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市而发2012春拍“京城三强”之中国书画

时间:2022-08-06 10:20:10

逆市而发2012春拍“京城三强”之中国书画

中国书画在我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收藏基础,是中国拍卖业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占据着拍卖领域的半壁江山,无论是从拍品数量还是成交价格上来说,其他类的拍品都无出其右。

2012年的春季大拍同样如此,众多精品强势亮相,冲击着藏家的视觉神经。随着北京保利拍卖2012春季艺术品拍卖会的圆满落锤,国内春季艺术品拍卖的大幕也徐徐落下。2012年必定是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最不平凡的一年,在经历过2011春拍市场的火热与秋拍的调整之后,藏家以及拍卖行等相关机构都对2012年的春拍市场持谨慎态度。在这里本报以北京为分析对象,以北京保利、中国嘉德、北京匡时三大公司的书画类重要拍品入手,分析2012年春拍中的市场热点,希望能为广大读者与藏家梳理拍卖市场的脉络,分析2012北京春拍的内部玄机,也借此来品评其中的重要事件。

北京保利 2012年春拍成交额为30.3亿,较2011年保利春拍的60亿回落将近二分之一。

中国嘉德 今年春拍成交额为21.41亿,较2011年春拍的53.23亿回落超过五分之三。

北京匡时 今年总成交额为12.64亿,去年则为20亿,相比下滑37%。这些数据的体现,让我们不得不再来审视当今的书画拍卖市场,和未知的将来。

中国嘉德――审时度势,稳扎稳打

嘉德春拍作为2012年内地的首场大型拍卖会,备受瞩目,中国书画总成交11.89亿元,17件作品过千万成交。“大观――书画珍品之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2012年春拍市场的承受能力,90%的成交率表明市场还是青睐高品质的精品,其中首件过亿的书画拍品:李可染1974年作品《韶山 革命圣地旧居》 (镜心)以1.24亿元开启了2012春拍的“李可染年”。 此外,该专场中,吴湖帆《古树层峦》2070万元成交;徐悲鸿《立马》1840万元被竞得;张大千《钩金红莲》1725万元成交。这些大师的精品以高价成交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买家对2012年艺术品市场的关注与信心。

除了坚持主推大师精品系列之外,中国嘉德针对今年的市场情况,在专场的设置上也做足功课,专门单独设置了中国近当代文人书画专场,收效甚好,专场成交率达97.73%。还专门设置了“大地之上――中国近现代水墨人物画创作之路”专场和“水墨新世界”专场。在古代书画部分,《石渠宝笈》著录、清代宫廷画家蒋廷锡作品:《仿宋人勾染图》册、《仿宋人设色图》册以4715万元高价成交,创画家作品拍场纪录。

总体来看中国嘉德在拍品数量和成交数量上,与去年同期相较,都只增不减,但数量的增长能否带来总量的增长,最终还是需要市场这块试金石来检验,在拍量、成交量都较往年有所增长的情况下,市场成交总额仅为21.42亿元,比去年的50.91亿元减少了29.49亿元,不到去年的二分之一。拍品成交率也由去年同期的80.91%下跌至74.36%,成交率下跌六个百分点。

北京保利――大者万象,集十六国精粹

北京保利拍卖在历经了十六国征集之后,精心筹备了十余个书画类的专场,众多重要艺术家的精品之作纷纷亮相,李可染《万山红遍》以2.9325亿元刷新艺术家个人拍卖纪录,拍卖师以1.8亿元开槌,多位买家以千万为阶梯竞价,迅速达到2.4亿元,之后场上剩余的两位买家仍是非常干脆地以500万元累加至2.55亿元,加佣金成交价达2.9325亿元,以两倍以上的增幅刷新李可染作品拍卖纪录,并暂时成为今年春拍成交价最高的中国艺术品。

在近现代书画方面,北京保利也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绩,一些大师的精品画作逆势而动,成绩斐然。例如傅抱石1944年创作的《杜甫九日蓝耕会饮诗意图》以9200万元成交,徐悲鸿1942年作 《七喜图》估价1500万-1800万元,最终以3220万元成交。

值得一提的还有保利设置的几个特色书画专场,如“花鸟大师王雪涛巅峰巨作”专场拍卖,这也是业界举办的第一场王雪涛作品的专场拍卖。专场的拍品令人耳目一新,王雪涛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最重要的花鸟画家、京津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尤以“小写意花鸟”著称,但市场上的多是小尺幅作品。此次亮相北京保利的作品是被藏家秘藏了近60年,为王雪涛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大写意花鸟”,在以往的拍场上甚为罕见。

王雪涛成名很早,从师齐白石之时,其名气已经在京津颇为响亮,艺术成就虽然并不逊色于同时代的徐悲鸿、李可染、黄胄、李苦禅等人,但是近年其作品的市场价格却与上述大师们的相去甚远。此次拍卖不仅使王雪涛的旷世精品重现于世人眼前,使藏家、公众对王雪涛的艺术成就产生新的认识,更是有力的提升了王雪涛作品的市场价值,其中的“荷花三鹅通景四屏”估价500万―800万元,最终以977.5万元成交,虽然也有部分拍品流拍,但此场成交作品的价格大多远高于目前王雪涛作品的市场价格。

由于受市场大环境影响,在保利古代书画夜场和近现代书画夜场中,不同时期艺术家的精品大作也难逃流拍的厄运,例如徐渭《水墨葡萄》、华《秋林观泉图》、乾隆《书画合璧四友图》、董其昌《书法册页十八开》以及近现代书画夜场中的李可染的《井冈山》、张大千《林霭清秋》、徐悲鸿《奔马》、黄宾虹《黄山松谷》等都惨遭流拍。

北京匡时――书香四溢,过云楼畔

中国嘉德与北京保利都以李可染的倾心巨作引人瞩目,而作为后起之秀的北京匡时则以“过云楼藏书”不负众望的2.162亿元刷新了古籍拍卖的世界纪录,将古籍善本这个相较于中国书画的“冷门”重归于藏家与投资者的视野,也许“过云楼藏书”所独有的魅力已经远远的超过这场旷世拍卖本身,而更大的影响在于让古籍的文化价值和藏书的这种文化行为获得了世人更多的关注。

北京匡时拍卖董事长董国强先生在“过云楼藏书”拍卖结束后的发言讲到:“相对来说古籍收藏门槛更高,特别是这批卷帙浩瀚的过云楼藏书,对它的梳理难度更大。匡时用了很长的时间与藏家沟通终于达成共识,又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做关于过云楼藏古籍善本的文化推广,新闻会、专家研讨会、全国八站巡展、论文集、纪录片、策展再现过云楼等等,现如今拍卖的结果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它让更多人了解到古籍的文化价值,进而去重视文化尊敬文化,这才是我们最大的成就”。

在过云楼藏书高价成交之后匡时还做出了一个令业界内外欣喜的承诺,如果国有机构竞得这套藏书,匡时会把买家佣金捐出,也会考虑是否减免国有机构的买方佣金。就在凤凰集团即将购入之时,北京大学突然杀出,决定行使国有机构优先购买权,对过云楼古籍善本进行收购。这一举动无疑将买售“过云楼藏书”事件重又推向高潮。但不论最终花落谁家,匡时的承诺必将铭记于2012年春拍的集体记忆之中。

古代书画是北京匡时的主打强项,经过团队精心而专业的甄别、挑选的古代书画专场表现稳健,备受藏家青睐。“明遗民书画作品”“明清书法”和“古代绘画”三个专场253件拍品总成交额近4亿元,并出现了12件过千万的重量级拍品,特别是从学术价值梳理精心筹备的明遗民书画作品专场表现更是喜人,而且还创下了匡时今年春拍的首个白手套佳绩。

走出投资天堂后的中国拍卖

仅观我们本期分析的三家公司在中国书画市场的表现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2012年的春拍确实像很多人预想的那样,仍然延续着2011年秋拍的调整,成交总额有较为明显的下降,但笔者认为这种调整是市场周期性的合理表现,符合基本的价值规律,更与中国经济大环境的调整有着直接的联系,就连中央都推行“稳增长”的经济政策,作为起步只有十几年的拍卖市场为何不能收一收急速的增长步伐?

在藏家与投资者经历了中国艺术品快速增长的十几年之后,特别是2011年春拍的火爆后,大家都希望中国的艺术品市场能借中国经济的发展而持续火爆,但是受国内外大环境的影响,买卖双方必定会经历一个反思与沉淀的理性过程。与高回报相伴的一定是高风险,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这里再也不是那个稳赚不赔的投资天堂,无论是收藏还是投资,对买家综合素质的要求只会越来越高。

从拍卖行的角度分析,笔者相信,自2011年艺术品秋拍进入调整期后,拍卖行业良莠不齐的情况将会逐步改善。现在北京的中、小型拍卖公司大多数都以书画板块为唯一或者主营业务,如果今后他们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发掘自身特色,找准市场定位,那么将会被处于调整中的市场所逐步淘汰。

而像北京保利、中国嘉德、北京匡时这样的大公司皆使尽浑身解数以度过这个调整期。在今年我们看到了北京保利拍卖斥资3000万进行16国全球征集的恢宏手笔;看到了中国嘉德稳扎稳打,主动调整的明智之举;还看到了北京匡时对“过云楼”藏书独具匠心的商业运作。“三巨头”的这些变招都是对市场调整的积极应对之举。

市场在调整中,此间是买进的绝佳时机,只要征集来的拍品是真迹精品,在当下的市场中一定会有慧眼识珠的买家购入,“以量换价”,不失为各大拍卖公司的权宜之计。

上一篇:“我”中自在 下一篇:西班牙建筑朝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