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发展的意义和对策分析

时间:2022-08-06 02:40:56

绿色金融发展的意义和对策分析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行业在我国蓬勃发展。在现代的经济发展中,金融行业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经济发展中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的同时也促进了经济资源的优化。近几年内,国内外逐渐兴起绿色金融,绿色金融对于推进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作用。绿色金融模式也是金融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如何更好地发展绿色金融值得深入研究。本文从绿色金融发展的含义出发,根据绿色金融发展的意义提出其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绿色金融、发展、意义、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8-0308-01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资源面临枯竭,环境发生变化,如气候变化,水资源污染,空气污染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环境破坏现象,这些资源和环境的变化给社会的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不利于经济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的出现,为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提供了平衡点,为我国的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都可以实现最大化。

1 绿色金融发展的含义

从本质上来说,绿色金融与传统金融有一定的区别:其一,两种金融模式的侧重点不同,传统金融将资金的安全性和盈利性作为重点,经济效益是整个金融体系中的重点,对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等问题不够重视,而绿色金融的侧重点则是生态环境的效益,将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作为整个体系中的重点,绿色金融开展的金融业务要以环境保护为前提来考虑经济效益的增长,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其二,政策和财政支持是绿色金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要在技术和政策的共同支持下进行,同时生态保护具有较强的公益性,因此只有在政策和财政的共同支持下,商业银行才能够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绿色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2 绿色金融发展的意义

绿色金融的发展对经济效益的促进作用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在微观上,生产商和开发商在绿色金融引导下,根据自身优势进行资源利用和能源消耗,提高自身竞争力,实现利润最大化。大多数环境治理的经济效益需要进行长远的规划,不过合理的项目规划也可以在短期内收到经济效益。在宏观上,绿色金融的发展可以提升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上的认可度,使出口商品带有绿色附加值,保障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绿色金融的发展也是传统金融自身发展的过程。因此,绿色金融的发展不仅推进我国经济发展,也提升金融行业自身的竞争力,提高整体效率。

在绿色金融促进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效益的增加。绿色金融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社会财富,促进了就业,同时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而且绿色金融的发展使得曾经融资相对困难的环境友好项目得到改善,改变了过去整个行业的观念,有利于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的破坏,提高资源利用率。绿色金融以环境保护为侧重c,因此在绿色金融的运行过程中,考虑到环境影响,改变了以往“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保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金融促进生态效益的增加。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近些年来,环境问题日趋严重,水资源污染,大气污染,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等,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对于环境治理,国家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然而现阶段,很多环保项目有很多资金缺口,这种环保项目的资金缺口就可以由绿色金融进行弥补。同时对于资源的合理利用也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才能使资源得到合理的规划利用,减少资源浪费,这些需要绿色金融进行保障。对于能源问题,不仅仅在于现有资源的合理规划利用,也在于环保产业的新能源和新技术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就需要绿色金融进行资金支持,来保证能源问题的解决,在促进生态效益的同时促进了经济效益的增加。

总而言之,有效的信贷调控手段应该被绿色金融实现合理利用,引导社会资金流向,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同发展,保证我国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3 绿色金融发展对策

目前我国的绿色金融发展不是很完善,绿色经济体系尚未健全,没有足够的法律对强制性绿色信贷进行法律支撑,难以规避道德风险。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环境发展,迫切需要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促进我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同发展。因此对于绿色金融的发展对策提出几点建议:

首先,健全绿色金融的法律保障,提高财政与政策支持。适当地调整绿色金融相关法律法规,使得法律保障可以跟上绿色金融的快速发展,对绿色金融的发展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和支撑。在绿色信贷方面,要加强信贷监管力度,加强环境的监管,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同时也要提高相关财政和政策的支持,只有这样绿色金融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

其次,加强推进绿色金融的标准体系的建设。对于环评标准,应该制定适用于我国现状的相关标准,同时对于绿色信贷指南,也要根据目前绿色金融的发展现状进行制定,使得绿色金融的相关标准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现状。在进行金融机构信用评级考核时,要充分考虑该金融机构在环保产业方面的绩效,对上市公司制定环境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进行环评指标的考核,将绿色金融体系进行标准完善。

再次,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要做到及时共享。对于绿色金融体系的相关部门,如环保部门、金融机构、国土部门和发展改革等相关部门之间应该加强合作,做到信息共享,加强统筹协调,健全工作机制,通过联席会议、信息平台和企业征信系统等方式,细化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指南,积极为绿色金融发展做出贡献。

最后,改革资源型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形成反映市场需求、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是推动绿色金融和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目前国际市场的大宗商品价格一直处于持续低迷的状况,并且资本市场总体估值处于低位,现有的国际市场情况有利于资源型产品的价格改革。有利于促进绿色金融发展。

总之,现阶段我们要充分认识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发展问题分析,做好相关的制度标准制定,推进绿色金融发展。在相关人才培养方面,也应当加大力度,由政府主导,与各类的高校联合,开展形式多样的人才塑造模式探索,为相关行业的发展给予支持;相关教育部门应当将绿色金融课程纳入到实际的教学体系中。纵观世界上的各个发达国家地区,他们的做法基本上都是类似的。

4 结语

综上所述,绿色金融的发展促进我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在正确认识绿色金融的同时,要大力推进绿色金融的发展,增强整个社会对于绿色经济的认同,增强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共同推动我国绿色金融快速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保证我国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范少虹.绿色金融法律制度:可持续速发展视阈下的应然选择与突发构建[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

[2] 王青,葛察忠,秦昌波等.中国绿色信贷进展情况分析[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经济学分会2012年学术年会[C].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经济学分会,2012.

上一篇:电视综艺节目从全民娱乐到文化清泉 下一篇:内外控个性对培训效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