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企业成本优化管理的规划分析

时间:2022-08-06 09:52:38

物流企业成本优化管理的规划分析

[摘 要]物流企业是国内新兴产业的典型代表,使得不同地区、国家之间的货物实现了快速运输,及时把货物按照特定的时间及地点运输到位。物流业承接业务数量持续增加,企业能够创造经济收益的空间也越来越大,内部运营管理需要承受的风险系数也随之上升。成本管理是物流企业经营中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解决成本耗资过多现象有助于本行业的可持续经营。现分析了物流企业发展的概况,对传统成本管理提出合理地规划方案,倡导技术改革以实现成本运营效益的最优化。

[关键词]物流企业 成本管理 信息技术 最优化

成本管理是企业组织经营的一个重点问题,控制成本资金消耗极大地影响了业务的经济收益水平。物流企业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但已经出现了多个大型物流服务公司,如:申通、圆通、韵达,经营者必须要制定与内部运营相符合的成本方案,才能在同行竞争中占据有利的优势。鉴于整个市场的竞争趋势,传统成本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新时期经营的需要,走成本管理优化是行业创新的重点内容。

一、物流企业概况及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

物流企业指从事物流活动的经济组织,至少从事运输(含运输、货物快递)或仓储一种经营业务,并能够按照客户物流需求对运输、储存、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基本功能进行组织和管理,具有与自身业务相适应的信息管理系统,实行独立核算、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我国对物流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物流概念最初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末。这种发展特点,造成本国物流行业发展空间尚未得到全面性地挖掘,许多潜在的市场商机没有被抓住,限定了物流业经营收益水平的提高。不可否认,企业在经历了较长时间的经营改革条件下,物流行业逐渐走向了正规经营,所制定的运营方案与市场需求保持了相对统一。但是,面对服务范围、业务数量等逐渐扩大化,企业管理依旧存在着明显的漏洞,“成本管理”是所有行业必须要积极解决的问题。

从行业发展现状判断,物流企业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基本被“淘汰”,经营者在市场活动中所处的困境越来越多。由于物流成本的复杂性以及其极强的关联性,我国尚未能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建立出一套适合国情的物流成本管理理论体系,而对物流成本管理理论的研究大多在于介绍国外物流成本管理的研究成果,尚未能认识到物流成本管理理论的战略重要性。随着现代物流及其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企业“第三利润源”的物流成本已变得越来越重要。2008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高达89.89万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为18.1%,而发达国家社会物流费用与GDP的比率一般在9%~10%左右,我国高出发达国家将近一倍。这种状况表明,我国企业有很大的降低物流成本的空间,改变物流业传统管理模式是必不可少的。

二、传统成本管理的组成及实现问题

早期国内货物配送基本上由发送方自行组织安排,原产品加工处理完毕后由发货方组织车辆、人员及时送货,这种配送模式是依赖于企业自身调控。物流企业成立之后,发货企业不再自己组织货物配送,而是把输送情况转达给物流公司,支付一定服务费用后由物流企业统一安排配送。这种方式解决了发货方运输、管理、时间等多个方面的问题,而物流公司则以中介服务的形式生存发展。运营成本是物流公司管理需要关注的首要问题,应从传统成本管理模式中掌握几个重点组成要素,弄清旧成本管理方案的实现过程。

(1)人员成本。物流行业本质上是运输“货物”的服务行业,按照用户需要把货物运送到指定地点且交托给收获人员,整个物流活动的过程便结束。人力成本是物流业成本管理体系的重要对象,所有人力活动都是由各个岗位人员共同完成。物流活动涉及到运输、存储、装卸、包装加工等多个环节,每一个操作过程都需要由专业人员完成操作,企业为员工支付的薪酬在总成本中占较多的部分。早期对于人力资源成本的管理,大部分物流公司采用了“削减人员”的调控模式,利用减少员工人数以实现成本的减少。从现代物流行业来看,这种成本控制方法相对落后,内部员工的工作任务日趋繁重,如:司机、快递员等。

(2)设备成本。本质上物流业是单一的输送货物,实际上操作起来的流程十分复杂。随着行业操作技术的优化改进,过去人工操作基本上被各种机械设备所取代,机械化系统是物流配送工作的核心。输送效率全面提升势必造成运营成本的增加,机械设备费用在传统成本支出中也占有的较大的比例。其中,各种装卸设备、配送设备、包装设备等占主要部分,所消耗成本大约在总成本的50%-60%,也是总成本投资的重要组成。此外,设备成本里车辆运输成本是尤为关键的,物流公司需要支付汽车燃油、人员薪资、汽车检修等多项费用。

(3)营销成本。成立物流公司除了注重内部管理优化外,一些与市场相关的营运活动也需要投入较多的成本,这是物流公司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营运成本”是物流公司推广市场战略所支出的费用,从物流行业在我国出现以来就存在的。物流同行之间在市场竞争中,常选择“降价政策”吸引客户群体,其对物流公司潜在的影响是自身成本增加,服务收益减少。如:国内用户比较多用的几大物流公司,圆通、申通、韵达、顺丰、宅急送等,均会在不同阶段制定价格策略,以获得更多的市场用户份额。经营者在传统成本管理体系里,尚未认识到营销成本控制的经济意义,盲目地降价而造成营运成本的上升。即便物流公司根据市场提供了一系列的营运方案以控制成本费用,实际执行后却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三、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成本优化管理

经济学专家指出,投入成本与经营收益永远是密切联系的,任何一个行业必须要从成本管理方面实现运营收益水平的提高。针对传统成本管理系统的组成,以及各项成本控制存在的种种问题,企业必须要制定先进的管理模式,引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成本调控。把科学技术运用于成本管理的优化分析,以保证成本与收益水平之间的协调性。

(1)计算机技术

对于成本优化管理方案来说,计算机技术可适用的范围包括:

1.数据处理,物流公司服务对象具有人数多、地域广、不定时等特点,这些都是数据信息的综合集成。掌握最新数据信息是物流业营运的关键点,依赖于信息资源享有才能更好地控制成本。计算机技术作为数据处理平台,能够把最可靠的数据信息提供给财务人员,辅助其分析相关的成本控制策略。近年来物流产业实现了优化发展,内部数据处理流程偏向于智能化,计算机数据处理功能恰好满足了这一要求。

上一篇:我国家电行业营销渠道研究 下一篇:电子商务管理中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