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段腹股沟斜疝行无张力疝修补的临床对照研究

时间:2022-08-06 10:31:23

不同年龄段腹股沟斜疝行无张力疝修补的临床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并评价无张力疝修补术在不同年龄段腹股沟斜疝治疗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7例腹股沟斜疝患者按年龄分为60岁组107例,比较两组实施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的临床效果。结果0.05),仅在住院费用方面差异显著(P60岁组患者中,无张力修补组在手术时间、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方面均少于传统术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股沟斜疝;疝修补术

作者单位:450000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无张力疝修补术兴起于上个世纪的80年代,目前已经成为临床治疗腹股沟疝的主要手段,该手术的优势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的认可。但关于无张力疝修补术是否能够代替传统的疝修补手术一直存在争议,而且该手术对不同年龄段患者的适用性也需要进一步探讨[1]。本组研究对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收治的194例腹股沟斜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共收治腹股沟斜疝患者194例,按年龄分为大于60 岁组共107人,60岁组有73人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34人采用传统疝修补术;0.05),有可比性。

1.2修补材料应用锥形充填物与成型补片(德国蛇牌公司制造),体内的纤维母细胞可以生长进入植入物的网孔内,产生抗感染能力以及组织相容性,与体内组织牢固粘合。

1.3手术方式传统手术组进行连续硬膜外麻醉,做5~6 cm的腹股沟斜切口,将皮肤切开,使腹外斜肌腱膜与外口均显露,并充分游离。在精索/子宫圆韧带内上方寻找疝囊并打开,钝性剥离至内环。将腹内斜肌下缘与腹股沟韧带、联合肌腱予以缝合,再缝合腹外斜肌腱膜并关腹。无张力修补组的切口选择、麻醉及寻找疝囊方法同传统手术组,在此基础上,在高位内荷包结扎后,以空针缝入锥形花瓣样网塞后再将疝囊还纳,游离出精索,形成腹膜前间隙。直视下将平底网塞植入并展平,将此网塞的平底边与四周的腹横腱膜间断缝合,将预裁好的补片环绕精索并植入腹股沟管后壁尾部开口,两叶缝合后关腹。两组的手术方式以及术后处理大致相同,均为半斜位,采用盐水袋压迫手术区24 h。

1.4统计学方法本组数据采用SPSS 12.5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临床疗效数据比较进行t 检验,对于P

2结果

小于60 岁组患者两种手术方式在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方面比较显著差异(P>0.05),仅在住院费用方面差异显著(P60岁组患者中,无张力修补组在手术时间、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方面均少于传统术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小于60岁组两种手术方式临床疗效对比结果

组别例数手术时间(min)下床时间(h)住院时间(d)住院费用(元)无张力修补5943.4±5.921.9±4.46.3±1.65845±254传统手术2841.7±5.222.3±4.56.6±1.53520±220*注:同无张力修补组相比,*P

表2大于60岁组两种手术方式临床疗效对比结果

组别例数手术时间(min)下床时间(h)住院时间(d)住院费用(元)无张力修补7342.2±6.123.1±2.67.4±1.86440±450传统手术3462.5±6.3*26.8±3.7*10.6±2.6*5475±310*注:同无张力修补相比,*P

3讨论

腹股沟斜疝的发病机理较为复杂,目前认为该病是在生理解剖缺陷、腹壁薄弱松弛、腹横筋膜胶原纤维代谢紊乱、腹股沟处出现生理性内环闭合、内环括约肌功能异常等一系列腹壁强度减弱因素的基础上,引发腹内压增高而使腹壁不能正常抵御腹压而造成的[2]。一般认为传统的腹股沟疝修补术是将处于异常解剖部位的组织在受到一定张力的状况下将其缝合固定,从理论上来讲或者从实际临床疗效来看其愈合情况均不够理想,是无法彻底愈合的,因而导致术后复发几率较高。而无张力修补术则是在没有任何张力存在的情况下实施疝修补手术,并且锥形填充物还能够分散腹内压,防止产生局部高压。无张力修补术是从生物力学以及生理解剖学两个方面来解决外科问题,主要提倡机体功能的恢复,因此,更加符合机体的生理要求。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已经成功开展了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并将其作为治疗腹股沟疝的首选方法。但是随着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广泛推广应用,修补手术例数随之增多,在传统修补术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也将不可避免地发生在无张力疝修补术中[3]。

本文结果显示在>60岁年龄段的患者中,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十分明显, 同传统手术相比,无张力修补的复发率低而且术后并发症少。但是对于

对腹股沟疝疾病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观念,要认真对待每一例手术。对腹股沟疝患者应给予“个性化”治疗方案,才能有效避免术后复发。此外还要加强术后防治工作,提高患者的保护意识,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避免发生瞬时腹内高压。总之,对于年龄较小患者采用无张力修补或传统手术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而对于年龄较大患者来说,采用无张力修补术是理想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杜晓辉, 李荣, 田文, 等.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并发症防治.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2007, 28(5): 333-335.

[2]张文斌, 梁中平, 郭国庆. 不同年龄段腹股沟斜疝行无张力疝修补的临床对照研究.庆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09, 29(5): 952-954.

[3]刘玉祥, 倪元峰, 蔡中兵, 等. 一孔法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4, 4 (2): 126.

[4]张勇. 不同年龄段腹股沟斜疝患者行无张力疝修补的对照研究. 医药论坛杂志, 2009, 30(23): 17-19.

[5]刘嘉林, 周汉新, 余小舫, 等. 免气囊分离器完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44例报告).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5, 10(2) : 129-132.

上一篇: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肠套叠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下一篇:超声二维应变显像技术在评价冠状动脉对心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