济带,形成了上中下游产业链相互衔接的新型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按照市场需求把不同的产业优势重新组合,形成了很强的经营活力和市场竞争力。大型国有企业应当充分利用自己的市场、技术、人才和网络优势,加快发展成为产业的龙头企业,带动新型产业集群的迅速发展。

加快推进国际化经营体系的建设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明显加快,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迅速提高。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04年底,我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近370亿美元,呈现出投资规模不断增长、投资领域不断扩大的趋势。我们认为,随着国际市场竞争国内化、国内市场竞争国际化特征的日趋突出,国有企业应当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加快建立国际化的经营体系。

继续稳步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在境外上市的数量在逐步增多,吸引资金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中央企业在香港上市公司就达到50多家,流通股股本占到香港流通股的18%左右,形成了一定规模。这些企业通过境外上市,不仅筹措到了大量资金,更重要的是推动了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现代管理水平,开拓国际市场。今后国有企业除了通过上市外,还要通过企业并购、发行债券等方式进入国际资本市场,不断提高自身的资本经营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进一步为国际化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要加快建立国际化的资源体系。目前,我国通过投资、联营、买断等方式经营管理的国际资源或资源性企业不断增多。我国对国际资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扩大。2003年,我国创造的GDP占世界4%,却消耗了全世界7.4%的原油、31%的原煤、30%的铁矿石、27%的钢材和40%的水泥。我们要改变这种状况,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同时还要根据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抓紧建立国际化的资源体系。这对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今后国有企业要制订长远的战略发展规划,通过投资、联营、共同开发等多种方式,进入国际资源市场,尤其是加快进入周边国家以及亚洲、非洲等不发达地区和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市场,尽快建立我国的国际化资源体系,以争取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资源主动权和控制权,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必要的资源条件。

要加快建立国际化的物流体系。随着我国商品进出口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国际化的物流业不断发展,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大型跨国物流企业逐步进入中国市场,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物流的国际化进程。今后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和国际市场的不断开拓,我们应当抓紧发展以下几种主要物流渠道:一是国际公路物流;二是国际铁路物流;三是国际航空物流;四是国际海运物流;其中国际海运应当成为我国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物流渠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港口、码头、运输基础设施发展很快,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等国有大型运输企业发展更是突飞猛进,为我国国际物流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后我们应当以更高的战略眼光、更开阔的战略思维来推进国际物流体系的建设。

要加快建立国际化的产销体系。目前,我国进出口商品贸易额已经超过1万亿美元的规模,而且仍在以较高速度增长。同时,我国企业“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投资产销业的规模也在逐步扩大。2004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商务服务业占到26.5%,制造业占到13.5%。尤其是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并购重组,产销规模迅速扩大。但是,目前企业基本是各自为战,自成体系,这与我国商品进出口贸易和对外开放的水平是不相适应的。建立国际化的产销体系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国际贸易持续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今后除了继续通过中外合资合作企业进入国际产销网络外,应当发挥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的作用,积极进行政策协调与信息引导,尽量避免相互竞争和重复建设,合理配置资源,尤其是国有企业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从我国经济长远发展战略的要求出发,共同建立高效有序的国际产销体系,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更好地做到相互协调、共同发展。

上一篇:论农地流转的障碍性因素 下一篇:质疑高校热门专业投资的高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