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阑尾炎术后的临床效果观察

时间:2022-08-06 11:45:26

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阑尾炎术后的临床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阑尾炎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病例进行抽样,对3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护理干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急性阑尾炎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护理干预后,患者术后感染率为5.56%,患者满意度为94.44%,对照组患者术后感染率为27.78%,患者满意度为72.22%,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率与患者满意度具有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 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 护理效果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438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297-01

急性阑尾炎属于临床常见的急腹症,多见于青壮年人群[1]。急性阑尾炎的发病原因主要是因为患者阑尾腔梗阻、胃肠道疾病或细菌侵入蔓延至阑尾部分,如果患者饮食不当也容易出现该病。急性阑尾炎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强烈的右下腹疼痛,疼痛具有一定的转移性[2]。临床治疗主要以阑尾切除手术为主,不过术后极易并发多种并发症,影响患者术后正常工作与生活质量。针对常规护理效果不佳的现状,我院通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护理干预,取得了极为显著的成效。现根据我院急性阑尾炎患者临床护理干预治疗的效果进行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病例进行抽样,对3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8例。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病人及其家属同意后进行临床护理治疗研究。对照组急性阑尾炎患者年龄在20-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12±4.98岁;男性患者有12例,女性患者有6例,平均病程为2.54±0.36h;观察组急性阑尾炎患者年龄在18-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62±4.68岁,男性患者有9例,女性患者有9例,平均病程为2.36±0.65h。患者在一般资料上不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标准:①精神病史;②严重心血管疾病病史;③妊娠、哺乳期妇女。退出标准:①未按规定实施干预措施,无法判定疗效;②资料不全无法判定疗效、安全性;③严重不良反应、并发症,特殊生理变化等,难以继续治疗。(不良反应者纳入不良反映统计)。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治疗,即术前为患者介绍住院环境,术中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术后为患者做好康复性训练指导。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治疗。护理干预的主要内容如下:

(1)术前干预:由于急性阑尾炎属于突发性急腹症,患者在发病过程中会承受剧烈的腹部疼痛,而且手术治疗极为突然,患者极易产生恐惧、抵触、敌对的负面心理情绪。因此,医疗护理人员需要做好全面的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及时走出心理误区,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并与患者家属做好沟通,将急性阑尾炎相关知识与手术情况向患者及其家属阐明,消除患者及其家属的手术顾虑,积极配合医疗护理人员的手术工作与护理服务。

(2)术前准备:做好术前医疗器械的消毒处理,强化无菌操作。在手术前,尽量避免患者摄入食物与水,建立静脉通路,然后给予患者抗生素静注,避免出现手术感染。严格记录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脉搏、体温等,如果出现异常则立即通知手术室进行急诊手术治疗。

(3)术后干预:做好手术切口的抗感染处理,由于手术前患者不能进食,会降低患者机体的免疫力,而且术后患者也需要禁食一段时间,也对患者免疫力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极易出现感染的情况。如果患者切口附近出现红肿或不同程度的痛感,体温在3天内出现波动,则可能出现了切口感染。医疗护理人员需要定期对患者切口进行观察,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就需要扩大切口并清除异物,将脓液排出,充分引流。给予患者促肉芽生长药物,促进患者切口愈合。如果患者出现了便秘的情况,尽可能避免使用肥皂水灌肠或强泻剂治疗,降低患者肠道蠕动,以免出现伤口开裂的情况。治疗便秘时,尽量使用缓泻剂,促进患者排便。术后疼痛是急性阑尾炎手术后常见的问题,尤其是老年患者往往伴随有高血压、心绞痛、冠心病等情况,如果疼痛未得到及时的缓解,极易引发其他严重的病症。因此,医疗护理人员可以通过与患者聊天等方式转移患者注意力,降低痛楚,必要时可以给予患者镇痛药物治疗。待患者排气后,可以指导患者摄入一定量流质食物,后期可以指导患者摄入软食或者半流质食物。食物宜以富含维生素、蛋白质为主,少食多餐。

1.3 观察指标。术后并发症情况:①切口裂开;②切口感染;③静脉血栓;④粪瘘;⑤腹腔脓肿。

1.4 评价标准。患者满意度:患者出院时填写《护理满意度评价表》,表内设四项,即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

1.5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治疗进行数据的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P

2 结果

2.1 并发症情况。观察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并发症出现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对照组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表[n(%)]

2.2 患者满意度。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表[n(%)]

3 结论

急性阑尾炎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经过阑尾切除手术后基本痊愈,不过术后较高的并发症概率严重影响了患者术后生活与工作质量,而且部分老年患者往往伴随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病症[3,4],一旦出现急性阑尾炎术后并发症,会对患者生命产生一定的威胁。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对于医疗护理服务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常规护理措施在防治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并发症方面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就目前情况而言,无法充分满足现阶段护理服务质量要求,在常规护理治疗上采用护理干预治疗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护理干预的目的是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更为全面护理服务,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出现率[5]。

我院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的方式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通过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依靠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帮助患者走出心理误区,使患者能够积极的面对自身病情。手术前对手术器械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保证手术过程中的无菌操作,避免出现术中感染。医疗护理人员需要定期对患者切口进行观察,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就需要扩大切口并清除异物,将脓液排出,充分引流。手术后通过与患者聊天、播放舒缓的音乐转移患者注意力,缓解患者疼痛,针对部分疼痛严重的患者,给予镇痛药物治疗。

本研究中,依靠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阑尾炎患者取得了极为显著的效果,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得到控制,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与陈基琳[6]的研究结果基本相符。

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护理干预手段能够明显降低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在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术后生活质量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吴伟玲.心理护理在阑尾炎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2,11(05):4596-4596

[2] 周丽娜.老年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1,24(01):229-229

[3] 张敏.急性阑尾炎护理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05(15):139-139

[4] 黄万玉.急性阑尾炎202例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16):553-553

[5] 刁燕琴.护理干预对急性阑尾炎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12,36(11):850-850

[6] 陈基琳.阑尾炎术后护理干预的疗效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2,03(11):228-228

上一篇:胆结石手术的围术期护理心得 下一篇: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