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产油井形成原因及综合治理措施

时间:2022-10-05 03:53:26

低产油井形成原因及综合治理措施

摘要:随着油田开发时间的延续,开发难度越来越大,低产低效井越来越多。本文针对油田生产现状,从分析低效井的成因入手,结合现有治理措施,对现有低产井的治理措施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发现大部分低效井需要采取压裂、转注、调参等多种手段和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对今后油田低效井的综合治理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低产井 成因 综合治理

0 前言

随着油田深入开发,常规油气藏大多已经进入开发中后期,很多油井呈现“高液量、低油量”的现状,同时为了完成增产稳产的目标,更多的非常规油藏投入开采,部分油井产量递减明显,导致大量油井处于低效或无效益生产,对这部分井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开采措施,才能使油田保持有效益生产。因此如何使低效井均衡开采,对低产低效井进行灵活管理,降低开采成本,提高开发效益,成为采油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低效井的判别主要采用经济极限含水来计算,经济极限含水是指油井开发到一定的阶段,其含水上升到某一数值或产油量下降到某一数值时,投入与产出达到平衡,含水如再升高、产油量如再下降,油田开发就没有利润了,油井此时的含水称为经济极限含水。本文研究的重点是老井低效井,目前我厂所使用的低产低效井的定义范围是:日产油量小于1.0t的井。

1 低产井的成因

通过对低效井的生产曲线、示功图、液面数据、地质参数等多方面的分析,可以发现导致这些井低产的原因主要有四个:采出程度高、储层物性差、供排关系不协调以及机械原因。

1.1采出程度高

随着开发时间的延续,油田经过长时间的水驱开采,采出程度已经较高,在现有的井网和开采技术条件下,无法对剩余油进行有效驱替。这部分低效井的液量并不低,但是由于含水较高,导致日油量较低。

桩1馆陶于1983年9月投入开发,先后经历了大井距稀井网、分层系加密调整、放大压差提液和水平井调整四个开发阶段。目前已经进入高含水期,单井日产油能力低,开发效果较差。

1.2 储层物性差

为了完成油田稳产增产的目标,大量低渗透油田投入开发,这些储层物性差、岩性变化大、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严重,层内、层间、平面矛盾突出。由于渗透率较低,油层吸水能力低,注水井启动压力高,大部分能量消耗在注水井附近,注水无效果或效果很差。

以桩702块为例,桩702块是2001年投入的小断块低渗油藏,储层渗透性差,孔隙度平均为16.0%,渗透率平均为19.0×10—3μm2,最大空气渗透率仅为29.0×10—3μm2,又无边底水能量补充,天然能量不充足,地层供液能力较差等。

1.3 供排关系不协调

机械采油系统是一个能量传递复杂及多个设备互相匹配的组合,日常应用中,要在满足地层供液能力和实际生产需要的基础上,合理选择生产参数,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各设备运行效率。

1.4机械原因

机械原因主要是指井下管柱以及泵的工作状态,在油藏储层性质、原油物性一定的情况下,油井产量主要受举升系统影响,当出现泵漏、管漏、结垢、结蜡等情况时,油井产量会受到很大影响。

2 低产井综合治理措施

低产井的治理对策多种多样,可以简单概括为:转(注)、调(参)、压(裂)、堵(水)、捞(油)、关(井)等,现结合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低产井成因,选取和制定合理的治理方案。

2.1转注

对采出程度较高的区块,将低产低效井转注,可以打破压力平衡局面,从而推动周围死油区的流动,提高水驱采收率。对储层物性差的油井,将部分低效井转注,可以缩小井距,加强注水强度,提高注水开发效果。

例如702—斜11井经过更换38泵、降低冲次为2次、加深泵挂300米后仍然不能取得很好的开发效果,分析原因后,将702—斜10转注,现日注36m3,取得了一定效果。

2.2堵水及调剖

对于储层非均质形成的低效井,可以采取堵水及调剖工艺封堵高渗透部位,使注入水沿低渗透部位推进,可以充分动用物性差部位的储量,增大波及体积。

2.3压裂

对储层物性差的低渗透油藏进行整体压裂改造,可以有效的动用之前开发效益较差甚至无开发价值的油藏,在提高油田资源的工业开采价值上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采出程度较低的油井和对应的水井进行压裂,可以调整非均质油层纵向上、平面上的差异,起到提高注水效果、改善开发状况的作用。

2.4调参、上提泵挂

对于能量十分充足、动液面浅的油井,调大生产参数进行提液是有效且快速的增产措施。但是一旦提液,含水会上升的比较快,这样会缩短低含水开采的时间,因此要合理的选择提液时机。不能提液的油井,可以适当上提泵挂,减小抽油机负荷,降低生产成本。

例如桩21井泵深1001m,动液面深度97m,地层能量十分充足,同时含水率已经达到97%,抽汲参数为44×4.2×6,平均日液量为50m3,该井通过提液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对于地层能量不足或者储层性质较差的油井,调小参数(主要是冲次)来降低理论排量,既可降低惯性载荷对设备和管、杆、泵的不利影响,又可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延长检泵周期。

例如桩62—16井生产参数为44×4.2×4,泵深均为2200m,供液能力严重不足。调小参数为44×4.2×2,供液不足现象明显改善,特效果显著。

2.5间歇开采

有一部分低产井,在生产参数已达到最小的情况下泵效仍不超过10%,连续开抽造成电力与设备方面的极大浪费,更加降低了这类井的开采效益。采取间停间开优选管理是获得最优开发效果的有效途径,当油井的动液面降到泵的吸入口附近时停抽,静止恢复动液面,等到动液面恢复到某一高度时再开井抽汲。这样不仅提高的泵的工作效率,还有效地节约了成本。

例如桩606—斜1井虽然冲次已经调为2次,但日液量仅为1.3m3左右,泵效为8%,同时该井有间出现象,可以采用间歇开采方式。

3 结论

从目前油田开况看,低产低效井的比例不断增加,但贡献的产量却非常少,投入产出比很低,其中储层物性差和采出程度高是主要原因。对于储层物性较差的低产井,可以采取压裂、转注、捞油等多种措施,对采出程度高的油井,可以采取细分层系、调剖堵水等措施。对于能够采取措施提高产量的油井,积极制定措施方案,提高开发效果,对于无法实施措施或效果差的油井,及时调参、捞油甚至关井,降低开采成本。

参考文献

[1]李兆敏等.有杆抽油系统效率分析及抽汲参数优化设计[J].石油学报,2005,26(5):102—106

[2]叶利平,崔培庆.有杆泵抽油机井抽油参数设计及规划方法[J].石油钻采工艺,1997,19(3):63—69

[3]周代余,梁政.低效油井合理间歇抽油制度设计方法研究[J].钻采工艺, 2003,26(1):46—49

[4]张麦云,白学东等.低产油井间歇生产工作制度的确定方法[J].钻采工艺,2008,28(3):68—70

[5]毕生.特高含水开发期低效井治理方法探讨.河南石油,13(5):32—33

作者简介:王银立(1973.06—),男,胜利油田桩西采油厂桩一管理区采油七队采油工。

上一篇:扬州广播电视总台全媒体演播室系统设计与建设 下一篇:采购工作对科学技术的促进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