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2004-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对策分析

时间:2022-08-07 12:51:03

广西2004-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对策分析

【摘要】 目的 了解广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布及特征,为预防控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08年广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结果 2004- 2008年广西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89起,报告病例数32 513例,72.60%发生在农村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传染病事件为主,占85.89%,其次为食物中毒,占8.18%;发病高峰出现在 3-5月及11-12月份。结论 广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乡镇小学发生率最高,且呈上升趋势。应引起教育和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视,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 公共卫生;生活变动事件;学生保健服务

【中图分类号】 R 18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6-0735-02

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以下简称突发事件)的高发场所,也是各级政府值得重视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疫情报告呈上升趋势。据统计,2004年全国各类学校共报告突发事件670起,占全年突发事件总数的40%,其中学校报告发生的传染病突发事件占传染病突发事件的64%[1]。为更好地了解广西各级各类学校突发事件的报告情况、发病趋势及流行特点,为政府部门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现将广西2004-2008年学校突发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控对策分析如下。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2004-2008年发生在广西各级各类学校并通过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2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突发事件概况 2004-2008年广西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826起,报告病例数32 513例,死亡163例。其中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489起, 2004年44起,2005年63起,2006年111起,2007年147起,2008年124起。学校事件数占总事件起数的59.20%;学校事件报告病例数22 904例,占总报告病例数的70.45%,无死亡病例报告;涉及人口数989 593人。

2.2 地区分布 2004-2008年全区14个市均有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报告事件数居前5位的是:南宁市(161起,病例数7 944例)、河池市(64起,病例数2 897例)、桂林市(46起,病例数2 303例)、北海市(43起,病例数1 309例)、贺州市(41起,病例数1 638例)。5市共报告355起,占学校总事件数的72.60%;报告病例数16 091例,占总病例数的70.25%。2004年6个市、2005年2个市、2006年1个市和2007年2个市无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2.3 时间分布 突发事件报告数呈明显的季节分布,主要发生在春、冬两季,呈双峰状。第1个高峰出现在3-5月份,第2个高峰出现在11-12月份;2月(2起)和8月(2起)最低,此时正值学校放假,这4起均发生在2005年。见图1。

2.4 学校类型 事件发生在乡镇中、小学342起,占69.93%;县中、小学36起,占7.36%;事件发生在农村地区的起数为355起,占72.60%;城市的94起,占19.22%;事件发生在小学的为291起,占59.51%;中学的152起,占31.08%。见表1,2。

2.5 突发事件的性质 以传染病事件420起(85.89%)为主,其次为食物中毒40起(8.18%);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4起,预防接种、服药事件2起,环境因素事件3起,流感样病例暴发4起,其他公共卫生事件16起。传染病事件中,以呼吸道传染病339起(水痘147起,流行性腮腺炎97起,流行性感冒46起,风疹44起,麻疹5起)为主,占学校突发事件的69.33%,肠道传染病78起,占学校突发事件的15.95%,其他3起。40起食物中毒事件中,植物性11起、其他15起和不明原因14起。

2.6 突发事件的分级 一般事件440起,较大事件10起(传染病5起,预防接种2起,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3起;2004年3起,2005年4起,2006年3起),重大事件1起(2004年报告的乙类传染病事件),未分级38起。

3 讨论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严重危害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乃至生命安全,预防与控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是各级教育、卫生部门和学校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任务。对广西2004-2008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统计与分析显示,广西近5 a来学校突发事件报告数呈上升趋势,说明疫情的报告管理工作得到了加强,报告的及时性和敏感性得到了提高,同时也说明了疫情的严重性,学校突发事件的控制管理工作有待加强。

广西学校突发事件流行病学的主要特征与全国的情况[2-3]基本一致,突发事件的90.59%发生在中小学,其中69.93%发生在乡镇中、小学,农村地区的发生率远高于县城和城市,这主要是由于农村地区学校卫生设施配备不足、环境卫生及食堂卫生状况欠佳,饮水系统不符合卫生要求,同时中小学生不良卫生习惯、 免疫力低、传染病预防知识缺乏和自我保护能力差都是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易发的重要原因。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发主要与教育部门对学校卫生防病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有关,学校校医编制严重不足,缺少卫生防病的组织和制度建设,教师和校医缺乏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知识,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隐患不能被及时发现和报告,延误了事件控制的最佳时机。

广西学校突发事件主要是传染病事件,其中呼吸道传染病中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和风疹最为常见,且春、冬季节报告明显增多,说明在呼吸道传染病好发季节加强监测与防范,是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重点。从突发事件的分级来看,较大事件和重大事件较少,且近2 a无相应报告,说明学校突发事件报告和管理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加强。

从各地报道情况看,学校突发事件有增无减;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何及时有效地应对和处置,从而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影响乃至对社会的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也是各级教育、卫生部门和学校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4]。为有效预防与控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结合近年广西在事件控制和预防工作的情况提出如下对策:(1)教育部门要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管理工作,将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作为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认真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结合实际,加强学校环境、食品和饮用水卫生安全管理工作,以确保学生身心健康。(2)教育部门应充分认识校医预防控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按要求增加校医编制,加强对校医的培训和管理,不断提高发现学校突发事件的敏感性、报告的及时性和处理事件的能力。(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学生的防病知识。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和普及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基本知识宣传,倡导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4)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要加强合作,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加强对学校卫生的指导,各级卫生监督部门要加强学校卫生监督工作,切实将学校卫生防病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应建立学生缺勤监测系统,开展早期预警机制研究,真正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5)加强学生就医和报病管理工作,及时发现“苗头”事件。医院发现学生传染病时,填报《传染病报告卡》应注明学校和班级,有利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充分利用网络直报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学校聚集病例和暴发疫情的苗头,及时开展现场调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扩散和蔓延。(6)学校应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及时准确地将已发生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向上级教育、卫生主管部门报告,则是充分调动各方面资源、迅速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危害的重要环节[4]。

4 参考文献

[1]张颖,曾光.2004年全国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81-82.

[2]鲁琴宝,龚震宇,林君芬.浙江省2004-2007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8,29(8):718-719.

[3] 王艳霞,张辉,周洋.2004-2006年昆明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点分析.疾病监测,2008,23(1):43-45.

[4] 廖文科.关于完善我国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的对策思考.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2):4315-4317.

(收稿日期:2009-11-06)

上一篇:地震灾区重建期间学龄儿童心理应激源分析 下一篇:上海城区儿童青少年呼吸道疾病患病情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