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时间:2022-08-06 07:39:58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摘 要】 本文针对高校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管理的对策。要增强资产管理理念;完善资产的各项管理制度;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素质;建立闲置资产的统一再分配制度;积极利用高校资产管理软件,做到管理的信息化和及时化。

【关键词】 高校;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对策

一、当前我国高校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乱

当前,高校的资产管理模式缺乏合作与及时机能,在帐和物管理中严重脱节,普遍存在有账无物或有物无账的问题。我国高校的资产一般是由国有资产管理处购买,各职能部门进行使用,但是,因为无明确的使用责任制度,在实践中,具体使用部门对资产的管理、使用和维护根本不能做到面面俱到,这就造成了我国高校资产的丢失和损坏情况时有发生。如果资产因各种原因不能正常使用,且又无严格、通畅的报废制度和使用部门不及时上报,进而就会使资产管理部门对学校的资产实际运行状况无法了解。由于监管制度及惩罚机制欠缺,致使大量资产保存不当,不能正常使用或丢失,而造成这些损坏及丢失的责任人并没有相应的措施去惩治,使得大家对资产的管理及使用漠不关心,毫无责任心。

2、固定资产没有共享渠道,利用率低下

因我国高校固定资产的使用人一般情况下是各基层教学单位或各职能部门,各个部门根据自身情况(尤其是实验室配置)订制购置计划时,往往虚高配置或只为赢来部门投资,但因为不够实用,购买之后长期闲置不用,有时甚至出现一次未用的资产大量存在,但资产管理部门不掌握资产实际使用情况,无资产利用率的考评指标,更无鼓励闲置固定资产的再周转的相关文件规定,资产利用率差。

3、资产流失情况严重

因为高校的管理模式不够制度化、细致化,而且管理制度执行过程中的力度远远不足,教师对“学校是家”的概念远未形成,节约及成本意识模糊,各级资产管理及使用者对资产管理不管不问,责任心不强,资产的使用年限明显缩短,更有一些资产连去向也无法道明。也会出现有些单位或个人私自把学校的固定资产向外出借和出租,严重者还将国有固定资产据为己有。另外一些情况是教职工由于科研的需要,长期占用学校的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或者在工作调动时物随人走,同样也造成了资产的流失;也有一些教师认为自己申请的科研经费是个人财产,从而将用科研经费所购置的仪器设备和资料等占为私有,学校毫无监管。

4、资产管理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资产管理人员自身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资产的管理效果。因为资产管理人员自身对业务不够熟悉,或者管理及沟通能力欠缺,计算机运用能力差等都导致资产管理工作跟不上管理现代化的要求,再加上基层管理人员的流动性较大,有些部门无专门的资产管理员,职责不清,或碍于面子疏于管理现象严重,资产管理资料不连续,监管力度差。

二、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

1、增强资产管理理念

高校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到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高校师生的资产意识,定期对教师进行相关的资产管理培训,让他们熟悉和掌握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和流程,让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自觉参与,爱惜和保护好学校资产。作为学校,要把资产管理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院领导要经常听取资产管理部门的汇报,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解决,对各项资产管理工作进行有效指导。

2、完善资产的各项管理制度,从严督察

高校要完善资产的各项管理制度,将产权管理明确化,制定严格、细致的规定来保障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进而使资产得到合理充分的使用,这其中不仅包括资产管理制度体系,还应包括保证制度能够贯彻实施的监督体系。要建立一个既科学又合理的资产监管责任制,就必须把资产监管的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个人,并明确其责任。大力加强预算管理,实现资产的最优化购置,杜绝浪费。研究科学的资产配置办法,在此基础上根据各部门资产存量情况,结合学校和各部门发展情况,核定部门资产的购置预算,严禁不合实际的购买支出。进一步规范资产的购买以及转让规定,明确其原则和条件,严格按审批程序办事,不能任意购买或者转让学校的固定资产。按金额设定分级管理资产项目,对金额较大的资产应做到专人管理及维护,按照资产日常使用维护制度,对资产进行维修、保养,进而延长其使用寿命。进一步完善资产报废注销制度,对固定资产的处置要严格履行审批手续,不得违规报废或处置。加强科研经费购置资产的管理,杜绝乱开发票、随意报销情况的发生,使科研经费真正做到为科研服务,而不是变相地成了提款机。进一步加强使用部门的资产管理和责任意识,建立相关的责任追究制度,将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个人,对于因个人责任而造成的资产损失的要追究其经济责任。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对出租、出借的建筑物等设置收支明细,具体核算资产收益率,做到管理透明化。对各部门配置的多媒体教室,统一配置防盗措施,防止财产丢失情况,加强多媒体教室的使用效率。

3、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素质

当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人员中缺乏经济知识和综合性人才,很多基层无专门的资产管理员,流动性较大,严重影响了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高校需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国有资产管理人才,进而确保资产的完整和安全,是当务之急。对于资产管理队伍的建设工作中要经常性的对资产管理人员进行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他们对资产管理的重视,让他们热爱自己的工作,并在工作中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不搞权钱交易等。资产管理工作要做到业务精、制度严和效率高。

4、建立闲置资产的统一再分配制度

通过多种渠道使教师认识到国有资产闲置的严重性,认识到这也是一种浪费、也是一种失职行为,因为现今各高校普遍存在的资产共享性差,闲置浪费惊人的现象,资产管理部门应联系相关部门或科室,在全院范围内对闲置资产统一调配或鼓励资产在不同部门间的交换和流通,从而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然而,具体的资产管理部门是不愿意交出自己的闲置物品的,学校可以提供相应的交换规定或具体的奖励金额,鼓励资产的流通。

5、积极利用高校资产管理软件,做到管理的信息化和及时化

资产管理软件的运用,使得资产各项管理活动变得简单易行,并及时做到信息共享,这样可使得资产管理部门和计财部门同步掌握全校资产的购入和变动情况,使账物相符成为可能,有效利用网络系统,实行网络管理、网上对账等,实现了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因为信息共享,各位教师也可以从平台上掌握自己资产的项目及利用情况,并及时提交需维护或报废信息,真正做到掌握第一手资料。管理的对象可包括学校所有资产,包括各类建筑物,办公设备,教学科研设备,低值易耗品等,管理活动可以涵盖资产的购入手续、入库验收、处置申请、资产调配、资产清查和统计、以及上报数据等,还可以通过管理平台的设置及时统计资产的使用效率,使得资产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可以带来效益的“资产”。

【参考文献】

[1] 殷平.高校资产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当代经济,2009.15.

[2] 论我国高校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

[3] 向永红.浅谈如何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财经界,2010.11.

[4] 丁丽红.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9.

上一篇:对法学教育改革的思考 下一篇:大学生心理教育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