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井井下作业技术应用浅议

时间:2022-08-06 08:33:56

油井井下作业技术应用浅议

摘要:本文主要对油田通井、压井、射孔等井下作业技术应用做了进一步总结分析。

关键词:井下作业;通井;压井;射孔;技术应用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pplication of oil well, down hole operation technology pressure wells, perforation to do further analysis.

Key words: down hole operation; work over; pressure well; perfor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TQ172.75

一、通井作业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通井的目的是检验套管、刮削泥饼。通常一口井的油层套管,不止1种规格的套管,选择通井规时以最小套管内径为准。通井作业要平稳操作,下钻速度控制在0.5m/s以下;通至离人工井底(或预计位置)100m左右时,应减慢下钻速度,下钻速度控制在0.2m/s以下;老井通至异常井段和已射孔井段时,下钻速度控制在0.2m/s以下。通井过程中,若有遇阻现象应减慢下钻速度,并平稳活动钻具或循环冲洗遇阻部位,以求解阻通过。严禁猛顿硬压[1]。加压80kN仍不能通过,应起出通井规分析遇阻原因,或下铅模证实。如系套管问题,应进行修理,修好后重新通井。

探人工井底要求加压20~30kN,实探二次(系指连续二次),深度误差小于0.5m为合格。实探深度与钻井资料深度误差大于±5m时,必须下光油管重新落实人工井底深度。若仍不符时,必须保证口袋大于15m,否则应采取措施(老井不受此限)。严禁带封隔器和用结构复杂的原井管柱探人工井底。

探人工井底后,上提管柱2~3m,再进行压井施工。老井通至预定位置后,应按设计要求,调整压井液性能或充分正洗井等。压井液(泥浆)密度、粘度较大的井,中途应进行分段循环(一般500~1000m循环一次),再逐渐加深至人工井底(或预计位置),以避免造成遇阻和循环不通。通井规起出后,应详细检查其变形情况,分析变形原因,再将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记录整理一并收入完井总结存档。

老井通井的通井规外径、长度的选择主要根据井况(套管)和下步下井工具的长度和外径灵活选择。例如:某井Φ139.7mm套管,根据生产需要下入Φ118mm电泵机组1800m排液,就必须选用Φ118mm×10m的规通井至1810m,检验套管。二、压井作业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1、压井主要技术方式

压井是把油气水层压住,使其在施工作业时不发生井喷,保证试油、投产、作业顺利进行,同时又保证施工后油层不受到污染损害[2]。因此,施工中要注意合理选择压井液的的密度和压井方式,使压井工作真正做到“压而不死,活而不喷,不喷不漏,保护油层”。

压井主要有三种方式,灌注法压井、循环法压井、挤入法压井。

灌注法压井是最简单、最普通的方法。主要针对一些低压井上返试油、投产时用,需在射孔前灌入水。

循环法压井是现场使用最普遍、最常用的方法。又分为正循环,反循环2种方式。正循环回压小,相对对油层污染少,但容易气浸,造成压井失败;反循环回压大,容易把井压住,不容易气浸,但相对对油层污染大。现场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压井方式。无论选择何种方式压井,出口必须控制排量,保持井筒内一定的压力(井底压力略大于地层压力),防止气浸,有利于压井的成功。

挤入法是在井内没有油管柱,不能建立循环通路时的压井方法。现场也常用此方法,方法是,先放套管气,再打水垫子,最后挤入泥浆至油层上部50米位置,关井扩散压力一段时间后,开井观察压井效果。

2、压井液选择和使用

选择压井工作液要对油层造成的损害程度最低,其性能应满足本井、本区块地质要求。同时尽可能满足作业施工要求,经济合理。压井液预备量不小于井筒理论容积的1.5倍。压井前,进口管线必须试压,试压值为预计泵压的1.2~1.5倍不剌不漏[3]。高压油气井出口,必须用硬管线接到距井口20m以外,并加地锚固定牢。出口要求接135°弯头,不准接90°弯头,严禁用水龙带等软管线做出口管线。凡进入井内的压井液,进出口必须计量,如泵入量超过井筒理论容积的1.2倍仍不返出,或有返出但仍有漏失时,应停止施工,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

3、压井施工技术要求

压井时,出口要适当控制,做到压井液即不漏失又不被气浸。待进出口压井液性能一致时,方可停泵。停泵后,要注意观察井口,发现外溢或有喷势,应继续循环排气或关井稳定30min,然后开井放气观察压井效果。对油气比较大或压力较高的井,应先用油嘴(或针形阀)控制排出套管气,再用清水连续循环替出井内原压井液后,方可正式进行压井。采用挤注法压井时,压井液注入深度应在油层顶界以上50m,挤完后关井稳定30min,再开井观察压井效果。重复压井时,必须将原压井液放喷排净后,方可重新压井。压井失败,必须查明原因。严禁盲目进行挤压井和任意加大压井液密度。三、射孔作业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射孔是套管完成的油气水井,沟通油层和井眼通道的工艺技术。目前油田常用的射孔器(弹)类型有:57-103型、51型、73型、60型、89型等。把这些射孔器按一定的空间组顺序组装在枪身上,就成为××型号的射孔枪。按照现场射孔工艺的不同,射孔方式一般可分为电缆传输套管射孔、过油管射孔、油管传输3种。

电缆传输套管射孔也称为普通射孔,射孔前必须装防喷装置,如,半封、全封、防喷闸门等。适用于低压低产油水层、老井补孔。普通射孔的优点是射孔枪身外径大,射孔弹穿透能力强,沟通能力大[4]。缺点是,一旦发生井涌、井溢、井喷意外情况必须中途停射,并紧急起电缆枪身。紧急情况下的抢险需要,可硬关防喷闸门,闸断电缆。

过油管射孔是一种不压井射孔工艺。它是将带有喇叭口的油管下到射孔井段、套管磁定位短节以上±30m,射孔枪身从油管内下入至射孔井段完成射孔。此工艺在射孔前,必须装好采用树、防喷管、压力表、水泥车循环输送管汇。射孔前不需要压井,而且可以进行“负压射孔”(井筒静液柱压力低于油层压力状态下的一种射孔技术,有利于油层在射开的瞬间激动排污,避免压井液对油层污染)。因此,一些低压油层的射孔,采用射孔前预先适当降低井筒液面,实现负压射孔。其优点是优点:低压井层实现负压射孔,高压井层进行不压井射孔。射孔中途发现井涌、溢流、轻微井喷意外情况时,在水泥车清水正循环液压力的推动下保障枪身顺利下井,继续完成射孔任务;井口装有可靠的井控装置采油树,不怕喷劲大,可以随意控制防喷。另外,因井内油管内径的局限,枪身直径小,所以射孔弹的穿透能力小,不能有效改善井眼附近地层渗透能力。

油管传输射孔是目前推广的成熟的射孔新技术。它是将枪身直接接在油管上,按照射孔单的要求和各个油层厚度、夹层厚度,在地面配好油管和射孔枪身一并下入井内,靠射孔枪身的上部有磁定位短节和撞击式引爆短节,可以实现深度定位和射孔枪的引爆。无电缆射孔工艺投棒前,必须调整好深度、装好采用树、防喷管线、压力表。适用于高压油气层、一次可开的层数多、厚度大。油管传输射孔可以一次射开多个层段,避免了普通射孔发生溢流、井喷时不能按射孔单完成射孔任务,生产层系不完善;可以有效配置射孔枪身,60型、73型、89型、各种复合枪身都可配置使用;也可以实现负压射孔,超正压射孔等;解决了大斜度井,水平井的射孔问题;井口有井控装置--采油树,地面可有效控制油水井的流动趋势。但其缺点是不能及时准确反映射孔情况(发射率、实射孔数,只能在下次作业时反映);在引爆时枪身膨胀变形、后期生产出沙,易卡钻。

参考文献:

[1]张威娜.井下作业技术与管理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4):120-120.DOI:10.3969/j.issn.1673-9957.2012.14.105.

[2]杨洪春.带压作业配套技术应用与推广[J].投资与合作,2012,(4):180-181.

[3]杨琪,王利敏,翁霞等.压井液和洗井液配方试验[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2,31(3):24-25.DOI:10.3969/j.issn.1006-6896.2012.3.012.

[4]姚志中,赵开良,焦建国等.高温高压井射孔工艺技术在元坝×井的应用[J].测井技术,2013,37(1):114-117.

上一篇:建设项目工程造价难点计算及实例分析 下一篇: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应用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