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说年份这回事

时间:2022-08-06 10:36:49

中国白酒的“年份之惑”,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酒界乃至社会关注的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2007年12月8日,在那个充满吉祥的好日子里,中国白酒标杆型企业之一的剑南春酒厂首创的“年份型白酒鉴定法”在首都北京高调亮相。而随之而来的则是剑南春的系列平面广告、《标准100%够年份》、《中国白酒年份酒有了科学鉴定标准》等篇章在各大期刊上的。

笔者对于剑南春坚持不懈的科学实践是很敬佩的,从纯粮固态发酵到纳米科技,再到如今的年份酒鉴定法等。但是,对于剑南春此次的年份酒鉴定法及系列公关事宜,面对剑南春诉诸的“解决了行业难题”一说,并以此为契机通过其15年年份酒进军千元以上的高端白酒市场意图;在白酒业界为之一片哗然的同时,笔者以为不论从微观的技术层面还是宏观的战略层面去探析剑南春的做法,剑南春此法依然存在着重要的而没有解决的问题。

一、市场对于鉴定实验的公信力

从消费者的市场角度,对于年份酒的真实关注有两点,其一是鉴定方法是否科学完备合理,因为它将影响最终消费者使用的成本,那么,谁来鉴定才具有公信力呢?其二,年份酒的比例多少才更是消费者关注所在,这个问题也是困扰年份酒概念定义标准的行业问题。

剑南春年份酒样品的取样标准是什么?据剑南春最新的平面广告文案中表述:剑南春科研人员对在陶坛中贮存了3年到50年等不同年份的优质酒体实物进行了数百次科学实验,发现一个规律:随着白酒贮存时间的延长,酒体中微量元素香味物质、乙醇分子及水分子间缔合程度更加紧密;同时,白酒贮存时间越久,酒体中微香味物质挥发系数随贮存时间的延长而减小。通过测定不同规格、不同贮存时间的年份酒的不同微香味成分的挥发系数,即可准确鉴别出年份酒的贮存期。

但是,市场关注的是:

这种取样鉴定方法和市场终端消费的成品酒有什么关系?

实验中陶坛里的样品酒体是年份基酒还是勾调后的成品酒体?

不同规格是否包含了不同香型、不同度数的白酒?

实验酒体是以剑南春酒体为主还是包括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水井坊、郎酒、汾酒、二锅头等主流白酒品种?

对于陈年酒占一定比例的年份酒,剑南春的此方法能够鉴定出来吗?如果能够鉴定出来,对于其中的陈年酒的比例有要求吗?

等等问题,都是建立市场公信力的核心所在。

目前,按照国家标准,一瓶标注XX年的“年份酒”在配料表上和其他酒一样,只标注水、高粱、小麦等原料,并没有标明整体是XX年窖藏的酒,还是含有XX年酒的成分,当然具体含量没有一家酒厂愿意标出。

事实上,除了一些在渠道中各经销商中的库存酒是包装好的成品酒之外,也没有哪家酒企愿意把酒包装好了之后放在储藏室内储藏XX年之后再上市。目前企业通常的做法是以储藏XX年的陈酒为基酒进行勾调成品的年份酒,也就是现在消费者普遍反映的年份酒中新酒的味道太浓的原因所在。因为储藏陈年基酒只需大型的储酒罐或者陶土酒缸(通常是半吨至一吨容量)即可,而无须酒瓶等系列标配包装,因此,其成本相对于储藏完整的成品包装酒要小得多。

二、酒业对于鉴定实验的认可

如果说普通消费者是非专业人士的心态以从众心态消费跟风,那么,对于众多的白酒企业,剑南春此法如何服众呢?据笔者对全国50家知名白酒企业的调查显示,90%以上的企业都有了自己的年份酒产品,包括一些贴牌的产品,只是在表述时间的方法上略有差别而已。

目前,在表述年份的方法上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一是如水井坊、国窖1573及五粮液明窖、安徽的百年迎驾和百年皖酒等以历史时间文化为概念的年份酒,只是差点没说是几百年的窖藏而已。

二是如高炉家1988、沙河王1949等以纪念概念为主的提示型年份酒,其名义上是在说纪念,实质上是在打年份酒的球说窖藏的时间。

三是目前白酒业主流的年份酒标示方法,如五粮液15年年份酒、泸州老窖封坛年份酒等,这也是目前酒业为之关注的核心所在。

对于剑南春的如此欲代表行业的检测标准的权威性由什么决定呢?是一场高规格的新闻会决定的吗?犹如茅台当年的绝对护肝论一样高调赚足媒体和公众的眼光?

此外,对此茅台和五粮液以及生产高端年份酒的一线名牌企业认同吗?剑南春能把它们的年份酒的检测结果做一个测试和公布吗?如50年茅台、15年五粮液、泸州老窖18年封坛年份酒。

三、如何解释100%

从企业的角度来说,100%就是整瓶中的每一滴都是15年的年份。但是,我们深知企业所做的一切只有让人接受才是有效,那么,消费者会这么理解其中的每一滴的足额年份吗?

对于剑南春的100%年份酒,对于这个“100%”的概念,笔者试着从普通消费者的角度去理解:是否如其实验中所说的那样每一滴都是100%的15年?即整瓶酒都是勾调好放置15年后才装瓶的。那么,保存了15年之久的酒的酒精度数还是原来那个度数吗?就没有一点挥发吗?剑南春又是如何在不加入任何其他勾调物质的情况下把基酒从70多度调至52度的呢?

因为,按照剑南春实验说明所指,其实验的年份酒体应该是整瓶的成品年份酒,其新品15年52度的年份酒就应该是15年前勾调好的,而至如今才装瓶的。

此外,对于这个100%是否还有他意?

曾经就市场上的年份酒事件,在全国电视媒体上记者采访茅台的袁仁国总经理对于年份酒的看法,袁总表示,茅台的年份酒中的陈年酒比例在75%以上(姑且不论茅台年份酒中陈年基酒比例是否属实)。不知此次剑南春提出的100%概念是否有针对之意,也许只是笔者的随意猜测罢了。

此外,100%的内涵或者是说剑南春的年份基酒是足额年份,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它的年份基酒的比例又是多少呢?面对如此不限量的供应市场,剑南春到底有多少15年的陈年基酒呢?

在国家没对年份白酒给予一个准确的定义标准的背景下,可以说剑南春的此法只能是一个特例而不具有普遍意义。这只能表明了剑南春企业勇于创新的开拓拼搏精神与实力以及对于白酒产业的专业精神。

此年份酒鉴定法能够为其年份酒立信吗?

四、15年年份酒到底对于剑南春意味着什么

品味剑南春近几年的玩法,都不失为大手笔:从白酒纯粮固态发酵到纳米图谱,再到慎重推出年份酒的年份酒鉴定法,以及克林顿总统夜访剑南春的公关活动等,尽管剑南春的品牌知名度及美誉度等品牌基础为剑南春做好了充足的价值基础,但以往的诸多活动都没有为剑南春走上高端主流体现真实的品牌价值起到根本性的转变作用,虽有“茅五剑”中国白酒三剑客之美誉,虽然在过去的2007年中剑南春的市场销售额也依旧名列前茅,但是在市场价值上却差之“五、茅”甚远。而剑南春又不能直接通过把单品剑南春酒的价格迅速提到当前的五粮液和茅台的同等价格,因此,在借金剑南进入高端的不顺之后,借新品进入高端市场仍就成为了剑南春在产品战略上的不二选择,恰如泸州老窖通过国窖1573进入高端市场一样。

近几年来,不少企业借助年份酒的细分概念为品牌注入价值从而进入了高端市场。但是,如此强势品牌剑南春的年份酒战略为什么首选的是15年呢?如此大且历史久远的酒企是没有20年甚至如茅台般50年陈酒吗?还是没有信心去攻占更长的年份酒?还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

从更宏观的角度去全面审视剑南春品牌高端之路,在市场环境对年份酒充满质疑的时期,剑南春以这种方式推出自己的年份酒,不失为一种明智的策略,也不可谓不是良苦用心啊。但是如此既当裁判员又是运动员,这个存于消费者心中的矛盾又该如何解决呢?

■ 小 结

从年份酒的角度,笔者依然希望早日有一个可行的、可信的行业标准与鉴定方法,还年份酒市场一个真实与清晰。而能够引起市场变动的必定是强者的行为,因此,剑南春的如此做法才如此被市场所关注。

但是,此鉴定法对于剑南春品牌来说决不仅仅是一个科学技术的问题,从更宏观的企业战略角度,它更代表着剑南春品牌对于中国高端白酒市场的想法。那么,对于高端的价值市场,它究竟是矛还是盾?是用于攻破市场还是保护自己?是在为自己作嫁衣,还是树立行业标杆为失去的高端市场作进攻的准备?等等,还有许多的疑问有待剑南春去解决。

上一篇:张裕VS卡斯特,遭遇战升级 下一篇:不再做尴尬的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