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择日再死?

时间:2022-08-06 02:11:19

从9月15日开始,美发连锁企业东方名剪珠江骏景店内的电子显示屏上出现了一句话:“即日起本店一律不接待日本人和狗!”不仅是这家店,东方名剪全国70多家门店全都打起了反日的标语,只是有的店将后面那个“狗”字改成了“为日本人服务的人”,有的店则扯起红底黑字的横幅:“是中国的!”

东方名剪董事长卢庆东认为,自己这么干,是在“产业报国”。他同时还下令:所有门店使用的日本产品如资生堂等,全部下架一尽管这会对公司造成一定的损失,但是,“义不容辞。”

卢庆东觉得,他对于“产业报国”的分寸拿捏得很恰当,在他心目中,只要没有,那就都属于“理国”的范畴。

卢庆东文化水平不高,学历仅仅是小学毕业,“产业报国”这四个字,是他从培训班中学到的。“我们讲四句口号,”卢庆东说,“‘推动教导、兴我中华、产业报国、使命必达’。”

卢庆东口中的“我们”,指的是和他同期接受上海行动成功管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行动成功”)培训的数百位企业家。他们之间以“同学”相称,卢庆东有个颇富军事色彩的头衔:108期教导团团长。事件发生后,参加培训的企业家们群情激愤,微信群上一片喊打之声。卢庆东说,采取措施“产业报国”的,不止东方名剪一个,“只要跟日本有关系,大家都会(抵制)。”

像卢庆东和他的“同学”这样,爱国热情极其充沛且经常付诸行动者,在有过培训班经历的民营企业家中为数众多。他们大都年龄在40岁以上,白手起家,未曾接受过良好和完整的教育,在参加培训班之前,谈不上有什么信仰。是培训班的经历,让他们将做企业和振兴中华、报答国家这样的大词狂热地联系在了一起。中国最大的企业家培训机构聚成,其网页上这样介绍公司的使命:“帮助企业成长,富强我的祖国,为世界和谐发展而努力奋斗!”

卢庆东在接受采访时说:“企业的一切都是国家的。”湖北周黑鸭食品公司董事长周富裕表达过类似的意思:“这个企业不是我的,是我们民族的。”

他们并不是国企,而是实打实的民营企业。

和卢庆东一样,周富裕也有丰富的培训经验,他从2006年起参加各种培训班,行业三大巨头聚成、思八达和行动成功的课他都上过。他也将“产业报国”挂在嘴边。周富裕声称,要让鸭脖子代表中国走向世界,“不是说只有肯德基、麦当劳才能走向世界,我们中国的食品也要走向世界,也要让世界知道有个亚洲,亚洲有个中国。”

是不是有点过于高调,以至于显得有些不真实?

还别说,这些满口“国家”、“民族”的企业家还真不是光说不练。卢庆东这样在显示屏上抗日的不提,行动成功品牌总监陈刚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2000年11月,为了腾出奥运预留地,集美家具城接到海淀政府的拆迁通知,要求于2001年1月15日完成拆迁。同在五棵松拆迁地区的一些企业要求联合向政府讲条件、要补偿一这完全正当,但集美董事长赵建国决定,“为了国家的利益,集美坚决无条件地服从政府的拆迁工作。”最终,集美无条件拆除近60000平方米的建筑,没有向国家要一分补偿费。

108期总鹰王一这是赵建国在行动成功接受培训时的头衔。行动成功推崇所谓“鹰的重生”,强调企业应如老鹰一般在变革中求发展,所以将每期培训班中的班长一职称为“鹰王”或“鹰后”。

行动成功总裁侯志奎说,有位云南省的老领导,听了行动成功的课以后,拉着他的手说:“小侯啊,这本来是政府应该做的事,被你们给做了。”

说:“世上决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对于卢庆东这样的企业家来说,爱国是有益无害的。“爱国是一种能激起共鸣的东西,”卢庆东说,“我们做企业的,如果还吊在自己做老板的角度,那企业做不大,因为磁场不够,跟随的人觉得你的格局太小。你的格局大了,办企业是为了国家、为了,人类,那就会有很多爱国、有志的人,会被你吸引过来。有很多真正优秀的骨干,他们在你这里不是为了赚多少钱,而是看你老板这个人怎么样,通过你的价值观和使命感,来判断你能走多远。”

将日本人和狗拒之门外后,9月23日上午,东方名剪北京黄寺店迎来了国务院副总理和代市长王安顺、副市长程红等领导一行15人。在亲切视察后,握着卢庆东的手说:“年轻人,好好干!”价值

“培训班其实是给中国企业家进行了‘爱的教育’,”行动成功品牌总监陈刚认为,在一部分中国民营企业家的成长过程中,培训班扮演了这些企业家精神世界建构者和价值观塑造者的角色,因为他们刚进入培训班时压根不懂得什么是管理。陈刚说,所谓“爱的教育”,一方面是企业要爱国,这是必须高擎的旗帜;另一方面是指爱人,是企业家爱员工,员工爱企业。

行动成功总裁侯志奎说得更明白:“中国式管理,只能诉诸情感。”西方管理靠的是制度,但那一套在中国不太行得通,因为“中国人一缺乏契约精神,二没有,只害怕眼前看得到的惩罚”,中国企业建设企业文化,制度靠不住,只能从情感出发。

事实上,也只能从情感出发。因为讲理论、制度,培训班的客户们多半听不懂也不感冒。一位参加过多个培训班的老板告诉记者,他几年前就报了某著名大学的MBA班,但去了几次就不想去了’一来讲的都是理论,对他来说就像听天书;二来老师照本宣科,不像培训班的讲师那么善于调动学员情绪;第三他是带着企业存在的现实问题去的,渴望从老师那里马上得到答案,但往往会失望而归,而培训班的课程则非常实用,听一次课程,就像做一次小规模的咨询方案。

这位企业家向记者坦承,他离开MBA班还有一个原因:同班同学很多都是大企业家、体制内的企业家,他觉得话不投机,有点自卑;而在培训班,身边都是身份相仿的中小企业主,他觉得如鱼得水。

这正是中小企业培训行业的价值所在,是他们存在的理由。

在培训班灌输给企业家们的价值体系中,企业的终极目标是成为一个融洽和谐的家族,员工是家族成员,老板则是这个家族的族长;员工应当忠于企业,顺从老板,而老板的义务则是公平和仁爱一听上去很像是一个封建大家庭。

上一篇:猎杀,在本土 下一篇:湖南调查:温州金融改革综合试验对中西部地区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