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书画家佐舟:妙笔丹青任挥洒,传世佳作屡惊人

时间:2022-08-07 02:16:00

著名书画家佐舟:妙笔丹青任挥洒,传世佳作屡惊人

佐舟,实名王治安,1943年生于保定,现为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1961年入伍,从事文化艺术工作。由部队转业后,专职从事书画艺术的创作和研究,被著名书法家张布舟先生收为人室弟子,并赐艺名“佐舟”,他的作品受到书画名家的好评。先后为全国各地几十个单位及个人的楼、堂、馆、店和牌坊题写匾牌。

保定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有许多名胜古迹,关岳行宫就是其中的一处。每当人们到此游览时,第一眼看到的便是高高耸立在关岳行宫门前的大石牌坊。石牌坊上刻有“忠义千秋”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非常引人注目。它苍劲有力,气势恢宏,正气浩然,通过“忠义千秋”的书法艺术,不由的让人产生许多遐想和追思。好似看到古人那一生铁骨铮铮,征战沙场,势不可挡,出生入死的壮烈场面。这幅不可多得的传世书法艺术精品,就是出自全国著名书画家佐舟先生之手。

国画大师李苦禅先生曾言:“画至书时为极,则书至画时为上乘。”说明书画同源的重要性。佐舟先生不仅能书能画,均在书画艺术有一定造诣和独特风格。他的画形神兼备,自然生动,造物在我,并且画路很宽,人物、山水、花乌、走兽等均佳。他的书法精通各种笔体,尤为擅长榜书。他的榜书,以颜体而知名,书风沉雄厚重、骨力道劲,气概凛然,苍劲粗犷,颇具燕赵人慷慨悲歌之气。

几十年来,佐舟先生凭借自己的书画艺术,在北京、东北、西北、华北等十几个城市进行书画演示,作品多次全国书画大赛中均获奖。其影响力和知名度越来越大,也引起海内外书画界高度的关注和青睐,其作品被十几个国家收藏,书画业绩被十几部辞典收录。巨舰一毛轻中流自在行

佐舟先生自幼酷爱书画艺术,从小也对书画艺术产生了情结。1961年他参军到中央警卫局,凭着他对工作的认真和天资聪明,既能写一手好字,又能画一手好画,在入伍较短时问内被提升为部队的俱乐部副主任。使得他有机会经常接触原国家博物馆馆长龙谦先生。龙谦先生见佐舟先生字写的不错,常约他一同练字,后来龙谦先生又将他推荐给中国近代大文学家郭沫若先生。每次郭老来博物馆与龙谦先生交流书法时佐舟先生便为二老铺纸研磨,有机会细心观察二老行笔运墨,感悟名人书法之精妙处。并经常向二位名师请教书法理论和书写技巧,可谓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二位名人教诲让他受益匪浅,他的书法从根本上得到了进展,很受郭老的赏识,并为他题写“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勉励他勤学苦练,写出自己的书法风格。能得到名师教诲,名师墨宝,可称是佐舟先生一生之幸事,是他一生引以为豪的事。但不幸的是,在工作忙乱中不慎将郭老墨宝遗失,这成为他终身一件憾事。

佐舟先生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后,便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研究中国书画艺术中。他又得到被称为“中国榜书第一人”著名书法大师沙孟海先生的教诲,特别是保定著名书法家张布舟先生收其为人室弟子,并赐艺名“佐舟”。绘画得到原内蒙古美协主席董建芳先生的教诲,这些名师的指导,使他的书画艺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宋代朱熹诗日:“昨夜江边舂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意在强调做学问要功夫到家,才能有所突破。为了继续提高自己的书画艺术,他又参加了中国美协、中国书协主办的“书画研习班”,使自己的书画艺术水平又提升了一个高度。

在众多书体中,榜书是佐舟先生最喜欢、最擅长的书体之一。探其原由,因榜书是秦书八体之一,距今已有2200年历史,它是我国书法园圃中夺人眼目的一朵奇葩,是历代书法家所关注的。特点是字径较大、点画粗壮,需用大笔书就,以臂力或全身之力而为之。身为书画家的佐舟先生,他知道所承载的责任和使命。几十年来,他探究、研磨榜书,使其形成了承古而不泥古,求新立异,却不轻浮造作,书法既保留传统之法度,又不失现代审美之需,给人一种端庄厚重雄健之美,每当人们看到他的书法作品,特别是亲眼看到他现场挥毫施墨时,令人陶醉,真正能给人以书画艺术美的享受。

多年来,佐舟先生的榜书成就,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商棋报》、《文件周报》、《香港收藏家报》等十几家报刊杂志邀请他题写刊名;《台湾民间文物研究会》、《世界华人书画研究会》、《香港国际收藏协会》等多家协会以及全国十几家团体,也邀请他为其题写牌匾;河北电视台“猜中猜”节目,特别邀请他现场演示书法艺术,受到同行的一致称赞。河北电视台《午问视野》栏目还专题报道他了的书法艺术。

神情形兼备 造物于我心

佐舟先生是位多才多艺的人,他喜爱古典音乐、喜爱“游山玩水”,喜爱书画治印。他能从古乐中引取音乐的节奏感、美的旋律,从音乐中可以激发创作的灵感,创作的激情。他在“游山玩水”之中,能“寄情寓意”、“缘物寄情”,抒写万物之灵气。

从他的绘画作品中,可以看到书法的雄健、奔放的气势,音乐中的伴奏感。观其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美展作品《太行舂晓》,此作品是他”游山玩水”时看到太行山的雄伟风姿,感受到大自然真山真水的冲击力,寻找到自己创作灵感而作。此画采用北方密体山水技法进行构图,其运笔用墨技巧熟练自如、拢形成像、作品神贯于内而势取于表,有一处流云飘渺的旋律美。这是他对自然界的一山一水,认真观察、研究揣摩后,印在脑里,熟烂胸中,而后倾泻而出,一气呵成,达到“随心所欲不逾距”的自由创作天地,这足见印证了他“造物在我”的境界。难怪香港收藏家欧阳先生赞许此幅作品“书画同源自成风格,画出新境久读不厌”。

在佐舟先生的众多的绘画作品中,独具创新的是采用工写技法合画的蝉。在参选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美展作品《听音高处寻》,此图构成:有会头呜叫的蝉,窜跳的猫组成。国画是作者通过行笔泼墨,利用宣纸的特性,通过水、色、墨在生宣纸上的积与散,产生不同的变化,而实现作者的意图,这种技法叫写意;而中国工笔画是通过作者在熟宣纸上,对景物进行三矾九染,层层罩染而成。中国画的特点是追求作品的神韵内涵,注重绘画的诗情画意,这是东方特有的绘画风格。佐舟先生将两种技法结合使用,并将焦点透视与散点透视用于作品中,通过用工笔描述静止的蝉,用写意技法描述跳窜的捕食的猫,使画面产生虚实动静并存的效果。在这幅作品中,佐舟的虚笔破水法,使蝉的翅膀清晰透彻,形象逼真如真蝉一般,让观赏者无不赞扬,令人耳目一新。在作品中对线与面,色与墨的运用,自如得当,恰到好处,使其整幅作品情景交融,既有其形,又有其神,不仅做到了“形神兼备”,而且达到本身作品的“意境”,楷称为“传世佳作”。这也足见佐舟先生扎实的书画功力,与众不同的创作风格。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的佐舟先生,为人低调,谦虚不言功,仍执着默默耕耘在书画艺术中。愿他“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创作出更多、更好、更美的传世精品,名传千秋。

上一篇:编剧不是幕后英雄的代名词 下一篇:品味《奥涅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