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商无妨雅致 甘琦的图书生涯

时间:2022-08-06 12:47:47

从商无妨雅致 甘琦的图书生涯

甘琦与刘苏里的感情故事是朋友们不忍心却忍不住要讨论的话题。万圣书园从初创到成功以及后来的绝大部分时间里,他们俩既是配合默契的创业伙伴,也是相濡以沫的爱人。事业最艰难的时候,刘苏里为万圣在各大出版社之间穿梭“淘书”,甘琦在位于清华与北大之间成府路一条小巷里的万圣书园里开票售书――在朋友们看来,这仿佛卓文君当垆卖酒的重现。这段感情故事在最近告一段落。甘琦告诉朋友们:她与刘苏里实现了“自治”。朋友们不知详情也不敢细问,但无法不在背后交换唏嘘之情。

聊以令人安慰的是,他们共同的事业在继续。万圣书园是90年代中国第一家民营学人书店。甘琦与刘苏里1993年共同投下的60万元,今天已经变成年营业额500万元(1998年数字)的以万圣书园为龙头的一整套系统。

万圣书园的纯利是10%,年利润增长率平均保持在20%,这在普遍亏损的图书零售业是少有的。更值得注意的是,万圣在向书业的中游和上游拓展。从去年起,万圣斥资成立了广域图书有限责任公司(120万元投资)和万圣东方工作室(75万元投资)。前者发行图书品种上万,雄心是做成中国民营书业的一大配送中心,由刘苏里挂帅;后者则寄托了甘琦目前的主业:图书策划。新设机构年营业额以千万元计。

虽然股份比例正在变化之中,甘琦目前在万圣书园、广域公司、万圣东方工作室这三家机构中均是最大的个人股东之一,权益当以百万元计。

对甘琦来说,这样的结局充满了意外。

“当年之所以想到办万圣书园,是因为刚赚到一点easy money就觉得没劲了。碰巧刘苏里和我都喜欢书,说不如开个书店吧,就开了。一开始并没指望它赚多少钱,只想着不赔钱或是少赔一点就行。后来知道,不是这么回事。应该是怎么一回事呢?这一问,6年的时间就交给书业了。”甘琦对记者说。

1994年底,甘琦匆匆从美国回到北京。回来是为了救火。那是1993年10月31日创办的万圣书园的最低谷――亏损严重(相对于60万元的本金而言,一年亏掉10余万元不是小数字)、房东要加租(要从每年9万元涨到36万元)。开业一年的万圣挣下的只不过是一点学人书店的“虚名”,可是,在坚硬的房租面前,这又有什么用呢?在甘琦的指挥下,数十车书被运到了位于成府路的库房。万圣搬家了。

搬迁后来被证明对万圣书园来说是因祸得福。1995年初,库房变成了书店,万圣重新开张了,店面只有50平方米,老板加员工仅5人,但生意却奇迹般红火起来。甘琦记得,在北大贴海报的第一天,骑车寻踪而来的教师学生就塞满了小巷。“我们发现,无意中打通了和北大之间的文化血脉。”甘琦说。

尽管蜗居一隅,万圣常人声鼎沸。在陆续剔掉了儿童、生活、科技类等书籍之后,万圣把全部力量都集中在学术思想领域。这时,50平方米的小店日进斗金,一天营业额可达万元――而年租金只有1.2万元。名和利意外地并肩而至,万圣的黄金时代到来了。

万圣后来尝试了发展的多种可能。万圣音乐厅分店1996年2月开张。在此前后诞生的还有侧重艺术类图书的万圣书坊(1996年5月)和加盟连锁店重庆万圣(1998年2月)。再加上从1994年开通的万圣邮购系统和今年6月开通的万圣网站。目前万圣零售系统经营图书近2万种,图书存量超过400万元码洋,员工近30人,本部和分店营业面积300平方米。可以说,这些是万圣专业店模式、连锁和连锁加盟模式、无店铺模式方面的尝试和探索。

在万圣之后,陆续出现了风入松、席殊书屋、国林风等一批大型高品味的民营书业新秀,但像万圣当年名利双收的景像再没有重演。表面看起来,高昂的租金是主因。据记者了解,风入松在北大南门附近年租金是60多万元,年递增比例也不小,在王府井开分店时的年租金近百万元。

但是甘琦的想法不同,“万圣的成功是偶然。”她说,“万圣兴盛更深刻的背景实际上是80年代的精英文化在90年代中期的回光反照。但随着商业文化渐成主流,图书零售业精英文化的商业基础已经破碎了。就目前的书业的基础和整个社会环境而言,要做精英品牌,无论是‘大店模式’、还是直营联锁(音乐厅分店模式)、加盟连锁乃至俱乐部都很难成功。尽管万圣一直在关注其发展。”

怎么办呢?如果把文化理念和商业利益比成“鱼”和“熊掌”, 甘琦和她的合作伙伴从1997年就开始琢磨如何既顾“鱼”又不失“熊掌”了。

“假如说在1995、1996年我们是‘鱼’和‘熊掌’兼得,1998年以后,我们设计的战略就是‘鱼’和‘ 熊掌’分而得之。”甘琦介绍说,这个时候,万圣主要在两个方面着力:一是针对图书流通环节物流、信息流不畅的问题,万圣及其他股东投资120万元(股权变更后暂为万圣独资)操作广域公司,以万圣书园几年积累下来的全国性分销网络为基础,专攻图书的配送(业内称“中盘”);另一方面就是向图书出版策划进军。甘琦的图书策划工作始于1996年,第一个成果是与人民大学出版社合作出版的“网络文化丛书”。“现在这帮作者都成了IT传媒的大腕了。”甘琦说。

1998年4月万圣与友人共同投资75万元成立万圣东方工作室,甘琦既是股东又是策划编辑,目前已经策划了包括《新闻背后的新闻》、《尼克松私人谈话录》、《龙应台:这个动荡的世界》等十数种书。出版形式多是与出版社或书商合作。

至此,人们所说的“万圣”已经变成一个包括零售、总分销、生产各环节在内的“万圣系统”。甘琦现在的思路是:稳定零售,保持原有风格,但是商业发展空间有限,自负盈亏或略有盈余即可。在商业上主要发展广域公司和万圣东方工作室。甘琦说这两块将成为万圣系统真正的利润增长点。

除掉办事干净利落这一点之外,从商的经历没有给甘琦留下什么痕迹。在大多数人眼中,甘琦是漂亮、有才气、可惜有点清高的。她还是那个样子,会写文章,会做雕塑,能指挥四部无伴奏合唱。不时在中央电视台各种谈话节目中客串客串,也能使在场人士同时受到才智和美丽的冲击。 但是甘琦认为自已的内心已经不同了。“现在,我更尊重普通人的生存智慧和能力,因为这6年,我每天都是在非常具体甚至琐碎的工作中认真度过的。万圣增加了我的弹性。”

1988年北京大学毕业,曾任科技日报记者。

1993年参与创办万圣书园,首开“学人书店”先河。

1996年领衔策划国内第一套“网络文化丛书”。

1998年参与创办广域图书有限责任公司、万圣―东方工作室、万圣书园网上书店。并参与发起旨在推进思想学术建设的正则基金、赞助《学术思想评论》。

目前,除经营上述事业外,兼做某电脑教育公司首席策划、图书编辑、书评人和电视节目主持人。

上一篇:“机会”的价值:业绩的增长 下一篇:当金钱的盛宴曲终人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