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威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时间:2022-08-07 01:06:22

2月6日,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训练馆。

他的坦率让人惊讶:“我小时候没有什么大的理想,能学会骑自行车,能有一块电子手表就已经很满足了。长大以后从体校进省队,教练嫌我条件差,没要我,我只能进了武汉体院。”

训练馆的一位工作人员拿了几张卡片走了过来,他冲记者抱歉地点了点头,然后在每一张卡片上认认真真地签上自己的名字――杨威。

用身体说话,而不是嘴巴

1985年,杨威刚上学前班。

湖北省仙桃市业余体校的体操教练到班上挑苗子,左挑右选也没发现合适的。最后,在桌子下面发现一个“瘦猴儿”。一看,还蛮结实的嘛!再一量,臂展比身高长四公分,“这可是练体操的好苗子啊!”就这样,五岁的杨威便跟着教练进了仙桃体校。

彼时的杨威,“脑子里还完全没有体操的概念,只知道语文、数学两门课比较重要,要学好一点。”但体校的教练照顾得很细心,又有一群小伙伴天天在一起玩儿,“也挺开心的”。杨威便开始跟着教练练习前空翻、后空翻、侧手翻,打下了体操的基础。

几年后,已经小有所成的杨威兴冲冲地与体校的几个师兄弟一起到武汉参加省体操队的选拔。尽管杨威的上肢力量不错,但省队方面还是认为他条件差,“X型腿,不适合练体操。”

6个师兄弟一起去参加选拔,只有杨威一人被退了回来。随后他进了武汉体院竞技体校体操班,那年杨威10岁。

知耻而后勇,随后便是夸父逐日般的付出:每天早上五点多起床跑操、压腿,风雨无阻;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反复去练一个动作,直至完美。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3年,杨威参加全国儿童体操比赛一人独得五项冠军。随后,他进入湖北省体操队。一年后,因在年底的国家体操大集训中表现出色,又顺利入选国家队。

这让杨威兴奋异常。“当时才十五、六岁,就觉得自己这辈子的目标已经完成了,就算再回到省队,我也可以跟我的队友说我有一套国家队的队服,曾经在国家队里面待过。”

但随后黄玉斌教练的出现让杨威有了更高的目标。1997年,杨威进入黄玉斌教练指导的体操“一线组”,这个组又被称为“世界冠军组”。“黄导说,进了这个组你就是世界冠军,如果没有这个信心,那么请你离开。”

杨威说,那一刹那,他被彻底震撼了。

“在国家队这个环境中,特别是当你融入到里面以后,根本不允许你有那种满足的想法。上了赛场以后,你说你拿到团体(冠军)了,明天让你去比全能,你能不去拼吗?”

有一段时间,杨威得了不少的银牌,以至于被一些媒体戏谑地称为“千年老二”。对此,杨威并不介意。“银牌对我来说都是过程,金牌才是证明,运动员习惯用身体说话,而不是嘴巴。”

2006年丹麦体操世锦赛一役,杨威以26岁“高龄”夺得男子个人全能冠军,“千年老二”的说法立时遁于无形。

退出,你能咽得下这口气吗?!

2004年,按照杨威自己的说法,是他状态最好的一年。但雅典奥运会上的意外掉杠,让他Down到了谷底。

从雅典回来后,心情极度郁闷的他竟萌生退意,连手机铃声都是一声声的叹息。但他的体力依然保持得非常好,体操规则的最新变化又对他非常的有利。他身边所有的人都认为他应该坚持到2008年奥运会结束后再退役。

但杨威却有着自己的逻辑:“2004年自己状态那么好都没能夺金,谁能保证四年之后仍然能保持这么好的状态呢?即便能保持,也不能保证没有意外发生呀!这并非是自己消极放弃,我想既然在最高峰时都难以问鼎,也许真到该离开的时候了。”

接下来的两个月,杨威开始“奉命”外出旅游,游神农架、葛洲坝。这是黄导的意思。

“怎么样,2008年咱俩能不能再搏一次?!”黄导对他仍充满信心。

“可是……”

“体操就是这样,有时你状态很好,却拿不到金牌,但你状态不好时或许就拿到了。2008年在咱们自己家门口开奥运会,你要好好珍惜这次机会呀!”

时间又回到几个月前的雅典,奥运会体操馆。

比赛结束了,本已到手的金牌被日本队夺去。和日本队的队员一起等巴士的时候,日本派驻雅典的70多家媒体的记者围着兴奋的日本体操队员拍个不停。而就在旁边不远处,中国体操队的小伙子们个个背着背包,垂着脑袋。“说实话,当时感觉灰溜溜的。”杨威说。

“本来,我们的夺金点很多,单项、团体、全能都是有希望夺金的,但是最后只有(滕)海滨一人拿到了。要不然整个情况可能就会反过来。回到房间,我和(李)小鹏坐在洗手间的地板上,觉得自己太窝囊了!我也问过自己,退出,你能咽得下这口气吗?!”

所有的心结在那一刻解开。旅游归来,杨威很快便又开始恢复性训练了。

“没拿成绩有什么好说的?继续练呗!我的体力依然保持的很好,依然有实力拿金牌。”杨威现在非常庆幸当时没有任性地退役。“想想看,2008年在北京开奥运会,如果你又一次失败了,让日本的国旗在我们的土地上飘扬,你能咽下这口气吗?!”

杨威的声音不高,但一字一顿,落地砸坑。

那一夜的失眠

四年又一个轮回。2008年夏天,杨威又一次站在了奥运会的赛场上。不过,这次是在家门口的北京。

四年前的雅典,在大比分领先的情况下,因为意外的掉杠,杨威遗憾地丢掉了本已到手的金牌。经历了2004年的低谷,他憋了一口气在随后的三年内连夺五个世界冠军。

这次,他志在必得。

在男子体操全能决赛的前一天晚上,心态素来比较平和的杨威也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失眠了。过去四年的一幕幕又浮现在眼前。“说实话,会想很多,也想到过失败。会想成功了要说些什么,失败了又要说些什么,这种心情跟买彩票的时候有点儿相似。”

翌日的男子体操全能决赛上,杨威在自己的优势项目上发挥出色,早早地将两个最有力的竞争对手――日本的富田洋之和德国的汉布钦甩在身后。最后一项单杠是杨威的弱项,他最后一个出场。上杠,翻转,落地……当他最后在地上站定的那一刹那,他知道,这块金牌是属于他的了。

杨威至今仍然回味那种落地时的感觉。“世界上最美妙的感觉就是这样了,当人有压力的时候会发现很多美好的东西,这是平常所感觉不到的。”

随后,在自己的博客里杨威写道:“24小时之后,当我彻彻底底、完完全全地平静下来,我在想,为什么一定要经过前面那么多年,才会有2008年这块宝贵的金牌?是技术?是心态?是运气?其实,体操比赛涵盖了这一切因素。”

“再退一万步说,就算我这次又失败了,作为一名运动员,我也是成功的。我参加过三届奥运会,得到过金牌,又曾因意外失去过金牌,你说我的这种经历难道不算是一种成功?”

我要把体操推向大众

尽管还没有退役,但他却已经开始思考未来。

早在去年夺冠之后他就曾说过,我的使命已经完成,年龄也到了,估计在全运会之后就面临着转型。对于自己的退役,他有着相当低调的认知:“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当年李宁走了体操队不也照样前进?”

面前的路似乎只有三条:当教练、读书、出国或者经商。

如何选择,这是个问题。

他曾就此事咨询过李宁,得到的答复言简意赅:找准自己的兴趣点。“这大概就离不开体操了。”他说。“李宁和(李)小双都经商了,小双还在老家仙桃办了个体操学校。我想我将来可能会办一个类似于训练营的东西吧,把体操推向大众。”

“现在大家都认为体操是要神一样的人才能练的,其实不是那样的。以前我也有过类似的想法。1992年,我还在武汉体院,那年是巴塞罗那奥运会,我看(李)小双的比赛,觉得就跟看好莱坞的大片一个样!怎么那么漂亮、流畅!这是人能做出来的吗?!”

“中国的体操运动为什么很难推广?主要就是投入太大,需要的器材多,一般人买不起呀!现在,我办一个训练营,再搞一些器械,让大家都来练。我五天就能让你学会一套动作,你就会特别有自信,真的。”

“2008年奥运会我得了世界冠军,又和杨云结了婚,如果说还有什么愿望的话,大概就是这个了吧!”说这话时,他一脸笑容。

上一篇:每一个人,都是英雄 下一篇:我从未对自己丧失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