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价值

时间:2022-08-06 07:54:23

改良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价值

[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慢性泪囊炎患者54例,按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行传统泪囊吻合术)和实验组(行改良鼻腔泪囊吻合术)各27例,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综合比较。 结果 实验组的有效率为9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8%(P

[关键词] 改良鼻腔泪囊吻合术;慢性泪囊炎;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77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1(b)-0028-02

Clinical value of modified dacryocystorhinostomy in treatment of chronic dacryocystitis

FAN Mei-rong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the Shixin Hospital of Zhangmutou Town,Dongguan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Dongguan 52363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modified dacryocystorhinostomy in treatment of chronic dacryocystitis.Methods 54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dacryocystiti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0 to December 2012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traditional dacryocystorhinostomy) and experimental group (modified dacryocystorhinostomy),the efficacy of two groups was compared.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experimental group was 96.3%,which was higher than 77.8% of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 Modified dacryocystorhinostomy;Chronic dacryocystitis;Clinical efficacy

慢性泪囊炎是眼科常见的由感染引起的眼病,通常由于患者鼻泪管阻塞或狭窄使泪液滞留在泪囊之中,再伴发细菌感染所导致[1]。主要表现为溢泪、溢脓等症状,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和痛苦[2]。治疗本病的目的在于解除患者溢泪、溢脓症状,鼻腔泪囊吻合术是在泪囊和鼻腔之间建立可用来代替被阻塞鼻泪管的新通路,从而解除患者泪囊积脓及溢泪症状[3],然而传统的鼻腔泪囊吻合术的部位深且手术操作难度大、手术时间长等缺点严重影响治疗效果。本科采取改良式鼻腔泪囊吻合术对27例(30眼)慢性泪囊炎患者进行治疗,取得较理想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慢性泪囊炎患者54例(60眼:双眼6例,单眼48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前行泪道造影均确诊为慢性泪囊炎,且术前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溢泪症状,泪囊区压迫有脓性分泌物自下泪点流出,且泪道冲洗不通畅。均排除患有泪总管阻塞、严重鼻副窦炎、萎缩性鼻炎及重度鼻中隔偏曲等疾病患者。54例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34例;年龄17~62岁,平均(49.2±7.4)岁;病程1~11年;其中单眼48例(48眼),双眼6例(12眼)。将54例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7例(单眼24例,双眼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行鼻腔黏膜表面麻醉及浸润麻醉。实验组27例患者均行改良鼻腔泪囊吻合术,具体操作步骤:自患者内眦角鼻侧3 mm处向外下行20 mm弧形切口,随后钝性分离皮下组织和眼轮匝肌,置放泪囊张开器,内眦韧带不剪断,泪颌缝与泪骨分界处用蚊式血管钳小心将泪骨骨板捅破,用小咬骨钳咬除骨壁,上至内眦韧带下缘、前至前泪嵴前2 mm处,下至前后泪嵴勾状突,成大小约14 mm×12 mm的骨孔,将鼻黏膜(骨窗处)切成“U”型瓣膜再向前翻转,经泪点将探针插入泪道后,让泪囊壁被顶起呈小帽状,再将泪囊内壁切成“工”字形的瓣膜,并呈后瓣大、前瓣小形状,将后瓣往下翻转并平铺在骨窗下界之上,泪囊鼻腔吻合口内置入导尿管,术中不进行后瓣吻合,皮肤缝线固定后再缝合前瓣,术毕,包扎术眼。对照组27例患者均行传统泪囊吻合术。

1.3 术后处理

术后5 d后可拆线,4周后可拆除导管。两组患者术后1周内均给予隔日泪道冲洗,之后用庆大霉素+地塞米松行泪道冲洗,1次/周,至1、2、3、6个月后复诊行泪道冲洗。

1.4 疗效观察

按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4]进行疗效判定。治愈:患者溢泪、溢脓等症状完全消失,且泪道冲洗通畅;好转:患者偶有溢泪,溢脓症状完全消失,泪道冲洗无明显不通畅;无效:患者溢泪、溢脓症状均未减轻甚至加重,且泪道冲洗仍不通畅。有效率=(治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实验组有效率为96.3%,对照组有效率为7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

2.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后复况的比较

实验组行改良鼻腔泪囊吻合术所需时间为(41.20±5.32) min,对照组行传统术式所需时间为(76.92±5.21)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慢性泪囊炎所导致的溢泪和溢脓症状通常会对患者的工作、学习及日常生活造成影响,并且在容貌美观方面也给患者带来了很多烦恼。临床治疗慢性泪囊炎通常采取鼻腔泪囊吻合术,但是该术式由于切口较小、手术部位较深及术中易出血,使得术中对结构组织的暴露较为困难,也导致手术操作更加困难。国内有研究报道称传统鼻腔泪囊吻合术后发生泪道堵塞的概率可高达9.8%~30.0%[5]。临床实践证实,患者组织解剖变异、术者手术技巧、鼻腔内有无病变等因素均能对泪囊鼻腔吻合术的疗效造成影响,但其主要还是与患者术后吻合口阻塞有关。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这与徐剑容等[6]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体会如下。①鼻腔泪囊吻合术的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时机:鼻泪管阻塞、泪小管正常的慢性泪囊炎及泪囊黏液囊肿等疾病,因此,这就要求术者能够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时机。临床实践证实,对于慢性泪囊炎急性发作的患者,手术时机最好能够选择在炎症急性发作至少3个月后[7],因为若在发作后3个月内行手术治疗会因患者组织炎症反应较重而导致术中大量出血。②预防术中出血的措施:出血是鼻腔泪囊吻合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吻合口遭受血凝块阻塞的主要原因,多是因内眦静脉受到损伤及制作骨孔时导致的骨孔或鼻黏膜出血,因此,在术前、术中采取有效的预防出血措施显得尤为重要。本组研究中通过在术前适当地给予患者止血药物,并且在患者鼻腔内进行准确填塞,适当压迫中鼻甲鼻膜对预防患者术中出血均有积极的作用。③造骨孔:研究表明,骨孔的位置、大小与术后吻合口通畅与否密切相关,对手术的成功有关键作用。传统鼻腔泪囊吻合术骨孔大小多为10 mm×10 mm,易被肉芽组织或骨痂封所堵塞。经过改良后吻合术的手术骨孔约在14 mm×12 mm,大小合适,术中保持骨孔边缘光滑,有助于较大鼻黏膜瓣的形成,这样吻合后形成较为宽大的新泪道,能提高治疗有效率。④黏膜瓣的吻合:黏膜瓣吻合是改良鼻腔泪囊吻合术成功的关键操作之一,完整的黏膜瓣不仅对吻合口的缝合有利,并且有利于术后泪液的引流。本次改良鼻腔泪囊吻合术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术中不进行后瓣吻合,且在皮肤缝线固定后再缝合前瓣,其根本优势在于能够使手术操作更加简捷、有效,可缩短手术耗时,增大可操作黏膜瓣的面积。⑤对小泪囊的处理:传统的鼻腔泪囊吻合术将小泪囊列为手术禁忌证,所以过去临床上对于小泪囊只能行泪囊摘除术治疗。改良后的泪囊鼻腔吻合术由于有较大的吻合口,且术后引流畅通,可作为治疗小泪囊慢性泪囊炎的首选术式。

综上所述,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具有疗效显著、外观满意、远期复发率低等优势,且易被广大患者所接受,是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有效术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秀梅.慢性泪囊炎合并泪总管阻塞的手术治疗[J].国际眼科杂志,2013,13(2):394-395.

[2] 刘晓峰,李立,王霞,等.鼻内镜下“V”型鼻黏膜瓣鼻腔泪囊吻合术60例[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3,27(1):41-42.

[3] 唐丽,宋东道.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J].四川医学,2012,33(3):528-529.

[4] 乔磊,郭宁,田艳明,等.泪囊鼻腔吻合术联合泪道 U 形置管治疗小泪囊泪囊炎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2,30(4):466-468.

[5] 唐康,黄胜.三种术式治疗慢性泪囊炎临床疗效对比研究[J].临床眼科杂志,2011,19(2):165-167.

[6] 徐剑容,李斌,江惠燕,等.改良式泪囊鼻腔吻合术合并小骨窗治疗慢性泪囊炎[J].临床医药实践,2012,21(6):476-478.

[7] 谢祥勇,唐勇华.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联合泪道置管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观察[J].微创医学,2012,7(4):415-417.

(收稿日期:2013-07-19 本文编辑:郭静娟)

上一篇:我院2010~第一季度处方点评及改善措施分析 下一篇:儿童疱疹性咽峡炎应用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