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长输管道工程环境监测

时间:2022-08-06 09:52:04

油气长输管道工程环境监测

摘要:油气长输管道工程属大型开发建设项目,工程项目建设线路长,所经地区地貌类型复杂,不同地貌交错分布变化,是工程建设产生水土流失的潜在因素。项目建设过程中,管道线路长、跨度大,工程施工方式多样,工程扰动地表面积较大,扩大和增加了水土流失面积。给地区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建设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加以治理和防护,并对实施的过程及效果进行监测,达到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双赢的目的。

关键词:水土流失状况 水上流失危害 水土流失防治效果 巡视监测 综合观测

油气长输管道工程属大型开发建设项目,具有工程量大、投资多、建设时间长、扰动地表面积大、扰动形式复杂、影响范围大等特点,在工程建设期,由于扰动、开挖原地貌,使原地表土壤、植被遭到破坏,增加了面积,表土的抗蚀能力减弱,加剧了区域内的水上流失,将对管道沿线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在主体工程及配套设施的施工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破坏、扰动、再塑项目区原地形地貌及土壤植被,改变土地的利用方向,必将产生新增水土流失。所以必须依据工程特点、依法编制水土保持方案,采取十分有效的措施进行水土流失的防治,坚持水土保持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原则,并对实施的过程及效果进行监测,达到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双赢的目的。

监测内容主要包括水土流失状况、水上流失危害和水土流失防治效果三大类。

一、水土流失状况

定期获取关于水土流失状况的数据。土要包括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内建设项目扰动地表面积、新增水土流失面积及其分布、水土流失量变化情况,实施对水土流失量或典型地段水上流失强度的动态监测。对于建设中的工程扰动区特别需要及时跟踪监测扰动地表面积、挖填、弃土弃渣方量和堆放、运移情况,体积形态变化等。

在获取上述数据的同时,定期获得水土流失主要影响因子参数的变化情况。如植被类型、植被覆盖度、地表扰动情况、降水量及强度等。

二、水土流失危害

在汛期降雨产流期监测工程建设和运行初期水土流失的变化趋势和水土流失对工程建设、周边地区及河道行洪安全的影响。重点包括水蚀程度发展、植被的破坏情况、河道或沟道输沙量、水体填埋和淤塞情况、重力侵蚀诱况、关键地貌部位径流量、已有水土保持工程的破坏情况、地貌改变情况等。

三、监测水土保持效果

在定期或产流降水后对防治措施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监测水上流失防治措施的数量和质量变化;防护工程的稳定情况;耕地恢复面积和恢复质量情况;植物措施成活率、保存率和生长情况及覆盖度等。

四、监测方法

1.调查巡视监测法

通过对项目区和临时点位的定期实际调查、巡视监测,综合观测计算项目区六项防治目标和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工程、效益等变化情况。

2.综合调查法

结合对临时监测点的实地调查、测量及前后照片、遥感影像资料的分析,监测部分工程在建设期及运行初期水土流失侵蚀程度的变化。

3.观测断面监测法

定位设置观测断面,采用插桩法和沉沙池法,监测项目区的水土流失变化情况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4.典型监测法

设置典型监测点,建设临时观测设施,对管道作业带、穿越工程、站场、弃渣场等典型地段进行监测。

五、监测项目划分

监测内容从大的方面讲主要包括水土流失状况、水土流失危害和水土保持措施效果等方面,但为了方便以后实际的监测工作,应结合工程建设特点和水土保持分区,将水土保持监测内容分解细化到各监测对象中,使水上保持监测工作更具针对性。因此,将本项目工程水土保持监测项目划分为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扰动地表面积动态监测、取土弃渣动态监测、施工期水土流失量动态监测以及水土流失防治效果动态监测,并由此测定、验证方案中确定的水土流失六项防治目标值(扰动土地治理率、水土流失治理度、土壤流失控制比、拦渣率、植被恢复系数、林草覆盖率的完成情况。

六、监测重点区域

根据项目建设水土流失预测结果,结合项目建设防治责任范围和重点防治区域的划分以及水土流失特征,确定该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重点地段为施工作业带、穿越工程、临时施工便道、弃土弃渣场、伴行路和站场工程。

1.施工作业带

重点监测管道在爬坡、横坡敷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措施效益;护坡工程的稳定及其对下游地区的危害,坡面治理措施及其效益。在爬坡处设置监测点。

2.穿越工程

根据本工程的各种穿越形式,选择合理的穿越形式。

铁路穿越处、道路穿越、山体穿越、河谷穿越。根据现场调查分析,各种穿越工程的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施工过程中,为了解不同的穿越工程在施工开挖过程中的水土流失情况,各个监测点分别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排水口处修沉沙池,水流进入沉沙池前的排水沟需用浆砌石衬砌,沉沙池采用M7.5浆砌块石砌筑,断面大小以可能发生的最大暴雨产流量确定。

3.临时施工便道

重点监测临时施工便道在施工过程中水土流失及水上保持工程措施的稳定性,在关键地段选址监测。

4.伴行路

重点监测伴行道路在施工过程中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稳定性,在合理具有代表性地段选址监测。

5.弃渣场

重点监测弃土(渣)量、渣体的稳定、流失量。根据工程情况选择观测点。

6.站场

重点监测站场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效益,拟选择陕西榆林首站和山东济南末站进行监测。

七、监测中应注意问题

根据对主体工程布局、施工布置和水土流失的预测分析,为有效控制工程建设期水土流失,监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在施工中应注意落实各项管道保护措施的监测工作,如护坡、排水沟、挡土墙等,使其充分发挥水土保持功能,并与水土保持方案措施紧密结合,形成综合防护体系,同时节省工程水土保持投资;

2.施工工艺和施工程序是影响施工期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在管道施工过程中,应做到严格监测施工扰动地表面积,管沟开挖、管道敷设、管沟回填压实、复耕和绿化等各道工序依次紧密衔接实施,以减少疏松地面的时间;

3.工程施工占用大量农田、林地、草地等,施工过程中要严格监测施工单位按照施工方法,对表层熟上集中堆放并防护,以保证农地、林地及草地的恢复和绿化;

八、综合评价

1.对长输油气管道进行环境监测,立足于项目区的自然环境条件和当地治理水土流失的情况,以实地调查为依据进行,技术可靠,具有显著的防治水上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效益。在方案实施过程中,对施工场地的清理、迹地恢复等工程要避开大风天气,以免造成再次的土壤风蚀;大开挖穿越河流工程要注意在汛期到来之前加固堤防;

2.工程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工程建设期,监测单位应坚强对建设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水土流失情况的检测,要求施工单位完善施工工艺和组织保证体系,有将效控制施王过程中的水土流失。

上一篇:吸光光度法测定乙醇中的水分 下一篇:矿井通风系统安全评价方法和发展趋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