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延安精神

时间:2022-08-06 07:21:14

[摘 要] 延安精神是党中央在延安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形成的,它是以抗大精神、精神、南泥湾精神、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和白求恩、张思德精神为原生态总结概括出来的,其科学内涵主要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木宗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基本特征是时代性、民族性、开放性和科学性。

[关键词] 延安时期 延安精神 内涵 特征

延安精神诞生在延安时期,现在虽然时代不同了,条件和历史任务也发生了变化,但它并“没有过时,而且永远都不会过时。在新的历史时期,延安精神将继续成为中华民族振兴的精神动力”[1](P31),仍然需要大力弘扬。那么,延安精神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科学内涵是什么,其基本特征有哪些呢?在此,笔者将对这些问题作一简要探讨。

一、延安精神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延安时期及其历史成就

延安精神诞生于延安时期。延安时期是指从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起,到1948年3月中共中央东渡黄河前往华北止的将近13年时间。这13年间,我党我军在原陕北根据地的基础上创建了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革命根据地;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抗日战争的出发点和解放战争的指挥中心。因此人们称这将近13年的时间为延安时期或延安时代。

延安13年,占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28年的几乎一半时间,跨越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三个时期,实现了由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由民族战争向解放战争的两次重大转变,是革命事业由挫折走向胜利的辉煌发展时期,在党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这一时期,巩固了在全党的领导地位,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使中国革命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有了重要的组织保证。这一时期,在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的飞跃,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1991年出版的《选集》第二版,共收录文献159篇,其中有112篇是在延安时期撰写的。思想是以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它的形成,标志着我们党已经走向成熟,已经有能力对中国革命的特点、规律等基本问题作出马克思主义的回答,已经能够熟练地恰当处理中国革命中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党的七大把“思想”写进,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成为指导中国革命胜利的伟大旗帜。而“延安精神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2](P29)。这一时期,党和革命力量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快速发展。长征到达陕北时,红军人数不到3万,十几块根据地仅剩西北一块,革命陷入低潮;抗战胜利后,根据地面积达1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人民军队发展到120万人,民兵220万人,党员由遵义会议时的不足4万人发展到120多万人。这一时期,党领导人民在陕甘宁边区创造出了一个党正、军严、政通人和、风气纯正、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民主主义的新社会,积累了领导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的初步经验,培养了一大批懂经济、会管理的优秀人才。陕甘宁边区政府内部的机构设置和职能,具有国家政权的性质。党对之进行领导,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都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执政经验。同时边区还汇集了大量的优秀人员,创办了许多干部学校,培养了大量人才,为后来建设新中国奠定了一定的人才基础。总之,延安时期,我们党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为共和国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政治基础和社会基础。

(二)延安精神的原生态

延安精神是以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革命的过程中培育、形成的五种主要精神为原生态的。这五种精神是:第一,抗大精神。延安时期,我们党为了给抗日战争造就一大批杰出人才,先后创办了20多所院校,而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是其突出代表。1938年6月,为之亲笔提词,规定其教育方针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3](P433)。以此为基础,逐步形成了“抗大精神”即为崇高理想英勇奋斗的精神。第二,精神。我党从1941年5月至1944年4月开展了历时3年的运动,主旨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其中主要是反对主观主义,用马列宁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宣传学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树立实事求是的权威。在此过程中形成的整风精神包括言之有理的科学精神和行之有效的务实精神,即理论联系实际、言行一致的实事求是精神。第三,南泥湾精神。延安时期,特别是1941――1942年间,抗日战争处于极端困难时期。日本帝国主义集中其侵华的主要军事力量打击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顽固派一次又一次地掀起浪潮,而且从1940年冬天开始完全断绝了我党我军的抗日经费,并对陕甘宁边区进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使陕甘宁边区“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4](P892)。面对如此险恶局面,为了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伟大号召的指引下,边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基本实现了军民“丰衣足食”,粉碎了的经济封锁。其中一二师三五九旅开垦南泥湾最为典型。以南泥湾为代表的大生产运动,充分体现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主体精神和创业精神。第四,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1942年12月,在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议上作了题为《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的长篇报告。报告对延安县的工作进行了表扬,并对“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简要论列,其主要之点有:“替人民谋利益”、“用尽全力替农民谋利益,使农民很快地富足起来”的为人民服务精神;“没有一件事不是实事求是的”、“完全没有主观主义”的实事求是精神;“自己动手”、“领导群众克服困难”的自力更生精神;“完全不怕困难”的艰苦创业精神。并明确提出“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完全是布尔什维克的精神”[5](P458),即马列主义的精神、共产主义的精神。这是第一次使用“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这一概念,延安精神也由此演变而来。第五,白求恩、张思德精神。白求恩、张思德是延安时期知名度相当高的两个模范人物。他们两人都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在他们的身上闪烁着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毫不利己、专利利人的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专门写了《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的光辉篇章,对他们进行悼念和表彰,使之成为延安时期人们学习的两面旗帜,建国以后更是全国人民家喻户晓的学习榜样。

延安精神最早是以上述五种精神为基础,经过对之进行理论上的系统概括和总结,使之融合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而形成的。

二、延安精神的科学内涵

从延安精神产生的历史背景看,延安精神是指党中央在延安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和人文环境下,以中国共产党人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优秀分子,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和反对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理想追求、精神风貌、思想品德、行为准则和工作作风的概括和总结,是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相结合而产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是我党战胜困难、克敌制胜的精神法宝。延安精神具有十分丰富的科学内涵,党中央的三代领导核心,特别是、同志对此曾作过精辟的阐述。根据他们的阐述和笔者的学习体会,认为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即: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木宗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指出:中国共产党“是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6](P177)。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为之奋斗的最终目标或最高纲领。但中国革命是分阶段进行的,每个阶段党都有自己的阶段性目标或最低纲领。延安时期,党的最低纲领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最高纲领是要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坚持把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统一起来,这在当时是非常明确和毫无疑义的。政治方向是统帅、是灵魂。在其指引下,用思想武装起来的“延安人”,虽然立足西北一隅,却胸怀天下,志存高远,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而不懈奋斗。在其指引下,有多少热血青年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纷纷离开温暖的家庭,冒着生命危险,冲破的层层阻挠,穿过戒备森严的封锁线,经过长途跋涉奔赴革命圣地延安。据统计,仅1938年5月――8月,经西安八路军办事处介绍到延安的青年就有2288人。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是在延安时期的革命实践中逐渐形成和确立起来的。延安时期,面临的情况千变万化,必须从实际出发,而不能照抄照搬共产国际的决议和外国的经验,党和革命事业才能取得胜利。鉴于王明“左”顷教条主义给党和革命事业造成的严重危害,在这一时期写了大量的著作,在批判主观主义的同时,特别强调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941年5月,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运用辩证唯物论赋予了实事求是新的内容,作出了科学解释,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7](P801)在的倡导和带动下,随着运动的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实事求的思想路线逐步被全党同志所接受。在党的“七大”上,随着思想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被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

(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大众谋利益作为自己从事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是由党的“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的性质决定的。但在理论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明确地提出来是在延安时期。《选集》第二版收入在这一时期撰写的112篇重要文献中,有20篇都反复强调“中国共产党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1938年,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指出:“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8](522)1944年,在《为人民服务》中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军队“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9](P1004)。1945年党的“七大”上,在开幕词中教导全党同志“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10](P1027)。接着在《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讲到我军的宗旨时指出:“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的宗旨。”[11](P1039)讲到党的作风时又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12](P1094―1095)还进一步指出:“应该使每个同志明了,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13](P1096)在“七大”通过的中,第一次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为人民群众服务”是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之一。

为了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还系统地阐述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等群众观点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为根本宗旨变为现实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和方法保证。

(四)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我们党战胜困难、克敌制胜、求得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法宝。当年的延安,自然环境恶劣,土地贫瘠,经济落后,加上自然灾害的袭击,特别是反动派对陕甘宁边区实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日本侵略者对之进行疯狂“扫荡”,使我党领导的解放区陷入生死存亡的险境,特别是财政经济极端困难。面对这种局面,“延安人”凭借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披荆斩棘,闯过了各种艰难险阻。政治上,实行独立自主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战略,在统一战线中,独立自主地放手扩大军队发动群众;军事上,坚持独立自主地进行山地游击战的方针,既有效地打击了日寇,又壮大了自己的力量;经济上,动员全体军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创造的物质财富基本上能够“丰衣足食”,瓦解了对解放区的经济封锁;思想上,独立思考,通过开展著名的运动,形成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如果说独立自主是党的政治原则,那么这个原则的贯彻执行必须立足于自力更生的基础之上,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只有大力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才能增强革命必胜的信念,从而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去克服各种艰难险阻,真正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只有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才能锻炼队伍、积累经验、增长才干、不被各种困难压倒,进而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革命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说,延安时期的胜利,就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的胜利。

(五)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人们形成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和思想意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源远流长,在我国历史上,她“从来就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了重大作用”[14](P1047)。延安时期,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民族矛盾上升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此情况下,尽管集团在国民革命后期和土地革命时期,曾大肆屠杀和围剿共产党人和进步群众,但我党仍然坚持爱国主义传统,以民族大业为重,不计前嫌和党派之恩怨,首先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主张,主动要求与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全民族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甚至在发生“皖南事变”后,我党依然坚持团结抗战,反对分裂,与展开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正因为如此,使延安逐渐成为全民族抗日救亡运动的领导中心和民族自救的希望所在,吸引大批有志之士和优秀青年奔赴延安,再由延安开赴各抗日前线。抗战胜利后,挑起新的内战,党又领导人民完成了内求解放的历史任务,建立了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政权,为中华民族走向统一、繁荣和富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爱国主义在延安时期是“同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实践相结合,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相结合”[15](P90)的,因此“无论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都超越了以往的爱国主义,成为一种现代意义的爱国主义”[16](P90)。也成为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延安精神的五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其中,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是核心,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灵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思想基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木宗旨是实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其意志品格和重要标志。正是在爱国主义精神的鼓舞和感召下,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而上下求索,在此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和当时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找到了正确的政治方向,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明确地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为了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抗日救国,实现自己的伟大理想,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扬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同时坚持与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而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进而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三、延安精神的基本特征

延安精神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科学内涵表明,它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一)时代性

“特定时代所凝聚成的特定革命精神,是特定时代所需要的特定精神动力”[17](P59)。延安精神是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于20世纪30-40年代产生的,是中国共产党人面对敌强我弱、敌大我小、敌富我穷、敌攻我御的艰难险恶局面,焕发出来的救亡图存、战胜困难、克敌制胜的精神法宝。20世纪30-40年代,世界处于民族民主运动蓬勃发展和殖民体系快速瓦解时代;中国处于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是抗日战争时期。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撰写了一系列光辉著作,发表了许多重要讲话,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的过程中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的飞跃,产生了思想,把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统一起来,从而形成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历时三年的运动,通过反对主观主义,形成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通过对白求恩、张思德精神的提倡和弘扬以及党的“七大”,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木宗旨深入人心;为了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通过开展大生产运动,培育和激励出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了打败日本侵略者,通过高举抗日救国的大旗,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继承和发扬了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由此可见,延安精神是时代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和时代特征。

(二)民族性

延安精神诞生于孕育中华文明的黄河流域的延安。从历史背景看,它主要是在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民族战争中产生和形成的。这场战争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指出:“我们主张全国人民总动员的民族革命战争,或者叫作全面抗战。因为只有这种抗战,才是群众战争,才能达到保卫祖国的目的。”[18](P387-388)抗日战争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全世界人民都关心这个战争,身受战争灾难、为着自己民族的生存而奋斗的每一个中国人,无日不在渴望战争的胜利”[19](P439)。为了争取抗战胜利而产生的延安精神,必然闪烁着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的光芒,它是中华儿女为民族生存而奋起抗争的一种民族革命精神。从内涵看,延安精神与中华民族的许多优良传统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比如“勇于义而果于德”(《法言・渊骞》)、“不畏强御”(《诗经・大雅・燕民》)、“勇者不惧”(《论语・子罕》),“修学好古,实事求是”(班固:《汉书・河间献王传》)、“与时偕行”(《周易・乾》)、“与日俱新”(《西畴老人常言》),“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夏书》)、“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老子》第十九章)、“天下之务莫大与恤民”(《宋史・朱熹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等。这些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延安精神的历史渊源,延安精神是对这些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三)开放性

延安精神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这是因为:其一,它具有广泛的包容性。延安精神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一方面广泛吸收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华及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精神和优良品德;另一方面,不仅继承了中华民族古代的许多优良传统,而且还充分吸纳了井冈山精神和长征精神等中国革命精神的有益成分。井冈山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创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正是依靠这种精神,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并为延安精神的产生奠定了基础。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举,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形成的“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是对井冈山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延安精神则是在继承和发扬光大这两种精神的基础上,结合当时的革命实践,为了适应新的时代需要而产生的。从延安精神可以看到井冈山精神和长征精神的影子。其二,延安精神是不断发展的。延安精神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在它之后形成的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98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以及“新时期的五种精神”等,虽然表现形态存在时代差别,但实质和内核却具有一脉相承的共性,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些精神都是对延安精神在不同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延安精神仍然充满生机和活力,必将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四)科学性

延安精神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当时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为指导,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实现和现实革命斗争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党的最高纲领和延安时期的阶段性奋斗目标统一起来,确定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此为指导,为了避免“左”顷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给党和革命事业造成更加严重的危害,我们党通过著名的运动,形成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据此,我们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并要求全体党员和干部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和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条件,它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以此为指导,延安时期面对艰难困苦的险恶局面,我们党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弘扬和培育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从而保存并壮大了革命力量。

指出:“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延安精神都不能丢。全党同志一定要结合新的实际,大力弘扬延安精神。”[20](P400)因此,当前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宣传延安精神,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2]李铁映.弘扬延安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J].求是,2004(20).

[3]手书真迹(上卷)[M].北京:西苑出版社,1998.

[4][7][9][10][11][12][13]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8][18][19]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4].爱国主义和我国知识分子的使命[A].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5][16]马玉华.同志论延安精神[J].思想研究,2003(4).

[17]汪长柱,晨风.略论延安精神与时代精神、民族精神的必然联系[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

[20].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上一篇:陈独秀拒绝共产国际经费援助始末 下一篇:试析江那尔轰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成因及作用