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载奥运之旅

时间:2022-08-07 01:03:42

七载奥运之旅

曾用笔名言午在齐鲁晚报开设个人专栏《言午看球》11年,获山东省好新闻专栏。出版著作六部,其中《陆侃如和冯沅君》《权钱二重奏》《言午看球》获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2008年光荣当选北京奥运会火炬手。现为齐鲁晚报高级记者,并有多个社会兼职,力争在今年奥运会之后出版另一部传记著作《美学家吕荧之死》。

奥运情缘,源自我和何振梁老人今年7月7日在一起时谈到的一个话题。那天上午10点,我赶到何老的办公室,随身带去了两幅装帧好的照片。照片是7年以前北京申奥成功后的第三天,即2001年7月15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著名景区夏宫拍摄的。一张是何老和夫人的合影,另一张是何老的个人照,摄影者是我。而这两幅照片也是我走进何老办公室的敲门之爱。

话从2001年7月13日说起。

作为北京申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随团记者,从早晨天不亮,就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国际会议中心大厅等待投票结果。这是一个在莫斯科罕见的高温、少雨的酷热夏季,难耐的热浪,加之焦急的等待,那时的心境可想而之。下午2点,也就是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下届奥运会主办城市――北京”的那一刹,全中国沸腾之时,莫斯科突降暴雨,全体在莫斯科的华人冒雨庆祝,不少的莫斯科市民站在雨中尽情享受久违的清凉和湿润――当时我从北京申奥成功现场发出的第一篇稿件是:好雨知时节。自己的兴奋、激动,尽情写在了文章里,同时也释放了几天来深埋在自己心底的躁动和不安。

北京申奥,这是我第一次出国采访这么重大的活动,一切都在战战兢兢、小心翼翼地进行之中。北京申奥成功了,我的采访任务也算完成了,接下来是随团去俄罗斯名城圣彼得堡参观游览。圣彼得堡有几个中国人非常熟悉的名词,如“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句话中,就有“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列宁”。十月革命就发生在圣彼得堡,领导者是列宁,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停留在涅瓦河上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向沙皇“冬宫”开炮,一举将临时政府打败,成立了苏维埃共和国。带着北京申奥成功的喜悦,来到从小就向往、憧憬的社会主义发源地,那分真切是无以用言表的,或许,这就是历史的巧合。

我们把这些历史故事一一读过,深深体味。之后又来到与“冬宫”相对应的“夏宫”。顾名思义,“冬宫”是沙皇冬天呆的地方,“夏宫”就是夏天避暑的宫殿。夏宫除了可以乘凉,还可以看俄国大诗人普希金读书的学校,一所看上去确实很贵的贵族学校。在这里,我与何振梁先生和夫人走到了一起。

何老记忆犹新。老人说,那是(2001年)7月15日,7月13日申奥结束,第二天选举罗格接替萨马兰奇当国际奥委会主席。因为离开北京时工作太多,何老他们忘记了带胶卷,只带了相机。我就把自己带的胶卷送给了何老他们,还给何老和夫人以及他个人拍了照。事过7年,何老说:“我一定要报答你的两个胶卷”。当他提笔为齐鲁晚报北京奥运特刊“看奥运”题了字,还说:“我一定要报恩”。我得寸进尺,又提出齐鲁晚报奥运新闻采访团揭牌仪式将在北京举行,希望何老亲自出席,何老说:“一定去,去报恩”。

当然这是后话。我走进何老办公室时,是把当年在圣彼得堡夏宫给他和夫人以及他个人的照片举在前面的。照片开路,何老少不了表扬我一番,诸如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把照片留着,还拍得这么好等等。从照片看,7年前的何老相比现在是胖了些,当然也年轻很多。这位为世界奥林匹克事业,为北京申奥成功做出卓越贡献的功臣,如今稍显疲惫,加之前些日子不慎扭了腰,行动看上去有些不便。拿着老人家给齐鲁晚报的题字,望着笑容可掬的老人,喜悦突然添上了点滴的忧伤。不知为什么?

这时,一位何老的熟人在办公室门外说,生日的事定了。何老当即回绝:“我可没有同意啊!”态度非常坚决。今年11月就是何老79周岁生日,一些“何迷”正在秘密筹划生日庆典,但时至今日仍未得到何老的同意,所以他们就不断地去何老那里旁敲侧击,希望有一天何老“食言”,一但被抓住,这事就定了,因为何老从不反悔自己说过的话。我凑热闹,顺势接过话题:“要不到山东去(过生日)”。何老还是很坚决:“山东当然可以去,但不是过生日”。我要走了,已经占用了何老很多时间。尽管,他早已放话在外,因身体原因不再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不再出席任何形式的庆典活动,可在他办公室的门外,还是聚集着来自各地的记者和求见者,约见电话更是铃声不断。这几天,他又连续参加了几个活动,此前都是绝对保密,时间地点,任何被邀请的人不能透露,却还是被崇拜者所包围。在北京奥运会开幕之际,人们自然会想起奥林匹克的功臣,想起何振梁。昨天晚些时候我接到电话,说何老最近感到有些累,医生建议他到外地休息调养几天,也好避一避风头正劲的奥运大潮。可以想象,奥运开幕之后,他会有多忙。何老还是火炬手,要参加奥运火炬在北京的传递。

我有幸,作为火炬手参加奥运火炬在济南的传递,奥运情缘,于我不解。从2001年7月13日在莫斯科见证北京申奥成功,到采访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再到奥运火炬手,北京奥运会开幕之后,我还将与齐鲁晚报的30多位编辑记者一同在现场采访。中国已经有了浓浓的奥运味,百年期盼,梦将圆。激动的心,犹如7年前的等待,在加速,加速……

上一篇:奥运会,我来了! 下一篇:我记录这历史的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