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平的视角谈中考体育

时间:2022-08-06 04:59:52

从公平的视角谈中考体育

摘 要:体育纳入到中考的行列后被重视的程度有所增加,但依然走不出应试的怪圈。尽管教育主管部门已经很努力,但仍然会出现一些问题。从公平的视角出发,论述了公平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以及教育与公平关系,进而分析了中考体育透视出的一些不公平现象。

关键词:公平;体育;中考体育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4.05.013

一年一度的中考体育已经落下了帷幕,喧闹的操场也已经恢复了宁静,但我们的思绪确久久难以平静。应试教育这么些年来几乎成了“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人们一谈到它批评之声就会不绝于耳,体育成了中考科目中的一员,自然逃脱不了应试的命运。体育适合不适合用于终结评价的考试、体育考试中存在哪些问题以及如何解决、如何让体育走出应试的怪圈等等都是我们应该去好好反思的。

社会上对于考试尤其是高考和中考中的不公平现象其实讨论已经很多了,如高考中的“移民”现象,某些地区中考中貌似解决教育公平的指标生现象等等,对于本来已经饱受公平质疑的应试教育,体育再掺和进来以后如果新增了一些不公平,那教育的效果将会适得其反。初中生,尤其是初三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等形成的关键期,同时又处于青春叛逆期,他们在看到一些不公平的现象,尤其是自己遇到一些不公正的事情时可能会产生很大的情绪波动,甚至产生一些过激的行为和逆反的心理,不仅不利于自身的健康成长,对社会的发展也不利。

1.公平与体育

追求公平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美国科学家曾经做了一个关于卷尾猴对公应的实验,实验开始研究人员将礼券发给每个卷尾猴,当卷尾猴把礼券递给研究人员时,研究人员就将黄瓜给它以奖励和刺激,结果95%的猴子都非常配合而且心满意足的享受黄瓜;后来研究人员将卷尾猴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仍以黄瓜奖励和刺激,而另一组却是新鲜的葡萄,结果原本高高兴兴接受黄瓜的那一组看到另一组是甜甜的葡萄而自己得到的是淡而无味的黄瓜后,认为是受到了忽视和歧视,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于是就不愿意接受黄瓜,有的甚至发脾气,有的则罢工,不再返还礼券。通过这个实验科学家发现,渴望公平是动物的天性和本能。人是高级动物,对公平的追求更是如此。美国的《幸福》杂志对此曾做过一个调查:在你和对手之间竞争时,你最渴望得到的是什么?结果在发出100份后收回的99份问卷中都作出了同样的选择,那就是公平。由此可见,人们对公平的追求与渴望。

2000多年前孔子说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以及1000多年前何启说的“公者无私之谓也,平者无偏之谓也”,均对公平进行了阐述。公平是人类不懈的追求。自隋唐以来,考试这种甄别和选拔人才的方式一直被沿袭着,就是因为没有一种方式来替代它,相对来讲它还是比较公平合理,它使大山里的孩子有机会走出大山,它使每个人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教育学生尤其是学生个性与品质的养成上具有独特的作用。体育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尤其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究其原因就是它在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的同时体现的是公平、公正,它在成绩的评定上采用的是时间、距离等天然的尺度,竞赛的规则为运动员、裁判员、教练员以及观众共同认可,人们可以在整个体育竞赛中耳濡目染和亲身体验到它的实事求是、公正无私,这迎合了人们追求公平公正的心理,也正是在这一点上体育和用于选拔的考试有着惊人的相似。所以体育被纳入中考后如果能充分体现其公平公正,就可以与选拔性的考试相得益彰,形成正能量,否则会适得其反,使本来就饱受公平性争议的考试更加“雪上加霜”。

2.中考体育中透视出的不公平现象分析

体育被纳入到中考的内容以后,国家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一直非常重视和努力,力争把它组织得科学合理,公平公正,所以相对来讲还是很好地体现了公平性。但鉴于社会、人性、教育、体育等的复杂性,不可避免地也出现了一些不公平的现象。

2.1为“难兄、难弟”鸣不平

教育上要促进学生包括德、智、体、美、劳等的全面发展,同时教育上要实施素质教育,因为音、体、美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上具有独特的作用,所以尽管音、体、美课程一直是学校教育中的小三门,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总是成为被排挤和占用的对象,但它们都是教育部规定必须开设的课程。同样是学校教育中必须开设的课程,凭什么把体育纳入对学生影响非常大的中考,而对音乐和美术置若罔闻呢?这对本来已经“境况不佳”的中学音乐和美术教学更是“雪上加霜”。不过换一个角度来看,其实体育纳入中考后对体育课程的发展未必是好事,社会上已有不少批评的声音,如把体育课上成了训练课、体育教学的严肃性受到影响、体育课上的内容每次都是中考的内容显得枯燥无味等等。言下之意就是也有部分人对把体育纳入中考持质疑的态度,同时他们也许还会问,同样是学校教育中必须开设的课程,为什么音乐和美术没有被“应试”而体育要被“应试”呢?

2.2对学校体育的不公

初三学生的体育在中考前与中考后出现了“冰火两重天”的现象。考前,操场上人头攒动,学生、体育教师、班主任甚至校领导都积极参与其中,学校体育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考试后,学生都到教室里“勤学苦练”去了,不但课外体育活动被叫停,而且作为必修课的体育课也被其它文化课所占用。推行中考体育的初衷是为了增强学生体质,进而培养孩子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总以某种固定方式行事,人便能养成习惯”,很显然这样“朝三暮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对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是很不利的,这不仅与中考体育推行的初衷相悖,而且与教育部提出的“学生每天活动一小时”的要求相左,裸地展示了应试教育的本来面目,所谓的素质教育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这种认识上的错位和监督上的缺失使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应有地位没有得到体现,学生的体育权利也遭到了剥夺。

2.3 对特殊考生处理有失公平

江苏省泰州市中考体育方案中规定:不能正常参加学校的体育课、体育活动,确实丧失全部考试项目运动能力的残疾考生(或重大疾病考生),可申请全部免试,体育考试成绩按满分计入毕业升学总分;确实丧失某些运动能力而不能参加某一类项目考试的考生,可申请免试某一类项目,其成绩按该类项目的满分计入总分。这样就会带来这样一个事实:只要证明材料齐全,身体有残疾或重大疾病的人,体育成绩能拿到满分,而身体正常健康的人、不断孜孜以求、奋力拼搏的人体育成绩反而不一定能得到满分。这让以身体实践为主要特征的体育“情何以堪”!这也显得太不公平了。虽然从人道主义的角度出发某些方面他们确实应该受到照顾,但在应当公平公正的选拔性考试中是否应该照顾我们认为值得商榷,而且这又给腐败铺设了温床,留下机会。

2.4 作假现象严重,有失公允

在各种利益的驱动下,体育竞赛、考试出现了很多丑陋的现象,如兴奋剂的出现、“黑哨”的出现、高考中假运动员的出现、虚报谎报年龄等等。中考体育在分数利益的驱动下也难以幸免,如有的学生抱着“赌一把”的心理,吃兴奋剂、喝“兴奋剂”饮料,找人替考等,还有的家长找人给学生做假的患病证明申请免考等等,这些对于中规中矩、安分守己的同学来说是很不公平的,而且助长了不正之风的蔓延。

体育成绩的作假现象还体现在一些学校上,学校之间升学率的比拼是非常激烈的,因为它关乎着学校的声誉。体育虽然纳入了中考,但其所占的分数毕竟是很少的,占大头的还是一些文化课,所以学校不会“抓住芝麻,丢掉西瓜”。但也不能让体育拖学校的后腿,所以有的学校就开始做“工作”了,一方面体育成绩中学校打分部分并不跟学生平时的体育学习和课上的表现挂钩,而是绝大部分打满分,有的学校甚至全打满分,这对平时认认真真上课、体育成绩优秀的学生来说是很不公平的;另一方面,有的学校甚至在统一考试时,通过“公关”使得本校学生在考试时的尺度相对松了很多,从而导致不同的学校考试标准不同,有的学校非常严,而有的学校则放水现象较严重。学校没有起到教书育人作用,这样的“口是心非”、“言行不一”对学生的影响是颠覆性的。

2.5 必考唯一,选考难选,有失公允

对体育中考的内容教育部没有作统一的规定,而是提出了一个宏观的指导意见后让各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不同的地方在项目的设计和内容的选择上不尽相同,但基本上都是由必考项目和选考项目组成,但均不同程度地凸显出了必考项目唯一、选考项目难选的问题。如江苏泰州体育中考是由一个必考项目和2个选考项目共3个大项组成。必考只有一个内容,就是男生1000m跑和女生800m跑,考查的是速度耐力素质,显然,这对“豆芽型”的考生非常有利,而对“胖墩型”的考生非常不利。既然是考查身体素质就要兼顾不同的群体,后者耐力素质虽然不行,力量素质一般都不错,但他们却只能考“短”,不能选择自己的“长”处,有失公平;选考项目则可选内容很少,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尤其是某些有特长技能的学生,不能选到自己钟爱的项目。如泰州的技能类选考只有篮球运球、排球垫球、足球运球三个,这对于没有什么体育技能储备的同学影响也许不大,但对于一个从小就练习乒乓球、羽毛球或其他项目的学生,到初三其技能水平应该已经不错了,但在考试时却选择不到自己的特长来考,只能舍“长”取“短”,有失公允。

2.6项目难度系数的确定很难公平

同一个地区文化课的考试,难和易对学生来说影响不大,因为大家都使用同一张试卷,卷子的难度系数相同。而对于体育中考,难度系数的确定是一个比较难的事情。这首先表现在同一项目的不同性别间很难平衡,也就是同一项目男女生的评分标准很难一致。如某地区有一考生反映在实心球的投掷中,男生的标准过高,导致很多班男生没有满分的,而一个班的女生满分的人都在十个左右,这导致了男女生间的不公平;其次还反映在不同的项目之间,尽管分值相同,但同一分值下不同项目的难度系数是很难保证一致的,因此就会出现如有的考生所反映的有项目好考有的项目难考的现象,考生就会为了分数而弃“难”就“易”,放弃自己的强项。比如江苏泰州一考生从小喜欢打篮球,篮球打得好也是全校有名,但在中考技能类项目选择时却选择了排球而非篮球,因为他觉得排球更容易拿满分。所以对于不同项目间难度系数的确定不能想当然,应体现出严谨的科学性,否则不仅反映出体育的知识性缺失,同时也体现出对一些同学的不公。

学校教育的任务是教书育人,教书是一方面,更重要的应该是育人。我国的教育目的提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试想如果学校教育出来的学生素质不高,品性一般,国家还能建设和管理好吗?“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说明教育的长期性的同时更反映了教育的复杂性,其复杂性很重要的一点就体现在育人上,因为教育的对象是有头脑、有思想、有个性的学生,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仅要遇到不同的老师,而且要经历各自的不同社会现实。不同老师的思想、学识、为人对学生的影响都可能不同,同时又要面对各自不同社会现实的检阅和洗礼,种种矛盾的出现与斗争促使学生自己去思考和判断,进而形成对相应问题的认知。在物理学上我们知道,对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不在于力的多少与大小,关键在于“合力”的大小与方向。在育人上也是如此,如果各方面共同努力形成“教育合力”的话效果就会很好,否则就可想而知了。公平教育是育人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培根曾经说过:“一次不公正的裁判比多次不平的举动为祸尤烈。因为这些不平的举动不过弄脏了水流,而不公的裁判则把水源败坏了。”中考是学生升学之路上很关键的一次比赛,如果裁判得不公,对学生的影响可能是终身的,这不仅仅体现在“教书”上,更体现在“育人”上。

参考文献:

[1] 潘绍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6).

[2] 喻坚.中考体育加试问题及其思考[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3,9.

[3] 杨强. 学校的体育考试实乃无奈之举[J]. 中国学校体育,

2007,5.

[4] 顾伟清.体育中考后的“软肋”令人担忧[N].中国教育报,

2010 -5 -12

(泰州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上一篇:选择示范动作难度应考虑学生的心理感受 下一篇:应聘教师如何增强说课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