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题解析 1期

时间:2022-08-06 07:00:46

2014年,《高中生之友》高考学科版(上旬刊)新开“学科微信”栏目(同时开启“高中生之友”微信公众平台),以高考学科学习为主导,以学科知识信息为方向,整合相关学习理念和学习方法,为广大学生提供:学科学习经验,学科阅读材料,学科学习资讯。高考探究性学科微信为:综合性或学科性的命题考点、试卷评价、考试研究、新创试题等方面的信息,目标是有利于学生备考学习,有益于教师参考教学。欢迎赐稿。《高中生之友》微信公众号:高中生之友(请在微信通讯录公众号添加关注)。

语文

一、诗歌鉴赏题

【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而后回答问题。(8分)

九日蓝田崔氏庄

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1) 诗中记述的事发生在农历的哪个节日?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找到判断的依据?(3分)

答:

(2) 诗的颈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这一联对表达诗作的情感有何作用?(5分)

答:

【参考答案】

(1)九月九日重阳节(1分)。依据有二:一是诗题已点明“九日”,(1分)二是末句的“醉把茱萸”。(1分)

(2)写了蓝水从远处奔泻而来,跌落千涧,玉山双峰并峙,高高耸立的景象。(2分,大意对即可,照抄诗句的不给分)

这首诗的主旨本在悲秋叹老,情感基调是悲凉的(1分),但这一联却透出慷慨、豪壮之气,(1分,大意对即可)因而使诗表达的情感更为丰富。(1分)

【试题解析

诗歌鉴赏的两道小题,第一小题有考查诗中典故的意味。江西卷是颇为重视这一方面考查的。2010年选用黄庭坚的诗《清明》,考了“人乞祭余骄妾妇”的出典(《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章》);2013年以辛弃疾词《水调歌头》为阅读材料,又考了“听我楚狂声”(《论语・楚狂接舆章》)和“富贵非吾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典出何处。而本题诗中描述的佩戴茱萸香囊登高是重阳风俗之一,王维名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便有“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佳句,略有阅读积累的考生,都应该能回答出来。

第二小题考查诗中景物描写所蕴含的情感,需要细加琢磨,小心品味。寓情于景虽是古诗最为常见的手法,但要准确辨明何景蕴含何情,就必须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脉络,需要较强的阅读鉴赏能力。

二、 语言综合表达题

【试题】 请任选一种你所熟悉的乐器,(如钢琴、电子琴、萨克斯管、二胡、笛子等),写一段说明性文字,介绍这种乐器的演奏方法和音乐特点。(15分)

要求:

(1) 用一个统领全段的句子开头。

(2)有一处使用“不是……而是……”或“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

(3)使用举例子、打比方和作比较三种说明方法。

(4)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5)不少于200字。

【评分要求】

⑴答题人可任选一种乐器作介绍,不符合此项要求的,均在7分以下给分。 ⑵ 说明内容应包括“演奏方法”和“音乐特点”两个方面,缺少其中任何一方面,均扣5分。⑶ 举例子、打比方和作比较三种说明方法,每缺一种扣2分。 ⑷字数不足与语言不通者,酌情扣分。

【试题解析】

这题侧重考查学生的说明能力。将语言运用的考查从叙述、描写延伸到说明,2013年的高考江西卷已经这样做了。设计说明性的表达题,一是应对说明的方法及语言有明确要求,二是要为考生找到比较合适的说明对象。相比较而言,后一点更难。本题要求说明“一种乐器”(由考生自选)的演奏方法与音乐特点,也许对爱好音乐的考生比较有利,而会给素与音乐绝缘的考生带来一些困难。但接受了12年的基础教育,如果仍是一个“音盲”,这本身就是不太正常的。更何况,即便自己不会演奏乐器,但至少也听过音乐,看过电视,对某一种乐器的“演奏方法与音乐特点”,亦不应一无所知。扩大一点说,我们本来就不应将自己的生活圈子仅仅限定在几张高考试卷之内;“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并不是21世纪现代人应有的生活方式。否则,就极有可能连几张高考试卷也适应不了。

(作者:南昌一中 施小民 责编:郑小宁)

数学

【试题】已知函数f(x)=x2+ax-aln(x+1)(a∈R)。

(Ⅰ)当a=2时,求函数f(x)的极值;

(Ⅱ)求函数f(x)的单调区间;

(Ⅲ)是否存在实数a(a

【考查目标】主要考查函数、导数、不等式、对数的基本知识,考查运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及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函数的极值、零点,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合理探究、推理论证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分类讨论、数形结合思想和创新意识。

【难点分析】

1.数学关系翻译成集合语言受阻

函数是数集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对应关系,形式化、符号化是其重要特征。集合语言作为近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可以简洁、准确地表述函数中两个变量的相互关系。因此,学生如果不能深刻理解函数关系式和集合语言的含义,要掌握它们之间的转化就会出现困难。

(1)函数f(x)=x2+ax-aln(x+1)(a∈R)表达式隐含了其定义域为(-1,+∞),这是许多学生极易出现的错误,一旦被忽略,求函数f(x)的极值和单调区间将全部出错。

(2)在第(Ⅰ)问中,学生一般都能求出:当a=2时,f ′(x)=x+2-=,但在求f ′(x)>0,和f ′(x)

2. 推理方法的掌握和应用受阻

推理与证明是数学的标志性思维方式,体现了数学思维的特征。学生能否运用合情推理去探索一些数学问题,并用演绎推理确认所得结论的正确性,是高考考查的重要目标。对于函数中的综合问题,学生往往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感到无从下手。

在第(Ⅱ)问中,学生一般能求出f ′(x)=x+a-=,并且知道要求使得f ′(x)>0和f ′(x)

第(Ⅱ)问正确的解答为:

①当-a-1≤-1,即a≥0时,由f ′(x)=>0,得f(x)的增区间为(0,+∞);由f ′(x)=

②当-1

③当-a-1>0,即a0,得f(x)的增区间为(-1, 0)和(-a-1,+∞);由f ′(x)=

综上,a≥0时,f(x)的增区间为(0,+∞),减区间为(-1,0);

-1≤a

在求解第(Ⅲ)问时,又有两个地方思维易受阻。

(1)学生运用分类讨论的方法,求出了第(II)问中函数f(x)的单调区间。但不能利用函数f(x)的单调区间的定义和性质,推出当a

(2)求出了当a f(0),从而不能准确解得最后的答案为a=--1或a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对以上难点多关注,做到心中有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就能收到好的效果。

(作者:南昌二中 陈 平 责编:蔡志敏)

英语

【试题】 阅读理解大题中的C篇

C

You own an iPad 2 and can’t decide whether to upgrade to the new iPad, which has improved Retina display, faster 4G LTE capability and better camera. How do you choose? Here are a few things to consider:

THAT’LL BE HOW MUCH?

The new iPad costs just as much as the old iPad, with a 16GB Wi-Fi-only model going for $499 at the low end and a 64GB 4G model going for $829.

GETTING A RETINA?

This isn’t a question of whether the iPad New is better than the iPad 2: It is. Rather, it’s a question of whether it’s worth your upgrade money. And that “worth” is most likely measured in how you value the new Retina display.

Yes, the resolution (分辨率) of the display has been doubled, and the number of pixels has been quadrupled(变成四倍的). But this is about more than specs. The new iPad’s display is not just one improved feature, but is rather the primary reason a customer would upgrade.

Ask yourself: How do you use your iPad now? If you use your iPad 2 mainly to check e-mail and browse the web, it might not be worth your upgrade money. If you use your iPad as a multimedia device, however, it is worthwhile.

THE SUN ALSO RISES

First, if you use your iPad as your primary e-reader, you should get the new model. One of the major shortcomings of the reading experience on the iPad 2 is that you’re always aware that you’re reading from an electronic screen. With the Retina display, it’s much easier to “trick” your eyes into believing that you’re reading from a printed page. The new iPad is a bookworm’s delight.

Second, the new iPad appears to be a tablet you can take out into the sun. Anyone who has tried to use the iPad 2 at the beach or at the pool knows that screen glare makes its use in direct sunlight all but impossible. The Retina display could change that.

The new iPad is nearly the same in form factor, size, thickness and weight as your iPad 2. It runs the same operating system with the same applications from the same App Store. You still can’t remove the battery, and you can’t expand the storage with an SD card.

66. Which one is NOT tru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 The new iPad has improved Retina display, faster 4G LTE capability and better camera.

B. The new iPad with a 64GB 4G model costs $829.

C. With the Retina display, you can read in the sun.

D. The new iPad is different from iPad 2 in form factor, size, thickness and weight.

67. What’s the function of paragraph 1 in relation to the passage as a whole?

A. To lead to the topic of the passage.

B. To provide reasons for buying a new iPad.

C. To summarize advantages of the new iPad.

D. To introduce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iPad.

68.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sentence in the last part of the passage mean?

A. You can use iPad 2 at the beach or at the pool in direct sunlight.

B. The electronic screen of iPad 2 won’t glare in direct sunlight.

C. It’s impossible to enjoy reading in direct sunlight by using iPad 2.

D. iPad 2 is popular among people who enjoy reading at the beach.

69. The writer may support that .

A. it will be well worth your upgrade money

B. the new iPad is better than the iPad 2

C. people who like reading may prefer iPad 2 to the new iPad

D. the iPad New has a larger storage with an SD card

70. The passage is mainly about .

A. things to consider before buying a new iPad

B. the features of the new iPad

C.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iPad 2 and the new iPad

D. the introduction of Apple’s new product

(答案:66. D 67. A 68. C 69. B 70. A)

【解析】优秀的阅读理解测试题中使用的材料均应直接从英文报纸、杂志或网络文章中精选,然后根据教情和学情稍做修改。其内容除紧扣教学需要外,还应具有时代特点;为使测试有一定的理解深度,选文的体裁应多用说明文或议论文。此题主要用于高中英语第二册复习的检测,而高中英语第二册中有一个重要的话题,即现代科技中的计算机。该文是一篇说明文,内容与此话题密切相关,且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此外,在结构上,高考英语阅读材料应有较多的长句或特长句,应有较复杂的句子结构。本文在这方面特点也很突出。由此可见,本题选材非常精巧和恰当。

根据高考英语考试大纲或说明,高考英语中的阅读测试要求可归纳为四大方面,即测试考生理解短文所给出的事实或细节等具体信息、理解主旨和要义、根据上下文推断词语的意义和根据短文给出的信息进行推理以得出合理的结论的能力。该短文的第66题就是测试对短文所给出的事实或细节等具体信息的理解(短文最后一段提示了答案);第67题是根据短文给出的信息进行推理以得出合理的结论(根据短文第一段与全文意义可推断出答案);第68题是根据上下文推断词语的意义(该句所在的段的意义提示了答案);第69题也是根据短文给出的信息进行推理以得出合理的结论(根据短文全文意思的倾向可推断出答案);第70题是测试对短文主旨和要义理解的(短文第一段提示了答案)。由此可见,该题测试的能力很全面,非常符合高考英语对该类试题的命制要求。

(作者:南昌市教科所 黄健如 责编:闵 芳)

政治

【试题】假设某国产品由甲、乙两家企业提供,售价为10元,2011年,甲企业生产500万件,乙企业生产400万件。2012年,甲、乙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都提高一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品的价格和社会总价值分别是( )

A.5元 9000万元

B.10元 9000万元

C.5元 18000万元

D.10元 18000万元

【解析】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借助数学计算题考查学生对价值规律原理的理解,是近年高考试卷的“必考项目”。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深化对价值规律原理的理解,必须正确理解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价值与价格的关系。我们知道,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但要准确把握这三者关系,结合本题所考查内容,还必须进一步弄清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即不管社会劳动生产率如何变化,商品价值总量不变,因为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本题是考查商品价值和价值总量的计算问题。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因为某国产品只由甲、乙两家企业提供,故甲、乙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都提高一倍,意味着社会劳动生产提高一倍,故2012年商品的价值量为5元。又因为其他条件不变,价值决定价格,故产品的价格为5元。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无关,故2012年商品价值总量与2011年相同,即(万元)。正确答案选A。

【启示】近年来,利用数学计算、函数图像考查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变量关系的试题层出不穷。此类试题不仅体现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还注重对学生理解知识、应用知识、迁移知识能力的考查,突出对学生学科知识综合素养的提升,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考查价值规律的这类计算题,解答时通常遵循以下三步:首先,找变量,即分辨题目中出现的劳动生产率是个别劳动生产率,还是社会劳动生产率;价值量是指单位商品价值量,还是商品价值总量。其次,定关系,即明确题中涉及变量之间的关系,是正比关系,还是反比关系。第三,求结果,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利用正反比关系列式计算,求出结果。一般计算规律是:正比用乘法,反比用除法;百分比前面是提高用加法,百分比降低用减法。

(作者:江西师大附中 罗亦奇 责编:邵新平)

化学

新课标高考化学卷,总是含有一些“陌生知识”,而且比例越来越重。怎样做好这类试题?还得要讲究一些方法。

一、坚信基础知识,用已有知识做题

如果试题中有“陌生知识”,学生在处理相应问题时“信心明显不足”。下面看一道题目。

【试题】(7分)A、B、C、D、E五种溶于水的物质,其溶质分别由下列十种离子所构成(物质间不含相同离子)。

[阳 离 子 Na+ Ag+ Fe3+ Al3+ Ba2+

阴 离 子 OH- CO32- Cl- NO3- SO42-]

(1)各取1mol/L 的A、B、C无色溶液3mL,分别进行如下实验,请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并填写到相应的表格中:

[\&逐滴加入的溶液\&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A溶液\&氨水\&先沉淀后溶解\&A为 (填化学式)溶液\&B溶液\&酚酞溶液\&变红,红色较深,但振荡后变为无色\&B为 (填化学式)溶液\&C溶液\&酚酞溶液\&变红,红色较浅,振荡后仍然为红色\&C为 (填化学式)溶液\&]

(2)试设计简单的实验确定无色D溶液中的溶质成分(所用试剂可以任选):

(3)有学生说“1mol/L 的E溶液中,其阳离子不用任何实验就可以确定”。请你判断其正误并说明你的理由:

命题老师在“命题意图”中是这样叙说的:“离子推导是常规试题,但含有‘陌生知识’的同时,学生的思维还能不能顺畅?对教学与学习有何启示?试题从‘开放性程度和探究性深度’两个角度进行命制。探究性主要体现在两点:第一是有学生‘不懂的现象’介入,这是 ‘探究性’考察的一个特征,也是学生探究常常会碰到的问题;第二是设置了对实验的预测环节,利用知识进行合理的推理。”考试的结果是(以普通中学为例)与“命题意图”预测的基本一致。

[题号\&满分值\&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作答人数\&得分率%\&满分率%\&零分率%\&标准差\&难度\&区分度\& 18\& 7.0\& 7.0\& 0\& 1.44\& 487\& 0.50\& 2.05\& 38.81\& 1.63\& 0.21\& 0.33\&]

我们的做题方法很简单:先利用已知知识判断――等浓度的B、C溶液都有碱性,经过推理得到NaCO3和Ba(OH)2。利用现象“变红,红色较深”、“ 变红,红色较浅”就可以判断B是Ba(OH)2,C是NaCO3了。“振荡后变为无色”是一个干扰信息,起到一个干扰的作用。高考试题也有这种出题的方法。

答案:(1)AgNO3 (1分) Ba(OH)2 (1分) NaCO3 (1分)

(2)用试管取D溶液少许,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如果有沉淀,则D为Al2(SO4)3,如果没有沉淀则为AlCl3。(2分,其他简单合理答案也给2分)

(3)正确。(1分)

根据题意可知,五种溶液中一定含有Fe3+,而A、B、C、D皆为无色溶液,所以E溶液中必含有带颜色的Fe3+,以及由铁离子水解产生的氢离子。(1分)

二、从量的角度去理解“陌生知识”

陌生知识更多的时候是从定量角度去理解的,这也是高考试题一贯命制方法。下题体现了这种命题风格。

【试题】(10分)高纯度锰酸锂(LiMn2O4)是锂电池重要的正极材料。

(1)工业上有一种制取高纯度锰酸锂的方法如下:

①由硫酸锰与K2S2O8溶液常温下混合一周,慢慢得到球形二氧化锰(MnO2)。请写出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②过滤、干燥得到球形二氧化锰,再与氢氧化锂750 ℃共热5小时,得到锰酸锂。请写出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氢氧化锂容易与二氧化碳反应,工业上常用碳酸锂代替。

把分析纯碳酸锂与电解二氧化锰两种粉末,按物质的量1∶4混合均匀加热。

①升温515℃时,开始有CO2产生,同时生成固体A,比预计碳酸锂的分解温度(723℃)低得多。原因是

②升温566℃时,产生另一种气体X,X恰好与CO2物质的量相等,同时得到固体B。请写出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③升温720℃时,A、B反应,固体质量逐渐增加,当质量不再增加时,得到高纯度的锰酸锂。请写出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从化学的角度获取定性定量信息,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得出以前没有得出过的结论。每年新高考都有这种“反映化学特征”的“书写陌生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考题。本题以“高纯度”为要求,第(1)小题为定性思考,第(2)小题为定量思考,较隐蔽地考查学生利用知识推理、创造的能力。化学用语,一直都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对象,每年的分值也很高。若从知识的视角看,2013年保持了去年的命题风格,凸显了“化学用语”的应答形式,赋分51之多。“参考答案”中有25处需要填写试剂名称、化学式、结构式、电子排布式、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反应方程式、电极反应,其中要求书写的反应方程式有16个,远比去年要多。本题考试分数如下(以普通中学为例):

[题号\&满分值\&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作答人数\&得分率%\&满分率%\&零分率%\&标准差\&难度\&区分度\& 21\& 10.0\& 10.0\& 0\& 1.06\& 487\&1 0.62\& 1.03\& 67.56\& 1.91\& 0.11\& 0.27\&]

本题是制取“高纯锰酸锂”,所以反应一定是恰好进行的,生成物唯一固体就是锰酸锂。按照这个理路本题的难点就不攻自破了。第(1)题常规题,不难。第(2)题充分使用与数据有关的三个信息:“分析纯碳酸锂与电解二氧化锰两种粉末,按物质的量1∶4混合均匀加热”、“ 产生另一种气体X,X恰好与CO2物质的量相等,同时得到固体B”、“ A、B反应,固体质量逐渐增加,当质量不再增加时,得到高纯度的锰酸锂”。方程式基本可以做出来的话,就只能属于简单计算题了。不信你做一下试试?

答案:(1)①MnSO4+K2S2O8+2H2O=MnO2+K2SO4+2H2SO4(2分)

②4LiOH+8MnO2 [750℃] 4LiMn2O4+2H2O+O2 (2分)

(2)①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加快了碳酸锂分解(2分)

②4MnO2 [566℃] 2Mn2O3+O2 (2分)

③2Li2O+4Mn2O3 +O2 [720℃] 4LiMn2O4 (2分)

(作者:南昌外国语学校 张秀球 责编:蔡志敏)

生物

【试题】 柑橘果实果皮色泽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为探明柑橘果皮色泽的遗传特点,科研人员利用果皮颜色为黄色、红色和橙色的三个品种进行杂交实验,并对子代果皮颜色进行了调查测定和统计分析,实验结果如图。 若单株收获实验丁F1红色柑橘自交后代F2中红色果实的种子,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得到一个株系。观察多个这样的株系,则所有株系中,理论上F3果皮均表现为红色的株系占

A.1/5 B.3/8 C.1/7 D.1/6

[甲:黄色×黄色F1黄色

乙:橙色×橙色F1橙∶青色=3∶1

丙:红色×红色F1红色∶橙色∶黄色=1∶2∶1

丁:橙色×红色F1红色∶橙色∶黄色=3∶4∶1]

答案:A

【命题意图】 本题以柑橘果实果皮遗传为情境,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知识内容,着重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理解及综合知识能力。

【解析】 由题中信息推知:柑橘果皮色泽的遗传受两地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其中红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_B_, 橙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_bb和aaB_, 黄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 实验丁F1红色柑橘基因型有AABb∶AaBb=1∶2 将实验丁F1红色柑橘自交,后代F2中红色果实的种子所占全部F2的比例为1/3×3/4+2/3×9/16=30/48,要使F2红色柑橘自交得到的F3果皮均表现为红色,刚F2红色柑橘必须为纯合子,F2中红色果实的种子中纯合子占全部红色果实的种子的比例为1/3×3/4×1/3+2/3×9/16×1/9=1/8,因此所有株系中,理论上F3果皮均表现为红色的株系占1/8÷30/48=1/5。

(作者:南昌二中 付小华 责编:蔡志敏)

上一篇:微波消解 13期 下一篇:容礼考述 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