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心电图P-R间期变化的临床意义

时间:2022-08-06 02:26:25

探讨心电图P-R间期变化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P-R间期;心电图

P-R间期是指自P波起始到QRS波群起始部的一段时间。由P波和P-R段共同组成,代表激动由窦房结传至心房肌,经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及浦肯野纤维到达心室肌的总时间。正常成人P-R间期的正常范围为0.12~0.20 s,小儿各年龄组P-R间期随年龄增长而延长,最短为0.08 s,最长为0.18 s。P-R间期随窦性心率的增加而缩短,反之相应延长,这一特性在儿童中表现更明显。P-R间期主要反映了激动在心房内和通过房室结的传导情况[1],其变化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探讨如下。

1 P-R间期延长主要以P-R段延长为主

1.1 Ⅰ度房室阻滞 正常成年人≥0.21 s,或P-R间期超过心率最高值。阻滞水平可以发生在房室系统的各个部位,以房室结多见。此外,由于心房肥大,心房内阻滞导致的P波增宽,而引起的P-R间期延长,并非真正的房室阻滞,临床上应加以鉴别。

1.2 干扰性P-R间期延长 多种期前收缩产生的隐匿性传导,属于干扰现象。如房性心动过速时可以出现。

1.3 迷走神经张力增高 部分P-R间期延长者与迷走神经兴奋有关。阿托品药物试验心率加快后,P-R间期恢复正常, 说明为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所致。

1.4 房室结慢径路传导 房室结快径路阻滞,慢径路前传,P-R间期延长,部分患者伴有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史。

1.5 老年人一度房室阻滞比较多见,这反映传导系统的退行性病变。

2 P-R间期缩短实质为短P-R段的缩短

2.1 短P-R间期综合征 P波与R波有关系,P-R间期≤0.11 s,QRS波群正常,实际是由于P-R段缩短所致。

2.1.1 传统认为是一种变异型预激综合征,近年来随着心内电生理检查的广泛开展和深入研究,有人报道P-R间期缩短由房室结旁道引起的情况有:①房室结双径路,由快径路下传。②心房-希氏束旁道。③James束,即后结间束的延续部分,终止于房室结下部。

2.1.2 房室结的解剖结构短小 由于房室结发育短小,窦性激动通过房室结的时间短。

2.1.3 交感神经张力增高 交感神经张力高,使房室结传导时间缩短,不应期缩短而致。

2.1.4 加速的房室传导现象 这是电生理检查得到的结果。

2.2 预激综合征 典型的预激综合征:P-R间期<0.12 s,QRS波群时间延长,有预激波。

2.3 交界性节律 Ⅱ、Ⅲ、avF导联可见逆行P波,avR导联P波直立,P-R间期≤0.12 s。

2.4 干扰性房室脱节 心房率与心室率几乎完全相等,P波位于R波前,并无相关性。

短P-R间期多数为中青年人[2],考虑是否为该年龄段青年房室结构变异,或迷走神经张力高所致,尚需进一步观察。心电图出现短P-R间期,正常QRS波群,可有多种原因引起,无心动过速者一般不需要治疗,临床意义不大,临床医生应了解。

3 P-R段压低

3.1 P-R段下斜型压低 P-R段下斜型压低是由于Ta波向量使P-R段下移。T波为心房的复极波,振幅很小,正常心电图往往不易发现。心率增快时,T波向量使P-R段下斜型压低,生理情况P-R段下斜型压低≤0.05 mV,多为生理性的。

3.2 P-R段水平型压低 在心房心肌梗死的心电图中可出现P-R段水平型压低,但对应的导联P-R段抬高。心肌炎可出现P-R段移位,无对应导联改变。

3.3 心房肥大,复极向量扩大,也可使P-R段下降。

4 P-R段抬高

P-R段偏向P波向量的同一方向比偏向相反方向更有意义。P波直立时,P-R段抬高不论多少都有意义。P波与Ta波的偏移与心室肌梗死ST段偏移相似,是心房肌损伤电流的表现。

总之,P-R间期及P-R段的变化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为区分一些生理性与器质性心脏病,及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提供了重要信息。在临床工作中,医生应认真观察P-R间期及P-R段的细微变化,结合P-R间期与年龄、心率、神经的密切关系,以及其生理、病理的特点,结合临床,作出正确的诊断。

参考文献

[1] 黄宛.临床心电图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65.

[2] 卢喜烈.多导同步心电图分析大全.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584.

上一篇:婴幼儿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体会 下一篇: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用于开胸手术的临床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