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阅读方式变革看数字化图书馆建设

时间:2022-08-06 05:48:14

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阅读方式变革看数字化图书馆建设

【摘要】网络环境下,大学生阅读方式发生重大变革,而当前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却出现缺乏建设理念、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滞后、馆际之间缺乏合作、缺乏高素质馆员等问题,必须通过树立科学的数字化建设理念、建立标准化的系统规范、协调馆际发展、加强教育培训等方式加以解决。

【关键词】网络环境;阅读方式;数字化图书馆

21世纪以来,网络进入人们的视野并逐渐走向成熟,对纸质阅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正如尼葛洛·庞帝所指出,在电脑和数字通信呈指数发展的道路上,人们正在奔向突发性剧变的临界点。阅读变成一种由点到线再到面的信息提取过程。新媒体所带来的网络信息不断膨胀,电子图书、数字杂志、网站、微博、播客等新兴的阅读方式反复验证着资讯的摩尔定律。本文将以这场阅读革命中的生力军——大学生为对象,希望对其阅读方式的变革有更全面的思考,进而探析网络环境下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问题。

一、网络环境下大学生阅读方式的变革

(一)数字阅读接触率强劲增长

根据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的结果,2010年我国18周岁~70周岁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32.8%,比2009年的24.6%增加了8.2个百分点,增幅为33.3%。我国18周岁~70周岁国民中有23.0%的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比2009年的14.9%增加了8.1个百分点;3.9%的国民在电子阅读器上阅读,比2009年的1.3%增加了2.6个百分点;18.1%的国民通过网络在线阅读,比2009年的16.7%增加了1.4个百分点。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中,电子阅读器的接触率增长幅度达到了200%,增幅最大。由此可见,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和电子阅读器阅读已成为以大学生乃至全体国民的主要阅读方式。

(二)呈现出泛读化和娱乐化的趋势

伴随着素质教育进程的不断深入,大学校园里出现了多元化的读书氛围,跨专业阅读、实用性阅读、可操作性阅读成为了大学生阅读的主流。网络信息的丰富多彩和无限性,以及检索、复制、存贮的便利性正好吻合了大学生这一阅读需求。迅雷、电驴、快车等下载工具的出现使得大学生获得海量免费学习资料的愿望得以满足。百度文库等在线数据库的兴起更使得当代大学生能轻易的获得跨专业、跨学校、跨地区甚至跨国的各种信息资料。正是由于网络可以不受版面和时空的限制,迅速的将海量的信息整合、汇总,当代大学生开始习惯于在网上读书看报,使得读书成为一种“泛读”过程,精读越来越少,思考也越来越少。

一些网站和出版部门为了迎合这种“泛读”的需要,有意识的开始上线和编辑出版一些精编、速读类的图书和一些经典著作的缩略本和导读本,甚至是一些“戏说”经典的书籍。大量快餐式的电子书籍使得大学生不自觉的疏远了充满思考的阅读,偏离了通过阅读获得知识、获得营养的初衷,使得大学生阅读呈现出另一重要趋势——娱乐化。有一项抽样调查显示,有80%的大学生未完整读过中国四大文学名著,取而代之的是“水煮”、“鸡汤”、“奶酪”之类的充满娱乐倾向的书籍。

(三)阅读习惯和思维进程的改变

在传统的阅读模式中,书籍是大学生事先选择好的,大学生对书籍具有先验的、整体的认识。但网络搜索引擎的出现颠覆了大学生的这种阅读习惯和思维进程。尤其是Google图书和百度文库等在线数据库的出现,使得数百万册图书全部数字化,读者只需要输入一个简单的词语就可以获得数百页的图书:阅读变成了一种由“点”到“线”再到“面”的信息筛选过程。但在这个信息筛选过程之初,大学生并不十分确切的知道自己的阅读内容,而需要通过关键词(点)的索引获得一系列的搜索结果(线),再从这一系列的搜索结果中筛选出符合自身需求的一些有益信息(面),进而对这些信息进行阅读。甚至在很多情况下,大学生连自己要读什么、想读什么都不知道,只是通过泛泛的浏览来确定阅读内容。

二、当前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阅读方式的变革是社会、经济、文化、历史、媒介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不可逆转的。变革既然已经到来,理性的选择应当是正视其存在,积极的做出调整和应对。但由于当前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赖于传统图书馆建设所积累的经验,对大学生不断变化的阅读需求缺乏跟踪研究,仍然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信息推送服务固步自封

“信息推送”是指依据一定的技术标准和约定,自动从信息资源中选择特定的信息,并通过一定的方式有规律地将信息传递给用户的一种技术。它要求图书馆根据读者的特点,主动将个性化的信息推介给特定的读者。当前,大多数数字化图书馆的信息推送服务仍局限于单纯的网站公告或邮件通知的方式,对近年来在大学生中逐渐兴起的手机阅读和电子阅读器阅读应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信息推送服务缺乏深入调查和分析,基本忽视了该领域的信息推送服务。此外,许多图书馆所推送的数字化文献不仅内容陈旧、缺乏可读性,大多还与手机和电子阅读器的文件格式不兼容,无法利用满足大学生利用新兴数字化载体进行阅读的需求。

(二)导读服务工作流于形式

对大学生阅读中出现“泛读化”和“娱乐化”的趋势,应当辩证的来看待:既应看到大学生眼界广阔、思维活跃的一面,也要正视“浅阅读”对思维能力的腐蚀。因此,图书馆应积极做好导读服务工作,使大学生向着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方向发展。但目前许多数字化图书馆的导读服务都流于形式,无法真正实现引导大学生阅读方向的目标,主要表现在:导读内容过于浅显,缺乏深度,经典文献缺位;信息资源导航工作混乱,网络资源的搜集具有盲目性,大学生无法通过导读服务找到感兴趣的文献资源;导读方式刻板,缺乏灵活性和时代感,缺乏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导读服务缺乏个性,没有体现出高校图书馆应有的深刻和理性,无法引导大学生跳出阅读“娱乐化”、“庸俗化”的窠臼。

(三)OPAC系统可操作性差

随着大学生阅读习惯和思维进程的改变,网络搜索引擎在大学生阅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搜索引擎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大学生可获得的信息资源的广度和深度。但目前数字图书馆的OPAC系统可操作性较差,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的信息需求。同谷歌、百度等商务搜索引擎相比,OPAC系统的界面设计过于繁琐、冗长,缺乏对重点信息的标注和强调,从而影响了大学生对高质量电子文献资源的搜寻。

(四)虚拟咨询服务严重缺位

虚拟咨询服务是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情报界向读者提供的一种以网络为基础,连接用户和信息专家,采用E—mail或网上对话等实时的或非实时的方式向用户提供参考咨询服务,可以使读者享受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个性化服务。出色的虚拟咨询服务不仅是导读服务的有益补充,也可以弥补OPAC系统的不足,指导、帮助大学生提高阅读质量,读到更多优秀的书籍。但目前,大多数数字化图书馆并未意识到虚拟咨询服务的重要性。虚拟咨询服务在许多数字图书馆都处于缺位状态。

三、对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对策的思考

(一)创新信息推送形式

在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过程中,应当正视大学生数字阅读接触率增长的趋势,积极创新信息推送形式,采取符合大学生阅读需求的方式推送信息:通过彩信、微博、电子手机报等多种形式向大学生手机发送信息,使大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及时获得资源信息;积极转换电子图书格式,使其与大学生喜欢使用的电子阅读器相互兼容,培养大学生对电子图书馆的阅读兴趣。

(二)改进导读服务工作

一是利用图书馆网站编织导读书目,积极搜集有品位、有深度的书籍介绍给读者,引导大学生阅读经典图书,逐步大学生深度阅读的习惯。二是建立科学的网络导航系统,按照专业搜集高质量、有价值的网络资源,对网络资源进行深层次的开发。三是同有威望的教授合作,定期在网站上开展读书沙龙活动,相互交流读书心得,提高读书品味。四是通过图书馆的BBS同大学生展开交流,通过聊天的形式开展导读工作。

(三)完善OPAC系统

关注OPAC系统存在的缺陷,简化界面设计,丰富检索策略,提高该系统的可操作性和信息获取量,使之在当代大学生阅读活动中发挥支柱性的作用。

(四)建立虚拟咨询服务

首先,应当在图书馆的主页上设立专门的读者提问区域,对大学生在使用数字化图书馆过程中遇到的代表性问题予以答复。其次,应当利用多种网络通讯工具如QQ、MSN、微博、电子邮件等同大学生展开交流,积极推介新书、好书的信息、馆藏信息以及图书馆各种动态。最后,在图书馆BBS上设立专区,引导大学生对热点书籍进行讨论,相互交流读书心得,还可以就图书馆应提供哪些数字化图书征求大学生的意见,实现数字化图书馆的科学管理。

参考文献

[1]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胡泳,范海燕,译.海南:海南出版社,1997.

[2]张索霞.“推送”技术与图书馆信息推送服务的实现[J].现代情报,2004(11).

[3]丁申桃,许萍华.网络环境下新的服务方式——虚拟咨询服务[J].图书馆学刊,2004(1).

[4]李小青.网络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资源管理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9(1).

[5]沈弘.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改造的探讨[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7(3).

[6]陈瑶.从国民阅读的数字化趋势谈图书馆数字化建设[J].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1).

作者简介:韩一静(1959—),女,河南郑州人,郑州师范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学。

上一篇:五年制高职电子类毕业生就业质量调研 下一篇:精品课程应用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