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金流量表的分析及应用的探讨

时间:2022-10-13 10:38:44

关于现金流量表的分析及应用的探讨

摘要:本文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及应用进行了一定的探讨,首先对现金流量给出了基本概述,然后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给予了一定的阐述,最后给出了现金流量表的应用。

关键词:现金流量表;分析;应用

现金流量表作为企业对外报送的三大会计报表的其中之一,在财务专家以及证券分析师的群体中,有着 “真金白银”的美誉。信贷工作精细化管理程度不断深入,因此在信贷人员对客户评级、授信、用信、分类及贷后管理中,正确阅读和分析企业的现金流量表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对于投资者以及债权人而言,现金流量表可以作为分析企业的支付能力的工具,同时也可以作为分析企业偿债的能力,与此同时,对于企业对外部资金的需求情况,投资者以及债权人依然可以通过现金流量表来给出极其准确的判断。

对现金流量表进行仔细的分析,将有助于对企业本期及以前的备用现金的流入、流出以及结余情况有深入的了解,进而可以对企业当前以及未来的偿债能力正确评价,同时对企业当前以及未来的支付能力进行正确评价,也有助于提前掌握企业在财务的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对企业当期获得的利润的质量进行正确评价,同时对以前获得的利润的质量进行正确评价,最终实现对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进行科学的预测,现金流量表为这些提供了充分而且有效的依据。

一、现金流量基本概述

现金流量表是以广义的现金为基础。广义的现金主要有,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还包括现金等价物。现金等价物是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的现金且价值变动风险小的投资,通常购买在3个月或更短时间内到期或即可转换为现金的债券性投资均视为现金等价物。现金流量则包括现金的流入以及流出。现金流量净额则是指流入与流出的差值。

现金流量表通过现金的流入以及流出来对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经营活动给予一定的反映,同时可反映出投资活动以及筹资活动的动态情况。现金流量表是依据收付实现制的原则编制而成的,与此同时,资产负债表以及利润表则是以权责发生制的原则为依据的,因此资产负债表以及利润表不可避免的会包含一些主观成分,因而相对于资产负债表以及损益表来讲,现金流量表给出的现金净流量比更客观而且更真实可靠,因此以便于我们更透彻地分析问题。分析现金流量表,可以让我们很好地对企业的财务收支状况有个了解,同时也有助于加强企业的资金管理。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入,现金流量表揭示出的会计信息越来越得到报表的使用者的重视。与此同时,企业管理者更应注重对现金流量表中所包含的重要的财务信息进行深层次的挖掘。

对于会计报表使用者来说,现金流量表提供了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信息,有助于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企业获取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进行很好的了解以及评价,并以此为依据,对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给予一定的预测。通过对现金流量表的仔细的分析,现金流量表的使用者会对企业经营的现状有一定的掌握,同时对未来的现金流有所预测。

二、现金流量表的分析

在分析现金流量的数量和现金流量的增减变动时,应该与企业具体的经营、投资以及筹资活动结合起来。现金流量主要由三类活动产生,分别是经营、投资以及筹资。对于经营活动来讲,其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正常情况是正数。因为会计核算是建立在权责发生制的基础上的,因此企业实现的净利润与现金流量不统一的情况常常发生。当针对适销对路而且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来讲时,经营活动一般均可以为我们引入极其可观的现金增量;然而,一个企业仅仅销售规模大,但是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出超出现金流入,这种情况一般都是由于巨额的应收账款造成的。对于投资活动来讲,其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正常情况均是负数。因此,要想对公司的现金流量净增加额给予正确且适当的评价,就应该和上市公司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来进行分析,不能一概而论的认为增加了就一定好,减少了就一定不好。

如前所述,相对于资产负债表以及损益表来讲,现金流量表给出的现金净流量比更客观而且更真实可靠,但是在分析企业的现金流量时,与资产负债表以及损益表相结合是及其必要的。对于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来讲,其均是静态报表,它们仅限于对企业在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给出相应的反映,然而对于现金流量表来讲,其是动态报表,其能够对企业特定时期内的准确的现金流量的状况给出相应的反映。我们应该看到的是,对于任何单个的报表来讲,其所提供的信息统统是不完整的,因此要想对当期的现金收支信息进行准确的分析,把三张报表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极其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够对上市公司的资产的流动性、获利的能力以及风险作出相对更加准确的判断。

综上所述,对于现金流量表的分析而言,不能单纯的分析该报表,而应该与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相结合。下面我们将结合公司的经营情况、资产负债等情况对企业的获现能力、偿债能力以及风险进行分析。

1.获现能力的分析

对于获现能力的分析,具体的讲就是说利润的获现能力,也就是说利润为企业创造现金净流量的能力。在分析获现能力时,将现金净流量与利润额相比较是我们最常采用的方法。鉴于这类分析对报表使用者所具有的特殊的用途,这类分析又被我们称之为盈利质量分析。由此可见,盈利质量分析是对传统资产负债表的补充,同时也是对利润表盈利能力分析的补充。

2.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

流动比率经常是一个比较常见的被用来进行企业的偿债能力分析的指标。然而仅用流动比率这一个指标来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往往有一定的不准确性。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被称作为流动比率,能在一年内或者是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的资产被称为流动资产,许多流动性不强的项目均被称之为流动资产,呆滞的存货就是属于流动资产的范畴。流动资产虽然有资产的性质,但我们要认清这个事实,就是说流动资产不能再转变为现金,因此不具有偿付债务的能力。与此同时,不同企业的流动资产结构迥异,而且资产质量也大相径庭,由此可见,仅用流动比率这一个指标来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进行分析往往是有失偏颇的。

上一篇:漫画也社交 下一篇:商业模式的试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